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弊及發展

時間:2022-05-24 03:44:24

導語: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弊及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弊及發展

摘要: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需要改革以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過程存在的主要弊端體現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觀念滯后、教學評價舍本逐末、教學環境客觀因素對師生的影響等。據此,提出新時期高校公體教學發展措施: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努力營造教師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及加強科學管理;確立先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等。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公體課;教學發展;創新

新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舊體制、制度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積極推進新體制,促進各方面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高校教育的改革就是在這一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教育是我國當前一項非常重視發展的事業,它的發展與改革對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未來發展前景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高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改革的一個占據非常主要地位的方面,同樣引起了政府、國家等多方面重視,國家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加強體育事業的發展。如教育部于2002年8月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將“健康第一”作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2014年我國教體藝文件《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要求:“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態作為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第一指標”。多年已過,盡管高校公體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但這與人們的期望依然存在較大的距離,“學生的體質連年下降致使健康狀況堪憂”“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1]”“公體課不能滿足學生鍛煉的需求”等一系列問題。這種情況極大地反映了當前高校公體教學改革存在問題。新時期,為實現高校公體教學可持續發展、實現新世紀賦予高校體育教育的智能,做到與時俱進,針對公體教學中存在弊端,有必要提出相應的發展措施及創新性建議。

1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過程存在弊端

1.1教學目標不明確?!坝恕笔俏覈咝sw育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2],但受前蘇聯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體育的教學仍以學習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為目標、以“增強大學生體質”為歸宿。這種思想在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中,曾起過巨大的作用,但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它卻忽略健全的素質結構的培育,有礙于現今學校體育教育觀的方針——“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公體教學內容在項目的選擇上體現不出時代性、社會性和實用性等特點,往往過于強調競賽體育項目的開展,不就是1000M跑(男)、800M跑(女)、50米短跑、立定跳遠、實心球這幾個項目,這就導致了課程設置不符合學生促進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1.2教學觀念滯后。相對于體育事業的發展而言,學校體育的教學觀念太過于落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難以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存在,課堂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僵化的教學模式,阻止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可持續發展可能。1.3教學評價舍本逐末。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部分在于教學的評價。學生對某個項目技能水平掌握程度的高低,在期末體育成績中占80%,,其中20%是該生的平時成績(考勤、學習態度、課堂紀律等),由于學生個人體質狀況不同,考試評分標準走向了一刀切誤區,(一些學生由于身體疾病,可以換項考試;另一些學生不是疾病原因,是由于自身身體素質差,再怎么努力,就是達不到要求,最終掛科)未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進行詳細地分析評價,勢必對學生的良性發展產生諸多不利。1.4教學環境客觀因素對師生的影響。教學環境的質量對教師和學生的身心活動有直接的影響,一方面可以引起師生在生理上的不同感覺,另一方面能使師生在心理上產生共鳴。由于高校逐年擴招,導致公共體育教學場地比較擁擠,這跟教育部下達《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中規定我國體育教學必須保持人均3平方米的運動場地,還相差甚遠。從運動器材的配備來看,大部分高校的運動器材極其稀缺,就是現有的,也大部分已老化,很難滿足學生運動的需求,大部分學生干脆坐在那看手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更不要說完成教學目標。

2新時期高校公體教學發展措施

2.1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教學目標是各種學科教學必須設定的,它是這個學科教學將要達到的預期效果,沒有目標,就不存在教學。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也是如此。新時期,隨著社會“文明病”出現的同時,學生身心需求的多元化也隨之變化,高校體育教學在設計目標時應滿足以下要求:首先,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教學基本目標?;趯W生現實的身體狀況、身心發展需求的多元化,在教材的選擇上應結合地方的特色項目、當下流行的娛樂性項目。體育課程設置人性化,即多樣化、彈性化、鄉土化是促進“健康第一”的必然選擇[3],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到運動中來,在享受到體育鍛煉樂趣的同時,又提高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又培養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其次,融合與體育相關的學科知識,使學生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身心全面發展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健康第一”的思想真正落到實處,以此來創立合理、可行的課程結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應重視對大學生人性化的發展,強調構建彈性化的教學內容,以更好地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多元化的鍛煉需求。2.2努力營造教師發展的良好環境。教育部長陳寶生強調:“基礎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基礎,教師是基礎的基礎;高等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制高點,教師的制高點的制高點。要在“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著力加強高等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推動中國教育進入世界教育的先進行列”[4]。在體育教學中,公體教學主管領導同樣要為教師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力爭打造一支高質量的體育教師隊伍。首先,不定期地對在職專任教師的脫產或半脫產學習,以此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或組織教師到周邊學校進行學術交流或探討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技能和高度的責任心。對青年教師不定期進行聽、評課活動,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豐富教學經驗。2.3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及加經科學管理。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設備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運動訓練、競賽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是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載體,是學?;窘虒W條件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檢查、督導、評估、規范學校辦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使得學生人均體育資源的使用率逐年下降,體育經費也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普通高等學校都應重視和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建設和配備工作,在學校建設規劃中予以重視,在財力、物力上予以保證。2.3.1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校體育設施建設步伐。體育設施的建設直接關系到學生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進行教學、訓練、鍛煉、體育競賽和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體育設施的發展規模也反映出高校的綜合實力。隨著高校建設步伐的加快,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體育設施應以更快速、更高標準全面展開,納入學校總體規劃建設,以確保高校體育教學的正常工作。當經費不足時,可著重對已有的場地或設備進行完善和翻新;對一些年久失修的,已沒有使用價值的,應及時報廢,以確保教學安全性。2.3.2在完善了體育場地和設備后,科學的管理極其重要。為最大限度地使這些資源保持良好的狀態,最大化發揮本身的使用價值,應嚴厲地制定相關的使、借用場地設備規章制度,同時要有一套精細化的管理方法,做到專人負責,定期對體育教學設施進行檢查,以確保場地器材更好的利用,同時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2.4確立先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教學理念的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它需要教師在經過理性的思考和長期的體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去積累、去總結,而形成自己的體驗結果。教學不是一個獨立體,它必須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離開了誰都不行。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教師應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身體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廣泛的發揮,尋求突破與創新。另一方面,在公體課上,力求教學過程設計最優化。“教學過程最優化”是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巴班斯基提出的卓有影響的教學思想—用最適當的教學時間,最科學的方法策略,贏取最大可能教學效果,從而較好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根據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因材施教,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貫徹教學原則,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質量,使學生準確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養成科學良好的鍛煉習慣。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明顯提升,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執行效果明顯增強[5]。

參考文獻

[1]周家金.文化形態學視野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6,37(5):115-118.

[2]劉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發展與改革探究[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9:41.

[3]王大貴.淺析新時期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改革[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4):99-101.

[4]陳寶生.全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暨萬名教師支教工作會議召開[EB/0L].edu.china.com.cn[2017-06-16].

[5]謝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探索與思考[J].北京體育學學報,2014,37(1):94-99.

作者:陳淑妝 單位:韓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