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構建研究
時間:2022-03-05 11:37:57
導語: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用AGIL理論,對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現狀,以期從不同視角為構建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提出路徑。結果顯示: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作為一個系統,具備適應、目標達成、整合和潛在模式維系功能,現階段其存在體育資源獲取不足,適應環境能力較弱;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達成有限;沒有形成制度保障,整合能力較低;傳統體育文化缺失,維模能力不足。提出創新路徑:多方協作,獲取充足的體育資源;分階段實施,達成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建立制度保障,實現體育資源整合;提升文化認同,發揮維模功能。
關鍵詞:AGIL視域;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在地域、城鄉和人群間的均等化[1]”。黨的報告中提到,到2035年,基本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再次強調,體育資源向農村、不發達地區傾斜,2020年初步建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對村落而言,加大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的供給,能保障村民的基本體育服務和體育權益,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感,同時,也是建設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AGIL理論,審視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現狀,明確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路徑,為村落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提供參考。
一、AGIL分析視域下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構建的理論框架
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認為,社會系統結構的產生是適應功能需要,提出“AGIL”模型,分別代表“適應”(Adaptation)功能、“目標實現”(Goalattainment)功能、“整合”(Integration)功能與“潛在模式維系”(Latencypatternmaintenance)功能。其中,適應功能是指系統必須能從外界環境獲取資源的適應能力,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的構建中,強調要主動適應外部環境,從中獲取體育資源,發揮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合作的資源配置;目標實現功能是指系統具有目標導向,系統具備確定目標次序以實現目標,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村民幸福感是主要目標,明確主目標,并有計劃分階段地完成;整合功能是將系統各部分協調,它需要利用好外部和內部資源,對體育內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制度化保障;潛在模式維系功能是在系統運行中斷時,需完整保存原有運行模式,在系統運行時能恢復互動關系,它強調要利用好村落傳統體育文化,借助傳統體育文化中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促進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良性發展,維持系統的運行模式。
二、AGIL分析視域下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的問題審視
黨的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2]。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反映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雖然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較之前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離新時代提出的要求,基礎場地設施的總量與質量,優質的體育指導服務,完備的管理制度,都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一個單位部門無法包攬村落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需要多行業的人才輸送、多方資源協作,由政府機構、市場組織、社會組織和高等院校等才能共同實現體育事業。本文采用“AGIL”模型,對村落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現狀進行問題審視。(一)體育資源獲取不足,適應環境能力較弱。當前,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總量還遠不能滿足村民需求,從外部獲取體育資源的能力不夠,表現為適應能力較弱。一是村落長期處于農耕經濟自給自足的狀態,整體經濟發展較慢,體育經費可支配不足,部分村落剛完成脫貧,政府經費支出重點在于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在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導向下,經費不足限制了村落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自主性,在供給上處于捉襟見肘的窘迫局面。二是村落很少能夠吸引市場組織參與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現階段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發展趨勢是調動市場組織和社會組織參與其中,補充政府體育經費供給不足的問題,而村落缺少現代化企業和市場活力,很難引進社會資本,適應全球化和現代化大環境的能力匱乏。(二)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達成有限。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村落依托傳統文化發展特色旅游等路徑加強產業融合,加快農業轉型,達成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但城鄉因為歷史、環境、社會等原因,決定了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問題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體育經費可支配少,造成場地設施建設不足、體育活動開展少、體育信息宣傳服務不到位、體育組織建設不完善等問題。供給質量是村落體育公共服務的更高要求,供需不一致,導致一些場地設施提供后,不符合村民的體育需求和村落體育發展實際,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造成體育資源閑置、浪費,配置失衡,無法達成村落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三)沒有形成制度保障,整合能力較低。整合功能是對各方資源進行協調以達到系統目標,包括體育經費、管理、物力、人力、技術等。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化,是資源整合的有力保障,目前存在供給制度建設不足,在政府工作者、社會體育指導員、村民之間缺少強有力的樞紐,缺乏高效的組織模式,整合能力不強。在體育組織管理上,村落很少有民間專職的體育組織,體育協會、社團也相對較少;在人才引進方面,存在嚴重缺口,城市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大大多于縣鄉兩級數量;在物力上,村落場地基礎設施沒有或不足,沒能整合市場資源參與協作;在制度上,盡管頒布了相關政策,但未形成完備的制度,整體來看,現階段是通過政府的權力和權威來實現資源的部分整合。(四)傳統體育文化缺失,維模能力不足。文化系統的價值觀規范和傳統文化慣性是潛在模式維系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民俗體育文化村落,在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中,提升了村民的體育文化自覺性。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潮流的強勢入侵,傳統文化受到沖擊、遭到破壞,處于面臨消失的尷尬局面,對村民的約束力也隨之減少,維模能力減弱。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的消逝,經濟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導致村民沒有閑暇時間、沒有興趣、沒有條件參加體育活動,傳統體育文化凋零,傳承機制破壞,系統穩定性遭到沖擊。
三、AGIL模型視角下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
(一)多方協作,獲取體育資源。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需要各方資源協調合作,必須要從市場、社會獲取更多的體育資源,發揮系統適應功能。通過文化旅游、招商引資、體育彩票等方式,爭取市場資本參與到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在人才引進方面,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薪資待遇,吸引在城市就業的社會人才向村落流動。當今時代處于全球化潮流中,技術、資金、勞務在全球流通和配置,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上,形成政府、社會、市場三方協作方式,獲取足夠的體育資源。(二)分階段實施,達成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政府在工作報告中多次強調,到2020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2035年,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確定主次目標,抓主要矛盾,分階段進行。以五年為一階段,分“三步走”計劃,第一階段,2020年—2025年,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總量進一步加大,為全國超過2/3的村落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第二階段,2025年—2030年,全國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全覆蓋,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在村落設置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加強體育信息宣傳服務力度。第三階段,2030年—2035年,對不同體育文化村落提供與之相適應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基本消除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的差距。(三)建立制度保障,實現體育資源整合。“制度是一個社會的博弈規則,是人們互動關系的約束[3]”,完善體育管理制度,是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保障。建立競爭激勵制度,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鼓勵社會和個人積極參與,通過政府與參與主體的盈虧競爭,激活村落活力,吸納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同時,建立懲戒制度,供給主體要財務透明化,進行制度化規范,用制度將政府部門、市場組織、社會組織和高等院校緊緊聯系起來。要發揮村干部的職能作用,村干部是凝聚村民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村干部的態度和作為是影響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培養社會民間力量,建立民間組織,推動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完善。(四)提升文化認同,發揮維模功能。“給歲月以文明”,村落孕育了獨特的村落體育文化,村落體育文化較強的娛樂消遣性,能夠吸引村民自覺參與到體育中來。現代體育文化大行其道,亟須保護民俗體育文化,利用民俗節慶體育、非遺活動、文化旅游節為載體,在不同村落舉辦有當地特色的體育活動,提高村落的文化認同感,形成良好的傳承機制,明確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形成文化自覺,使村民主動參與到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的構建中,用文化的力量發揮維模功能。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育總局.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19.
[3]道格拉斯•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杭行,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3.
[4]朱梅新,葉紅,熊飛,等.西北民族地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04):51–55.
[5]胡慶山,王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審思與現實困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04):20–24+30.
[6]盧文云.社會資本視閾下的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策略[J].體育與科學,2016,37(02):55–65.
作者:姜燕玲 鄧彪 周姝 單位:1.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2.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3.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