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育與大學生人格塑造
時間:2022-12-22 09:02:15
導語:高校體育教育與大學生人格塑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基礎,大學生只有擁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分析了人格基本含義,探討了體育教育對人格形成的影響過程,論述了體育教育對完善健全高校學生人格的基本作用,提出了高校體育教學中健全學生人格塑造的策略。
1.人格基本含義
人格本身就具有較為廣泛的定義,在最開始它被當為角色面具。當代人格被廣泛的運用于社會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以及法學等各個學科中。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人格與個性有著相似的含義,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其人生歷程中慢慢形成的表現為持續與穩定的心理特點,其中包含了人的能力、需要、性格以及氣質等。人格在法律上主要是指人作為義務與權利主體的資格。人格是一個整體且全面的人,它可以完整的描述人的全部,而非僅描述人的片面問題,為此,人格可以將人的整體特性反映出來,除了包含人的外在行為,而且還包含了內在的品質,所以,人格無論在表還是在里都具有一定的統一性。除此之外,人格還是人類在社會生存過程中持續吸收社會行為規范與思想的結果,人格的變化與形成過程也是我們所講的社會化過程。
2.體育教育對人格形成的影響過程
人格形成并且發展的基本過程是人類智力、心理以及體質等因素之間互相促進與共同作用的過程,人格形成發展的基礎在于擁有健康的體質。一個有著強健體魄的人比身體虛弱的人更易發展健全人格,怯懦、拖拉、急躁以及懶惰等人格發展過程中的出現的缺陷與不堅持體育鍛煉有直接的關聯。阿德勒(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曾講過:形成人格必須至少由下面三個因素起到推動作用,即實踐因素、機體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其中,可能性是由機體因素所提供,而引誘力是由社會因素所帶來的,最后,個人的實踐活動將以上兩點相結合,讓之前的可能性變化成現實性。以前大家總以為人休人格的形成通常需要養成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才得以實現。實際上,人格發展的歷程是與人社會化進程無法分開的。人的社會化是角色學習、價值獲得與內化統一的過程。我們常常在體育教育中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此過程的存在,體育課程是完成體育教育的主要方式,與其它學科不同的是,體育課程教學可以伴隨著學生身體的操練所活動,在這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大腦會產生極為強烈的興奮灶,同時產生與之相關的代謝反應與適應性運動,在運動的同時必須對心態進行及時的調整,使注意力得以集中,讓學生的體力與智力、心理與生理共同參與到運動當中來,從而形成新的環境適度,為此,體育教育對人格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3.體育教育對完善健全高校學生人格的基本作用
3.1體育人格與體育人格的正向遷移。體育人格主要指的是人格主體在開展體育活動中態度、言語、愛好、儀表、行為等方面由內而外所散發出來的常態,這也是人格主體的價值、道德品質、尊重以及思維的綜合反映,所展示出來的是學生個體的道德形象。高校體育運動是體育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并且有組織地增強學生體質、推動學生身體發展、命名文化娛樂生活得以豐富并且提升運動技能水平的一類社會活動。高校學生的社會活動與體育道德關系是分不開的,怎樣使活動目的更加明確、選擇怎樣的活動形式以及如何看待活動結果等均為展現出來的道德情況。就以體育競賽來說,它除是技藝、體質、體能與體力之間的比較外,而且還是以思想道德為中心的決心、毅力、信心以及意志等內容的精神較量,有較量也就會有勝負之分,取得勝利不驕傲,輸了也不氣餒。在比賽的過程中自覺尊重公正的原則,尊重他人、不欺弱小、遇到強勁對手也要有抗賽的勇氣,意志頑強,爭取最終的勝利,盡管在抗美拼搏的過程中輸掉了比賽也應大方接受,積攢經驗,換取在下次比賽中戰勝自己,同時戰勝對手。這些均為人格的體現,就體育的基本本質來看,體育本身是與自然力有所關聯的身體活動,而人體則是可自主協調的有機體,當學生真正投入至體育活動中,將會形成對應的體育道德關系,在參與具體的體育活動中也將形成相應的體育人格。體育人格要求精神因素與物質因素的和諧統一,要求社會道德要求與個體行為的協調一致,它們之間的關系將會轉化成物質力量,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人格力。3.2體育教育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榮格(瑞士心理學家)曾說“人類個性化基本程度是影響人格發展的基本因素,其次為環境因素。”當人格在形成并且發展時,各類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將會從不同的視角來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最終產生人格發展缺陷問題,嚴重的還會形成人格障礙。體育教學除了在室內講述理論知識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外進行的,活動的氣氛也比較輕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并更好的控制其身心,學生可以針對自身的身體素質、愛好、生理機能、需要等來選擇所喜愛的運動項目。正是如此,體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發揮自身的潛能,在運動的同時還能論證每一位學生身上都有發光點。讓學生在展開體育活動時找到發揮自身價值的方法與途徑,在體育運動中展現自身的成就感。
4.高校體育教學中健全學生人格塑造的策略
