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體育鍛煉論文
時間:2022-05-20 02:55:17
導語:高校學生體育鍛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概述
由于學校擴招,安徽醫科大學體育課受到場館、師資等各方面的影響,體育課無論是從學時、質量上都不能得到保障。安徽醫科大學是安徽省高校的一個縮影,目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等是體育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對安徽省高校調查,了解安徽省大學生課外鍛煉有著現實的意義,為把握和指導我省大學生課外鍛煉甚至高校職工體育生活提供一手資料。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大學4所安徽省高校362名在校生。
(二)研究方法
大量查閱相關資料之后,制定問卷調查表,對安徽省的4所高校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問卷共4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362份(其中女生170份、男生192份),有效率為90%,并對回收有效問卷進行常規的數理分析和統計。
三、結果與分析
(一)安徽省部分大學生進行課外鍛煉的次數
調查發現(表1)有91.3%參與過體育鍛煉,可以看來,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學生整體來說課余鍛練的情況較好。在所有參加過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中,每周達到3~4次鍛煉的占43%,每周達到4次以上鍛煉的占9.1%,這些學生已經養成了很好的鍛煉習慣;每周達到1~2次鍛煉的占38.4%,不定期參加鍛煉的占9.5%,參加鍛煉次數很少的學生也是有一部分的,他們基本都沒有鍛煉習慣,課外體育鍛煉不定時、間隔過長,不能夠達到體育鍛煉的作用。女生課外鍛煉的興趣沒有男生高,這是因為安徽省部分高校的免費場地大多是足球、籃球、排球、田徑等項目,適合女生鍛煉的體育場地、項目。
(二)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地點的選擇
表1高校男生女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頻率調查結果發現(多選),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選擇依次為:校內免費場館288人,占80.2%;校外免費場地106人,占28.3%;校外收費場地71人,占17.8%;校內收費場地48人,占12.8%。調查結果不難發現,大學生參與課外鍛煉主要是選擇校內的免費場館、場地,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會到校外一些收費或免費場館、場地。原因大多是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設施建設滿足不了學生鍛煉的需求,或者是各校大學生之間的體育交流,或是學生技術水平提高后參加一些運動群的活動。基本上學生還是會因為學校的場地比較方便,而且不需要花錢,只有在學校場地不能滿足要求時才會選擇鄰校或附近的場地來鍛煉[1]。同時,這說明高校體育組織還沒有給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方面的服務。
(三)安徽省部分高校學生進行課外鍛煉的方式
了解安徽省部分高校學生選擇課外鍛煉的方式,才能幫助學校更加切合實際和有針對性的組織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多選),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方式是:自由組織288人,排第一位,占83%;體育社團140人,占38.9%,排第2位;校、系、班級組織的體育活動86人,占26.1%,排第3位。這說明學生有自覺鍛煉身體要求和習慣。但是光靠學生自己組織,沒有學校和體育教師的統一指導、組織也不行[2]。更好的激勵學生參與課外鍛煉有效、使用的組織管理所不可缺少的。
(四)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
全面了解安徽省部分高校學生如何選擇課外鍛煉的項目,對體現學校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有幫助并且可以有針對性調整開設體育選修課。調查說明(見表2),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球類項目學生選擇最多,排第一位,因為這些項目既有健身效果又有娛樂性,學生更愿意選擇這些項目。跑步、快步走技術簡單,不受場地限制易于開展,排在其次;健身舞蹈類由于其塑身性和強度適中排在第三位。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都是一些學校普偏開展的項目,方便開展,沒有場地、器材的限制。表2安徽省部分高校學生進行課余鍛煉項目的選擇(多選)
(五)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
學生參與鍛煉的動機體現了學生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3],調查說明(見表3)男生女生動機大多相同,有健康體魄、增強體質的意識,動機為強身健體的占45%,排在第二位的是應付考試,占30%。男生主要是健身和娛樂,而女生則主要是健美及考試達標。總之,鍛煉身體的比例不太高,因為考試達標而鍛煉的學生有不少,這和他們健身知識偏少,體育價值觀有關。
四、結論
安徽省部分高校大部分的學生參與過課外體育鍛煉,但是學生參與鍛煉的次數、時間程度都不一樣,大部分學生都沒能達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學生喜歡在校內的免費場館、場地鍛煉,部分也會到校外運動;體育鍛煉時間多在下午放學后4~6點間,鍛煉方式以學生自由組織或者是社團組織的活動為主;學生喜歡的球類活動主要有羽毛球、籃球、乒乓球;健身娛樂是學生參與鍛煉的第一動機,但也有不少學生是為了體育考試達標或評優而鍛煉的。
五、建議
(一)加強校園環境建設
一說到校園環境,可能最美的要屬武漢大學。珞珈山麓,東湖之濱,山水相宜,古今合諧,承傳統中華園林之精妙。在這樣的高校學習和生活,人是健康的,可以散步,跑步,習太極,練瑜伽。而縱觀安徽省高校,部分學校在建筑面積、校園規劃上等方面讓人覺得擁擠,雜亂,尤其汽車充滿了每個角落,甚至校內交通干道,來往學生躲之不及。認為加強校園環境整治,規劃和保護建身區,休閑區十分必要,學生需要好的環境修身養性,需要鍛煉活動支撐身體。
(二)對學生傳授體育理論知識,增強健康意識
安徽省部分高校學在體育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對體育實踐都很茫然,教師在體育課上應該傳授體育方面理論知識、體育衛生知識,介紹課外活動的鍛煉目的、方法,技巧和自我保護等大眾性的體育知識,教授內容還應包括體育新聞、體育道德、行為準則等。使學生真正了解體育運動的魅力,形成了正確的體育價值觀[4]。(三)安徽省高校普遍存在體育場館、場地、設施匱乏的情況安徽省高校普遍存在體育場館、場地、設施匱乏的情況,這些都是保證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基礎,學校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增加鍛煉的場所,設置年度體育專項經費,逐步修建場館、場地,完善體育設施,讓學生都能滿足鍛煉需求。同時,高校還要做好體育場館的利用,安徽省部分高校最近也增加了不少體育場館,但大部分都是課外不開放或者是有償開放,這就很大程度影響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所以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應該實行對學生免費,或者是把費用降低到學生可承受的范圍,并延長開放時間,更好的服務學生,吸引學生多參加課外鍛煉。
(四)學校支持體育社團發展,組織管理好課外鍛煉
學校應支持體育社團的發展,體育社團是體育文化的載體,學校可以成立體育總會體育教師指導、協調體育社團開展工作,以體育社團為基礎,培養各團體育骨干,帶動體育活動的開展,設立各項目的社團。每個社團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由專項體育教師指導、監督、制定鍛煉計劃,培養得力學生骨干的管理能力和體育組織能力,負責各社團的日常管理組織,并指導學生進行鍛煉[5]。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參加社團的鍛煉。
(五)校園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學校除了要定期舉行健身、娛樂、競賽一體的綜合型運動會、聯賽外,還有增加系部、班級的各項體育比賽。內容都是一些對場地要求不高、有鍛煉健身價值、有趣味的比賽項目,讓學生都能參加進來,如跳繩、輪滑、太極拳、趣味比賽等。由于競賽項目多,學生的選擇也多了,這樣學生的特長都能夠得到發揮,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體育鍛煉的快樂,并逐漸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6],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作者:吳靜單位:安徽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