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2-04 09:57:22

導語:體育鍛煉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鍛煉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摘要:體育鍛煉影響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關系到他們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能適應新世紀的挑戰,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體育鍛煉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主席說過:“體者,載智之車,寓德之舍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他們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能適應新世紀的挑戰,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體育鍛煉無疑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并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決。高中體育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鍛煉身體,更是為了通過體育鍛煉讓學生身心健康。然而,由于應試教的束縛,高中生更是認為分數重要,而忽視了體育課本身的影響力。另外,高中體育教師本身的教學方式傳統落后,仍然僅限于跑圈、準備活動等形式,教學課堂枯燥乏味,沒有新鮮感,所以導致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這種體育教學現狀讓高中階段的體育課失去了培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讓學生也不能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影響。為了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明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標準:(1)生活目標要切合實際。(2)情緒穩定樂觀。(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4)有適應能力。(5)能保持人格完整。

體育鍛煉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培養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體育教師要讓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培養高中生的達觀精神和自信心,更能夠調節高中生的情緒。高中階段的學生作業繁多、考試頻繁以及對未來的未知而產生焦躁不良情緒,通過適宜的體育鍛煉能使高中生擺脫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從而養成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所以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培養學生沉著冷靜的意志品質,更能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質。例如,體育教學中有800米、1500米等活動項目可以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從而磨煉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高中階段學生僅僅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同學之間的關系交往,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缺乏和人際關系的疏遠。尤其學生面對繁重的學業,心理壓力與日俱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體育比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與其他同學結識的機會,使他們之間產生信任,達成默契,以此來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增強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另外,在與他人交往和沖突過程中,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也會增強。這不僅磨煉了他們的意志,使學生從學習壓力、心情抑郁等方面解脫出來,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性比賽項目,比如籃球、足球等,在比賽過程中可以提高他們的團隊配合精神,從而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體育教師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更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應在教育理論課中增設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使其能夠學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駕馭自己的感情,學會在運動中尋找最佳心境,在各項運動中去感受運動的快樂。

關心學生,堅持教書育人是體育教師的重要責任。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不僅要組織、指導學生鍛煉身體,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情緒健康發展,要擁有飽滿的熱情,溫暖的情懷來感染學生,用優美的示范動作和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消除他們在學習中的緊張或恐懼心理,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及克服困難后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體育實踐課的教學,不僅是在室外的廣闊空間,而且是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廣泛接觸與交往中進行的。特別是學生之間的交往,這無疑提高了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和調整了學生的個性,使自己得到了別人的尊重以及建立自己的自信。如何在高中階段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關系到高校后備人才的培養。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認識。1.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自身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個人成長的作用。教師要開展針對性的輔導課程,依據實際教學內容,全面落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全社會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引導,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并有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就可以確保高中生的健康成長。2.要明確教育目的。高中階段學生要面對沉重的課業,往往忽視了體育鍛煉。體育教師要明確教育目標,有序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進而給予及時的指導,讓學生在體育課上能夠宣泄不良情緒,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學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一旦發現心理問題,應及時疏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3.加強體育鍛煉,創新教學方式。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要面臨沉重的學業,而且生理意識的增強,他們喜歡關注異性,也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早戀現象普遍。所以,我要經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內心想法。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可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體育游戲活動中,達到鍛煉身體、緩解心理疲勞,增強心理素質的效果。體育教師要和學生一起互動,關心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學生多交流,只有在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實際需求后,才能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進而打開學生心結,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另外,教師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學生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看待學業以及各種生活問題,直面挑戰。

總之,體育鍛煉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更能讓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作者:李東榮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劉文霞.個性教育論.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

[2]學校體育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

[3]李祥.學校健康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