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社團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時間:2022-12-18 03:42:23
導語:體育社團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等學校中,體育社團是高等學校開展體育教育的基本單位和活動載體之一,在中國高等學校的教育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改革、體育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完善,體育社團的功能和體育社團的文化面臨不斷的挑戰。文章主要分析高等學校社團以及社團文化對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旨在進一步了解高等學校體育社團文化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團;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學校體育社團文化對于高等學校體育課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學校可以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學生的體育特長,優良配比并逐漸形成最優的社團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1]。另外,高等學校的體育社團文化還可以提升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逐步把自己發展成為一名人文素養優秀的大學生。
1國家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加強高等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為有效的載體之一。無論是何種社團都是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素質教育的一種直接體現,是可以幫助大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大學成長、成材的重要方式之一。自中國2003年高等學校擴招以來,高等學校生源地以及生源都發生很大的變化,高等學校的社團都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尤其是體育社團,在每一所大學都比比皆是,且都有著其內在的文化元素在里面。對于高等學校體育社團的大學生而言,由于體育具有其特殊的魅力,以至于體育社團的大學生趨之若鶩,所以國家對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應該緊抓這個機遇,把握時代脈搏,充分利用高等學校體育社團文化這個陣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有很大的裨益[2]。
2高等學校體育社團的界定
大學生體育社團是指大學生在大學校園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活,并根據自己對各項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由學校、學生會、自發的組織起來的具有一定規章和制度的學生組織。大學生體育社團不僅僅起到鍛煉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同樣也肩負著傳承校園文化、映照全員運動的歷史使命,所以,大學生體育社團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體,其中包含了社團活動的開展、社團名稱的創立、社團形象的打造,社團精神傳承等。
3高等學校體育社團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3.1高等學校體育社團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的途徑和手段。對于高等學校體育社團而言,社團的文化是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的途徑和手段,主要幫助大學生增強關于體育道德的認知、體育思想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大學生的整體道德認知和整體道德準則。尤其是體育專業大學生,他們的道德素養亟待加強。那么高等學校的體育社團成員間相互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課堂上、實踐中無法做到的。體育社團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導大學生尊重個人興趣和個人需求,最大限度地迎合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大學生把這種熱愛融入到喜愛的體育活動中來,既鍛煉了體魄,同時也積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還能鍛煉他們的對輸贏的承受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擇業打下良好的基礎。3.2高等學校體育社團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情景。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精神、教育文化、教育心理等主要的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情景主要是指人與人的互動交流,是一種以面對面為主的教育情景[3]。高等學校的體育社團在開展體育活動中,大學生彼此交流體育項目、學習體育項目,起到了學生相互學習的作用、相互指導的作用,彼此間可以成為對方的老師,大學生將轉變角色成為體育社團里的佼佼者和體育社團的促進者,大學生通過這種協作模式和促進模式最大限度地豐富了大學生的熱情,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加上高等學校對體育社團的積極引導,體育社團的功能和內涵逐漸被豐富,社團里同學間的體育水平與文化水平都有著很大的提升,同時也能提升大學生們的審美水平和他們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另外,真、善、美也將成為大學生最為重要的追逐目標,這就是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礎,也是體育社團帶來的良好教育情景,對高等學校而言體育社團的作用尤為巨大,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4高等學校體育社團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4.1當前高等學校大學生的特點。1)運動能力要強于個人素養。本節內容主要是指高等學校體育專業類大學生,由于體育專業大學生是高等學校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更注重專業技能的同時往往忽視了道德素養,以至于他們的素質與運動能力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同時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使他們所學習的文化課程也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這類大學而言,他們往往能夠克服日常體育項目訓練的困難,也都能夠很好地堅持專業的能力訓練。但是,往往他們的道德素養課程卻不盡人意,尤其是對公共類課程的要求甚至可以無限制的下調底線,以至于他們的道德素養形成一定的惡性循環,從而影響他們的道德認知。