4.1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體育運動具有較強的娛樂性,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使快樂的教學思想得到充分展示,將學生活潑的個性調動起來,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為此,在體育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且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呆板狀態得到改變。體育教學應該把自然空間與室外、快樂與運動、空氣與陽光以及健身與游戲等具體因素進行結合,以多元的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游戲化的教學內容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促使大學生更加版主的去感受體育活動中的魅力,從而獲取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4.2強調學生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教育。價值觀與人生觀是一個獨立個體對社會與自然認識的重要觀點,同時,它們也是控制以及調節個體行為的基本標準。體育活動也是一項對抗性的運動,它除了屬于戰術與技術的對抗外,還是心理、身體與知識的對抗。在體育運動中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并且找到相關的規律;懂得只有憑借智慧技巧、自身實力、真才實學才能真正將對手打敗,取得最終的勝利;學會在文明健康的競爭與比賽中追求體育運動的價值與真義,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并且追求身心的自我升華與超越。4.3培養學生自主、自立與自強的精神以及受挫能力。體育教學中不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都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全身心的投入,積極參與到運動中,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必須懂得如何判斷觀察,在必要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選擇,懂得如何應付賽場變化,最終培養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就大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通常會表現出相應的表現欲與好勝心,而體育課堂正好可以為這些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在運動規則中表現自己的優勢,發揮其特長,使自己的個性得以展示出來,培養人格獨立性與自主精神,用其自身的智慧、素質、技巧與特點撰寫華麗的人生篇章。體育運動充滿了競賽的樂趣,這使得學生更加樂意參與到體育競爭中去,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具備的能力以及勝負心來鼓舞、激發斗志,當取得勝利時,其自信心也會有所提升,從而激發學生的斗爭勇氣。而當面對失敗時,學生也能鍛煉其受挫能力,這種力量也將推動他們更加積極向上。體育競賽除了是體力上的競爭外,同時還是智力上的競爭,為此,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高校學生的應變能力、受挫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競爭能力。
5.結束語
作為一類較為特殊的群體,大學生自身也存在一些特殊性的問題。比如適應學習與選擇專業方向方面的問題、適應新的就讀環境與學習任務等方面的問題、現實與理想有所沖突的問題等,這些問題客觀存在于大學生的生活當中。近些年以來,因心理問題而致使學生危害社會與他人、自殺等現象是較為常見的,據相關研究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由于人格發展缺陷除了對學生本人的日后發展有所影響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關系著我國國民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盡管這些大學生在學校可以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因其存在人格發展缺陷問題也無法很好的立足于社會中。基于此,高校在培養大學生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學生走向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教育道路,并且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體育教育在此過程中具有極佳的教育效果。通過以鍛煉學生身體為主的教育手段來傳授他們運動知識與技能,從而指引學生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與生活,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高文強.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礙的促進作用[J].科技資訊.2011(10).
[2]張強,鄧世平.淺議大學體育教育與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
[3]劉志武.淺談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影響[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0(01).
[4]管慧香.基于高校人文精神環境構建的體育教育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02).
作者:高東方 張華新 王懷建 孫立 單位: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數控加工服務關鍵技術研究
- 下一篇:煤炭企業經濟運行趨勢與成本控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