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社會體育的城鄉差異
時間:2022-03-11 04:33:00
導語: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社會體育的城鄉差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然而,由于經濟水平、人才資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我國各地的小康社會水平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尤其表現在城鄉之間。本文通過分析社會體育城鄉差異性的具體表現,提出推動農村社會體育進步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康社會;社會體育;城鄉差異;有效措施
作為世界國土面積排名第三的國家,我國的幅員遼闊,國土面積較大,農業發展潛力較大,再加上人口眾多,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0%左右,因此,農民問題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本問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也逐漸的提高,人們的物質需求在得到滿足的同時,精神需求也不斷地增多,然而,由于經濟水平、地域差異等原因,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致使農民受到嚴重的損失,制約了小康社會的發展,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合理的政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一、社會體育城鄉差異性的具體表現
(一)體育鍛煉需求程度不同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尤其是城鎮居民的受益最大,基本上已經全部達到小康水平。而與此同時,農村的發展則較為滯后,農民的生活水平遠遠低于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由于經濟水平的差異,體育沒有能夠大面積地進入到農民的生活之中,再加上許多農民思想落后,認為體育鍛煉是城里人的事,與農民無關,部分人把日常勞動當做體育鍛煉,而少數人居然認為求神拜佛就能保佑家宅安寧,身體健康。
(二)體育鍛煉人口比例不同
根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城鎮體育人口比例較多,而農村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只有占很低的比重,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農民較少,而城市體育人口在持續增長,農村體育人口卻剛剛萌芽,因此,城鄉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有著巨大的差異。
(三)體育鍛煉目的不同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是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逐步發展的過程,所以,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在強身健體的基礎上,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但是,在城市居民開始通過體育進行消遣、娛樂、交往,享受體育的時候,農村居民卻因為醫療、保健等原因,有功利性的進行體育鍛煉,縱然少數農民開始享受體育鍛煉,但是很難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四)體育鍛煉條件的不同
城市的經濟水平高于農村,體育設施相對較多,體育鍛煉場所比較固定、安全。許多市民會在公園、體育館和廣場等環境優美的地方進行體育鍛煉,而且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很多市民會穿著運動服裝,跟著舒緩的音樂,有規律的從事體育活動,而農民多在自家庭院、樹林或者村委會進行體育鍛煉,只通過徒步、徒手等的自練形式,從事簡單的體育活動[1]。
二、推動農村社會體育進步的有效措施
(一)統籌城鄉發展,轉變農民觀念
政府應該制定合理地政策,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鎮化發展步伐,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促使農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前提下,主動去追求精神發展。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用工業化帶動農業的發展,確保農民得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同時,政府應該推動鄉村體育工作的發展,加大宣傳力度,促使農民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全面提高農民的體質。
(二)積極開展農村群眾體育活動
在制定和實行相關的計劃時,政府必須立足于農村的實際情況,采用全面的觀點處理農村體育問題。政府可以根據不同鄉村的不同發展水平,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群眾鍛煉活動。例如,對于發展水平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的鄉村,政府可以建立體育協會,大力宣傳健身方法,合理地組織體育比賽,為其他鄉村提供參考的對象;對于發展水平較低的鄉村,政府首先應該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合理地進行宣傳教育,使農民具有體育鍛煉的意識[2]。
(三)加大資金投入,提供健身場所
政府在宣傳教育的時候應該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確保農民有鍛煉的場所。政府可以借助農村文化活動站,改善文化活動站的條件,適當地增添有用的體育活動器材,確保農民有進行體育鍛煉的工具;同時政府可以通過農村大學生、專業軍人等,樹立體育鍛煉的榜樣,組織農民有規律、有紀律的進行體育鍛煉。
(四)利用鄉鎮帶動農村體育發展
鄉鎮是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過渡階段,是城鄉的結合體,因此,政府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鄉鎮的作用,充分發揮鄉鎮在農村體育工作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在鄉鎮建立體育組織、舉辦體育比賽等方式,吸引農民的關注,以點帶面,培養農民的體育意識,推動農村體育的發展。三、總結在倡導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政府應該重視農村體育的發展,讓農民享受到發展的成果。政府應該重視農業的地位,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加強宣傳教育,促使農民樹立起正確的體育意識;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進程,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雨普.我國社會體育的城鄉差異及對策[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4:3.
[2]雨普.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社會體育的城鄉差異[J].體育科學,2015,04:3~6.
[3]陳三忠.淺析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社會體育的城鄉差異[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8:4,29.
作者:司振艷 單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