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構建研究

時間:2022-04-20 10:59:46

導語: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構建研究

摘要:為提高大學體育資源配置效率和構建良好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文章運用文獻調研、問卷調查、比較分析等方法展開調研,對建立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可行性及優化高校體育資源配置的途徑進行研究。大學體育融入全民健身計劃的關鍵是提高體育教師的服務意識及強化服務內涵,進而促進社會體育的發展和人力資源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可行性;途徑;社會體育;人力資源

當前,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逐步發展,我國社會已進入高速發展的新紀元,全民健身體系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全民健身體系基本框架的建立逐漸趨向于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和法治化。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構建,逐漸呈現出體育目標多元化和結構化的特點。為此,本文在調研基礎上,對建立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的可行性及優化高校體育資源配置的途徑進行研究,以期促進社會體育的發展,以及向社會提供具有極強健康意識和較高身體素質的人力資源。

一、關于調研方法的介紹

為分析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內在含義,本調研運用文獻調研和問卷調查兩種調研方法,并參考相關的規程制度、文獻等,調查并研究相關的統計資料。為了使調查結果更加貼近現實,本調研專門制作了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影響因素調查問卷,了解大學生對高校體育發展現狀的評價和看法,并通過調控調查對象男女比例相等來增強問卷的可信度,然后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的分門別類的處理。

二、對于調研結果的分析與探討

1.應解決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脫軌的問題。在時展的大潮下,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使得體育的功能進一步擴大。作為高校的教育者要始終銘記,為社會發展提供健康的服務群體是高校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然而,在我國,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是同一層面上相互獨立的兩個概念,這造成了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的脫軌。要知道,大學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具有與社會體育相接軌的優勢。所以,大學生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階段,在健身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根據自己的特點制訂符合自身發展的體育計劃,選擇可持續性發展的體育活動,讓體育活動達到連續有效的目標。學校要充分發揮大學體育的優勢,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聯系起來,向學生推廣各種健身活動,讓學生將體育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社會生活中,還要充分開發和利用高校體育館進行社會共享,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正常教學時間以外參加體育活動,還要優化高校體育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不斷推進。2.應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并完善制度化管理。大學培養的不僅是會讀書、懂技術的人才,而且是能適應社會發展、服務于社會的科學型人才。因此,大學的教育體制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要完善制度化管理。而大學體育教學要主動適應全民健身的要求,為實現全民健身服務。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這兩項體育活動,雖然各有特點,但最終目的都是為增強國民體質而服務,并且它們有著基本相同的活動形式,能夠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就目前情況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設施資源處于不足的狀態。由于教育投資經費短缺,所以影響了大學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本調研對一些高校的籃球場、排球場、田徑場、網球場、健身房、游泳池等體育設施覆蓋率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高校體育設施資源配置嚴重不足。再加上高校體育教學形式依然存在傳統的弊端,因此影響了大學生對健身活動的興趣。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的構建,離不開大學校方的支持。高校應該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提高體育設施的覆蓋率,增強體育教師的服務意識,并利用相應制度加以保證,這樣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好的體育服務,保證社會人力資源的身體素質。3.應完善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設計理念,推進全民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的建設已經成為高校發展體育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學生體育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要逐漸形成完善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設計理念,從根本上認識到體育的服務性質,確定完善的教學任務和內容,建立符合當前學校實際情況的教育目標,形成公平公正的價值取向,實現平臺建設的公益性。從宏觀上看,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應貫徹實施頂層設計理念,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制定完善的整體規劃建設體系,將上層領導人員與下層民眾很好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建設人員積極聽取民眾的意見,為平臺建設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應當遵循科學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廣大群眾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不斷完善體育服務平臺的形式,充分保障大眾的合法權益,積極滿足他們對體育服務平臺的要求。從微觀上看,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設計應當遵循公共性的理念,展現出服務的公共性價值,提升人們共同的利益價值,服務于全體人民,實現體育資源的共享,從而建立平等的服務原則。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還應當遵循公益性的理念,積極與社會公共部門進行合作,將學校中的體育資源不以盈利為目的地提供給社會,讓更多的人得到體育平臺所提供的服務機會,享受體育服務平臺所帶來的益處,并擴大服務的范圍和內容,達到全民化的體育運動效果。4.應優化大學體育服務體系,推進全民健身。學校教育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它能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形成社會素質。在當前社會中,人類的健康不能只通過生命的延續性來審視和評價,還要從人的精神生活和社會學的角度出發,考量人們是否達到了身心全面健康的境界。高校在人力、技術、場地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其優勢,為社會體育服務做出貢獻,將學校的體育設施及場地向社會進行開放,有意識地提高體育教師的服務意識,優化大學體育服務體系,利用學校人力和技術資源,幫助社會組織、管理和引導大眾進行體育鍛煉,進而推動全民健身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提高教育資源的共享水平,高校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相互合作,相互聯系,建立身體體質監測評價體系、健康心理咨詢體系、健身康復指導體系、運動訓練體系、健身俱樂部活動指導體系等,促進健身行業產業的運行和發展。在體育設施建設方面,高校要融合國際上流行的多功能性的要求,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管理模式,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建設有特色的大學體育場地設施,努力提高體育場地的利用率。另外,高校要制定體育場地和設施的管理規章制度,錄用有經驗并且有強烈服務意識的管理人員,為保養體育場地和設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結語

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公共服務的質量問題,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在這種背景下,高校要將大學體育融入全民健身計劃,積極構建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研究表明,優化配置大學體育資源,建立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可行的。首先,高校一定要提高自身及體育教師的服務意識,并強化服務內涵;其次,體育資源配置的效率一定要得到保證,努力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向社會提供具有極強健康意識和較高身體素質的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1]黃雯波.高校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優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

[2]張永保,沈克印.我國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的理論依據與內涵解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11).

[3]陳穎川,吉建秋.大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的構建[J].中國體育科技,2002(11).

[4]宋忠良,張霈.高校體育場館融入城市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2).

[5]李曙光.高校體育在國家公共服務中的定位及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

[6]王芹,吳瑛.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03).

作者:丁鼎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