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癥狀的改善效果
時間:2022-01-20 09:14:15
導語: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癥狀的改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探討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癥狀改善的影響,以有效改善其精神癥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體育鍛煉;老年人;精神癥狀;Meta分析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越來越多,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逐漸成為社會熱點話題。老年人心理問題因其較為隱蔽,識別率低、治療不充分,隨著人口老年化不斷深入,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凸顯[1]。精神癥狀是心理健康最直接的體現,體育鍛煉對精神癥狀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分析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癥狀的影響,總結老年人現存的精神心理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1材料與方法
1.1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60歲以上的老年人,意識、語言表達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存在意識障礙、精神疾病、阿爾茨海默病、長期臥床患者。精神癥狀評估的工具為SCL-90量表。
1.2文獻來源
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PubMed,檢索時間自建庫至2020年。1.3檢索策略以“體育鍛煉”“精神癥狀”“老年人”“心理健康”為關鍵檢索詞進行相關中文檢索,其中老年人相關同義詞包括:老年、高齡人、老年人;體育鍛煉相關同義詞包括:鍛煉、運動、體育鍛煉、活動;精神癥狀相關同義詞包括:SCL-90、心理健康、心理現狀、精神面貌、精神癥狀。外文檢索時以“Physicalexercise,mentalsymptoms,aging,mentalhealth,oldage,seniorcitizens,seniorcitizens,exercise,sports,physicalexercise,activities,SCL-90,mentalhealth,mentalstatus,mentaloutlook,mentalsymptoms”為主題進行組合檢索。
1.4文獻質量篩選
查閱文獻題目和摘要對所納入的文獻進行初步篩選,保留關于老年人和體育鍛煉的相關文獻。第二遍篩選進行全文閱讀,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相關文獻。由兩名研究員對相關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如遇到分歧由第三名研究員協商解決,最終達成共識,決定文獻的使用。
1.5數據分析
使用Remman5.1軟件進行結局指標分析。首先需要判定數據的異質性,如P<0.1,I2≥50%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P>0.1,I2<50%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如上述兩種方式無法檢測異質性的來源時,則需要放棄使用Meta分析,進行描述性分析。然后需要判定納入文獻的偏倚性,如納入文獻不存在偏倚性,則散點圖呈左右對稱性,否則,則認為存在偏倚。
2結果
2.1納入文獻的一般情況通過初次篩查相關文獻34篇,經過再次篩選后最終納入相關文獻13篇。納入文獻的一般情況見表1.2.2Meta分析相關結果2.2.1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癥狀改善的總體影響在納入的13篇文獻中,研究對象總數為8037例,其中試驗組2453例,對照組5584例。軟件分析顯示,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05,I2=77%,可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老年人精神癥狀,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SMD=-0.26,95%CI(-0.32,-0.20),P<0.05],見圖1。2.2.2全國常模3項研究[5,9-10]中對照組為全國常模數據,研究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癥狀的改善相比較全國常模數據進行評價分析,結果顯示,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癥狀的改善明顯優于全國常模,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SMD=-0.17,95%CI(-0.27,-0.07),P<0.05],見圖2。2.2.3鍛煉時間在納入的研究中,有2項研究[3,7]鍛煉時間在6個月到2年(不含2年),有5項研究[4,6,9,11,14]鍛煉時間在2年及以上。通過軟件分析結果發現,鍛煉時間在6個月到2年(不含2年)[SMD=-0.18,95%CI(-0.27,-0.08),P<0.05]和鍛煉時間在2年及以上[SMD=-0.36,95%CI(-0.46,-0.26),P<0.05]均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癥狀,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圖3~4。
3討論
3.1體育鍛煉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癥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在2019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8.1%,這意味著中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現狀。有研究發現,老年人光抑郁癥這一種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在2010至2019年就高達25.5%,由此可以看出,關注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緩。近年來,將體育鍛煉作為運動干預受到廣泛關注。本研究結果發現,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老年人精神癥狀。在體育鍛煉過程中,老年人不好的情緒得到發泄,從而使精神癥狀有所改善。本研究結果和CammisuliDM等[15]關于運動干預能改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精神認知狀況的結果一致。隨著老年人年齡不斷增長,喪親、社會角色改變、搬遷、退休等使其精神心理受到刺激,同時參與社會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易于產生孤獨無助、社會遺棄、抑郁等心理問題[16]。老年心理健康問題之所以不被足夠重視,一方面因其發展具有隱匿性,另一方面在于老年人認為這屬于正常現象。本研究發現,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精神癥狀明顯優于全國常模。相關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性格的形成與其肢體活動存在密切關系。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器官衰竭,思維活動愈發緩慢,情緒發泄的途徑日趨減少,而體育鍛煉有利于活躍思維、促進心理健康。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增強老年人的適應性、應變能力,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及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從而精神癥狀要優于全國常模。
3.2體育鍛煉時間是影響老年人精神癥狀改善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中,通過SCL-90量表得分情況可知,長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精神癥狀優于不鍛煉的老年人。同時鍛煉時間在6個月到2年和2年以上的老年人精神癥狀均得到改善。分析原因,可能是長期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老年人進行社會活動,增強老年人的運動依從性,進而使精神癥狀得到改善[17]。
作者:劉園園 馬翠翠 林雪竹 王美蘭 王姿瓔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 上一篇:新能源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冷卻技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