長此以往,勢必會對他們的道德素養形成缺失或者失衡。2)要求別人與要求自己有反差。在高等學校的很多體育項目競技過程中,很多人往往會邀請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來充當臨時裁判工作,通過裁判來判定運動過程中雙方隊員是否符合體育項目的要求。往往裁判的要求會非常嚴格,因為要保證競技比賽的公平合理性。裁判一旦發現競技比賽中的不合理現象,往往會第一時間就會行使裁判的權利,及時地糾正錯誤。但是他們往往忘記了自己的運動行為也是受到約束的,他們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這個度,競技比賽的結果就會有著明顯的變化,甚至出現在比賽中出現過激行為。3)組織能力與處理問題能力有矛盾。目前中國高等學校大學生經歷12年的寒窗苦讀邁進了大學的校門,經過家庭學校的教育,他們都具有了一定的組織能力,這種能力是較為直觀的組織能力,組織的過程涉及的矛盾因素較少,所以他們在組織的同時不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去化解矛盾。大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時,往往顯得手足無措,有的大學生甚至會出現情緒焦躁的情況,反而影響了他們處理問題的態度和出發點。尤其是在高等學校的社團中,面對了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更是茫然。社團所在組織的相關比賽中都本著一種必贏的心態,一旦結果不能滿意就會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有的學生還會產生失去自制力產生過激行為的情況出現。高等學校只有結合大學生的特點進行必要的引導,并在大學生社團中加大思想政治力度,才能改變這種社團狀態,進而塑造大學生積極進取正確面對人生的道德情操[4]。4.2高校體育社團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1)構建優良的社團文化,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在高等學校,大學生社團一定要有正確的引導和監管。上文中提到過目前中國高等學校的大學生社團往往都是自發自組起來的,其多樣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些因素造成了大學生社團需要大量的活動與活動場地,需要高等學校要堅持正確的引導和監管。只有正確的引導和監管才能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引導大學生積極開展高質量、有品位的社團活動是對大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的有效助力。高質量、有品位的大學生社團活動對他們的文化品位是有巨大的提升的,還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給大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在引導的同時還需要加強監管,要合理分配體育社團所需體育場地的利用率,積極鼓勵他們自己協商,鍛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面對突發問題的處理能力。2)高等學校體育社團應該實行人本化管理,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5]。想要提升高校體育社團大學生們的管理模式實行人本化管理,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科學的引導,對大學生而言他們還處在一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初級階段,他們對于突發問題的處理能力還有欠缺,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信息還缺乏起碼的判斷能力,容易左右他們的思想和初衷。所以高等學校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正確的引導才能加強他們社團的信任,加強社團的凝聚力,使社團持續向好發展。但是在引導的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過度地引導,要讓社團回歸建設初的作用,引導的方式和方法也要大學生自主完成,盡可能鍛煉大學生們的組織能力,尤其是鍛煉大學生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要讓他們有一個恒心、信心和決心,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高等學校體育社團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服務的宗旨。高等學校大學生體育社團的宗旨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宗旨,就是服務宗旨。只有全員都有一個服務他人的宗旨、服務社團的宗旨,這個社團才能更好地發展,才能把社團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這個過程中就是一個思想政治融入的過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利于他們服務社團的,可以讓他們感覺到社團是大家的社團,使得他們能夠客觀地自我評價,及時找不足,最大限度地提升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滲透性。
5結束語
中國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根據新時代對大學生的具體發展要求,體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與時俱進的。如何發展高校體育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了目前最需要研究的課題,研究的同時還要堅持不斷地創新和順應時展的腳步。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學校社團文化的建設工作,突出了思想政治的引領地位,提出了建設高等學校優良社團文化的口號;建議并鼓勵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認識到體育社團的重要性,意識到體育社團文化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體育社團文化中來,積極有效地尋求聯合效益,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代卉霞.班級和大學生社團的比較研究及對策探討[J].湖北社會科學,2003(7):99-101.
[2]彭志越.高校學生社團的組織承諾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1):97-99.
[3]章劍鋒,倪建偉.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重新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75-77.
[4]劉獻國,羅曉鳳,王健,等.河南省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個性心理特征調查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93-96.
[5]曹鳳才,賈鵬.高校體育類專業學生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34-335.
作者:徐暢 單位: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探究
- 下一篇: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