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8-22 04:01:17

導語:高職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摘要:高校部分大學生只專注于學習成績,而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優良的身體素質,所以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體育來緩解學習中的壓力和適應社會。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非常明顯,本文著重探討它的必要性和提高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

目前很多高校不僅注重培養學生優異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加強也非常重視。一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其實就是一個人在走進社會的大門的同時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適應新的環境,融入到新的集體中去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一個人在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時能夠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身心的一種能力的體現。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和大型企業公司在招人的時候不僅看學歷看經驗,對一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所以高校應通過合理的方法提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以后他們踏入社會,找個好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趨勢的不斷變化和更新,很多大型企業公司對人才的需求不再僅僅局限于對學歷的要求,更多的看重的還是工作經驗和一個人的整體能力的體現。第二方面,高職院校所招進的學生和普通高校所招進的學生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在知識基礎層面還是學習心態上都相對來說比較吃虧一點兒,如果不能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將來步入工作崗位就很難融入到工作集體中去,對工作目標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國家教育部對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也做出了相關的規定,所以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1]。

2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方法

不管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還是遵守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都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任務,下面主要探討一下具體的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方法。2.1提升學生意志,激發潛在能力。很多學生認為體育這門課程是一門巨大耗費體力的課程,所以從內心中就對體育產生了一種恐懼。如果學生能夠在體育中的各項訓練項目和技能加強中堅持下來,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了升華,培養學生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這對以后面對工作壓力時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因為一些體力耗費大的體育項目而選擇了放棄,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開導,讓他們能夠及時的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斷的積累經驗迎接更多的挑戰[2]。2.2模擬社會環境,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團隊意識。在體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社會場景來模擬社會環境,讓學生更真實地體驗社會,提前適應社會環境。其實在開展的體育項目就相當于一個小的社會環境,不管是足球、籃球還乒乓球、排球等等都是對一些社會環境的模擬,學生在每一個體育項目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都是團隊中的重要一員,通過接觸不同的人進行分工合作,選擇是合作還是競爭。在真實競技中,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體驗各個角色的工作性質和內容,同時,也應該對自己的心態做出及時的調整以適應多變的角色。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對體育場地進行合理運用,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演練機會,讓學生可以盡早的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扮演的不同角色在社會環境中參與的團隊合作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意識到不管是不是主力都應該樹立正確的團隊意識,加強技能專業能力。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當中可以快速的找到工作目標和定位[2]。2.3教學內容根據課程特色而定。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出能夠適應發展的全能型人才。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職業需求來決定教學內容,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專業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可以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這樣做可以一直讓他們保持積極性,不會覺得枯燥無味,進而可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對體力和智力的雙重要求。結合學生在不同職業所受到的不利影響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改變學生的消極心態,積極面對[2]。在教育教學模式上也可以不斷的創新,打破原有格局,突破創新,做到不同的學生不同對待,對每個年級的學生制定具有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案,更進一步去管理。

3結語

總的來說,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的有效資源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好壞在以后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們提前感受到社會的復雜多邊性和險惡性,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適應環境變化,在團隊合作中樹立正確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在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時不至于手忙腳亂,能夠冷靜對待,找到正確的出路,然后繼續積極面對生活,面對工作。教師們也應該在未來的道路上尋求更多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適應社會能力上能夠從容對待,冷靜處理。

參考文獻:

[1]徐通.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3).

[2]尹哲.淺談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納稅,2017(32):182.

作者:孫仟 單位:湖南省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