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生命安全教學策略

時間:2022-05-27 10:48:13

導語:高校體育生命安全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生命安全教學策略

一、生命對于體育學科的意義

(一)生命的含義

人的生命是一個雙重存在,既包含本原的自然生命,又包含超自然的價值生命。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是人的生命的三種形式。自然生命體現了人“活著”的狀態,包含了人類的飲食代謝、生老病死,與大自然中其他生物的生命規律相似,源于生物學基礎;精神生命表明人生存的意義,人在生存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感情上的波動,是精神層面的一種生存體現;反映了人在社會關系之中存在的價值,是精神生命在社會層面的擴展,屬于社會學層面[2]。人的生命的價值以自然生命為基礎,隨著精神生命的不斷升華,從社會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

(二)生命與運動

幾千年來,人類通過體育實踐活動不斷地進化和發展,并將不斷地改善這種實踐活動,使其可以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幫助人類更好地提升自然生命,升華精神生命,創造生命的意義,最終實現自身的社會生命。

(三)生命的發展與體育學科

存在即是合理,人的生命存在也必然有它特殊的意義。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構成了人類周而復始的生命過程,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存在,它們之間相互協調、運作,充分地彰顯出人的生命完整的意義。因此,在進行教學教育時,不僅要力求提高自然生命的質量,更要注意到提升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體育是強身健體的身體活動,適量的體育運動可以使人類的自然生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無體是無德智也”,同志在這里強調的就是“體育正是指自然生命”[2]。沒有健康、健全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也不能完滿;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前提保證,不健康的自然生命必然會導致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難以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在當今社會,體育不僅是要“育體”,而且要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意志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精神生命。此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引導學生的社會生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3]。綜上所述,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學對生命的意義更直觀、更全面,也更基礎。體育教育可以從三個層面對生命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是一門不可忽視的學科。

二、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現狀

從生命的視角考察高校體育教育的教學工作現狀,必須聯系實際,從學生現有生活軌跡和未來工作需求出發,探索體育教育對于學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發展是否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自然生命層面不重視崗位適應能力以及在崗安全意識教育

1.輕視崗位體能的重要性

所謂的崗位體能就是在崗職員在工作期間,能否承受住各個問題帶來的壓力。例如,生活中的問題,工作中的壓力,工作時間保持旺盛的精力并高效完成各項工作的能力。一般高校教學分4個學期教學,也就是2個學年,然而在這短暫的教學期間,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無一不是各種體育競技運動的訓練,很少有教師意識到,職業崗位體能的術語、體育保健學、營養學、衛生學等一系列內容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

2.欠缺職業安全意識與知識的教育

職業安全是為了防止職工在工作期間出現各種各樣的危險事故,采取的一系列的防范方式。職業安全對于每個行業的工作崗位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理所應當進行職業安全知識的教育。然而,在整個高校體育教學的課堂上很少會有出現有關職業安全教育的內容。例如,教師在開始體育活動之前教學生做“準備活動”時,一味做些膚淺的運動,很少有教師會教導學生怎樣做可以幫助預防劇烈運動對身體造成傷害。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教師教導學生在運動中發生緊急的事故時應采取哪些措施,很多學生在自己運動受傷或者看到同學受傷后驚慌失措。高校應該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二)在精神層面忽視安全意識的教育與引導

1.崗位工作上的心理教育

職業心理屬于心理學范疇,包含個體的自身氣質、個人情感、道德觀、個人的興趣愛好等多個方面,同時也包括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認知能力,從事職業的操作技能以及良好職業道德標準等心理素質。各高校應該加強學生的職業性和技術性的教育,體育作為高校基礎的必修學科,關系到個人生命健康的發展,理應領導并服務于其專業,因而在體育教學的內容中應該融入有關職業心理的教育。在如今社會,高校的體育類教科書并沒有表達出對學生職業體能以及職業心理等方面培養的重要性,僅僅就學生的思想教育展開了長篇大論,思想教育雖然能夠讓學生明辨是非,能夠促進學生精神層面的健康發展,但是對于職業心理相對薄弱的部分學生來說,并不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2.重視學生的挫折教育

高校學生文化層次相對較低,在其他高校學生眼中是差等生,也被認定找不到好工作。這些偏見會造成這些高校學生感受到極大的挫敗感。這些學生在剛進入高校時,這種挫敗心理極其嚴重,出現自暴自棄、不自信、不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等消極心理。利用體育教學中頻繁出現的競爭實施挫敗教育必然會事半功倍。然而,眾多高校并沒有重視挫折教育,使學生總沉浸在挫敗感中,無法體會健康精神生命的樂趣。在現實生活中,高校有鮮明的獎懲制度,那些受到懲罰的學生會受到更大的打擊。一旦沒有及時改變這些學生的想法,生命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越自暴自棄越不被人認可,越不被認可越自暴自棄[4]。挫折對于人的生命健康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挫折比順境更能鍛煉人的意志與能力,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后沒有勇氣再爬起來。現如今,對于挫折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還有待探索,有關如何提升學生的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等問題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忽視學生的服務意識培養

所謂的服務意識就是自發地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援助和服務的一系列思想和行為方式。個人應該隨時主動為他人和社會提供熱情周到禮貌的服務。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分數較低、職后地位也相對較低,包括諸多的服務類行業,如酒店管理專業、旅游管理專業、護理專業等。良好的服務意識不僅是為了他們以后要從事的服務性行業所需要的人際交往能力考慮,而且與學生將來是否可以出色地融入各色各樣的人群當中完成工作息息相關[5]。在高校體育課堂上,教師很少提到讓學生幫忙歸還器材,清理場地也沒有很好地教導學生,導致學生很少自己主動地去幫忙、去服務,這種現象在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從另一方面講,高校體育教育影響著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不利于高校學生主動服務社會。

三、“生命”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路徑分析

從大量教學實踐可以看出,對于學習熱情,只要學生熱愛學習,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發現課程對自身生命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這對于任何一種學習都是一樣的,而此時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都有明顯的提高。

(一)“崗位主導”教學模式

身體健康是學生今后工作的基礎,體育教學應充分發揮其強健體魄的功能,以便增強學生職業崗位體能,為了貼近生活以及未來工作的實際情況,學生應該慎重選擇科目內容,以便發揚學有所用的精神。針對不同的學生和專業,應設置不同的課程內容,比如,未來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并對站姿有所要求時,應把教學重點放在發展腿部力量及耐力上,還應該教學生如何進行肌肉的局部放松,以便學生在未來工作過程中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從而提升學生的生命理念,為學生的自然生命服務。除了強身健體,體育對提高學生的自救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過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的觸覺變得更加敏感,反應更加靈敏,發生突發事件時可避免措手不及的情況,在使學生掌握自救互救等知識的同時,還能使學生練就了一種遇到事情不慌不亂的穩重意識。對處于工作第一線的學生,高校更應該加強學生在工作中的崗位安全意識,將教育的重要放在學生的生命安全防范上,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生存技能,保證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平安地完成學業[6]。在高校的實際體育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于機械設備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學生在操作機械前必須首先進行安全檢查的意識,強化學生的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保證他們未來在工作崗位上健康安全地成長;還可以模擬緊急救護場景,訓練學生處理傷害事故的能力;在就業前,教師應該和學生談談親情和友情,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生命對自己和家人的幸福都是息息相關的。

(二)結合“職業規劃”教育,通過拓展訓練進行生命教育

“職業規劃”是教育界的理論家為了提升就業現狀而提出的[7]。現階段,就業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實施“職業規劃”可以端正高校學生的擇業態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就業質量。高校教師,尤其是體育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幫助和教育,每個行業對就業者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協作能力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應該通過組織不同的拓展訓練,引導學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找到自己真正的職業理想,為自己設計專門的職業規劃。對于不同的專業,也應該有不同的訓練,例如,營銷專業,他們主要需要學習與人交際能力,因此,在訓練中就必須把增強學生的信心放在首位,比如,進行穿越單杠自制成“電網”的訓練。總之,拓展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學生自身的不足。體育本身可以很好發揮其體驗性特質,利用高校現有的器材,進行臨場面試,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讓學生面臨失敗、挫折,讓學生可以重新看待失敗、挫折,重新站起來,樹立學生的良好職業道德意識,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從而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磨煉學生意志,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精神層次方面的質量。

(三)加強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體現學生的社會價值

體育是各個學科都有的基礎課程,承擔著服務于專業、培養全面人才的重大任務。因此,體育教學必須強調,高校是為人才全面培養為最終目的的,必須強化高校服務意識。做到這一點必須完成以下三點要求:第一,高校體育教師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應該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服務,主動和學生互動,創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有禮貌地與他人交流,為學生做好帶頭作用;第三,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有趣的諸如跳背接力、抬轎接力等體育游戲,使得學生樂在其中,并養成團隊協作的習慣,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人一生只能夠活一次,沒有了生命,一切都是虛空,人類對生命的眷戀與追求從沒有停止過。隨著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人類對生命的認識會不斷升華。體育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科目,必須始終以發展和完善學生的生命為使命[8]。高校體育一般是學生接受系統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至關重要,必須不斷完善高校體育教育的模式,使其對學生生命的發展和完善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本文來自于《黑龍江高教研究》雜志。《黑龍江高教研究》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王暉工作單位:四川農業大學藝術與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