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舞蹈運動訓練監控分析
時間:2022-12-04 10:30:00
導語:體育舞蹈運動訓練監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舞蹈是體育與藝術相結合的運動項目。應了解其項目特點、項目的生理特征,通過測試相應的生理生化指標,結合運動員訓練計劃的完成情況,對其機能、訓練反應進行評價,進而調整運動訓練的具體手段、方法,使訓練更加科學化。
關鍵詞:體育舞蹈項目特點;生理特點;生理生化監控
1體育舞蹈概述
1.1體育舞蹈定義。體育舞蹈是一項由男女雙人配合,在界定的音樂和節奏范圍內正確地展示和運用身體技術和技巧,包括身體姿勢的控制能力、地板空間的控制能力等能突顯舞蹈質感的動作,并結合藝術表現力來完成的具有規范性和程序性的運動項目。1.2體育舞蹈項目特點。體育舞蹈兼有藝術與體育的雙重特點,是以競賽為目的的,具有自娛性和表演觀賞性的競技舞蹈。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嚴格的規范性;(2)高雅的藝術性;(3)體育競技和健身性;(4)交往的娛樂性。1.3體育舞蹈舞種及風格特點。體育舞蹈主要分為兩大體系:標準舞和拉丁舞。(1)標準舞共5種舞蹈:華爾茲、探戈、快步、狐步、維也納華爾茲。其與拉丁舞系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著裝正式華麗,握持單一嚴謹,舞步起伏(跳躍)流動。例如,華爾茲音樂裊娜,步伐婉轉;3/4拍,節奏中等,27~30小節/min;探戈頓挫有力,音樂華麗,2/4拍,節奏中等,33小節/min;狐步舞步輕盈,4/4拍,速度中庸,音樂甜愉,30小節/min;快步舞舞步灑脫,速度快,4/4拍,音樂活潑,50小節/min;維也納舒展大方,3/4拍,節奏快,60小節/min,在比賽中要求選手具有充足的體力才能完成。(2)拉丁舞由桑巴、恰恰恰、倫巴、牛仔、斗牛5種舞蹈組成。桑巴舞動作起伏強烈,敏捷,音樂2/4拍,50~52小節/min;恰恰恰曲調歡快有趣,4/4拍,30~31小節/min;倫巴優美3/4拍,27小節/min;斗牛豪邁昂揚,2/4拍,60小節/min;牛仔節奏速度快,強烈的扭擺和連續的旋轉,4/4拍,44小節/min。
2體育舞蹈運動生理特點
2.1體育舞蹈與基礎代謝。體育舞蹈訓練強度和密度高的選手,只要持續時間在半小時以上,就有3萬多步,行程1萬多米,此時人體糖原的儲存量增多,脂肪量相對減少,基礎代謝率可在標準范圍內或略有下降。2.2體育舞蹈與心肺功能。體育舞蹈訓練每跳10min,平均心率每分鐘135次,相當于最高心率的78%(最高心率=220-年齡)。而每分鐘每千克體重的攝氧量,男子為31.2mL、女子為28.1mL,分別相當于最高攝氧量的60%與90%。因此,按該測定計算,連續跳3曲體育舞蹈音樂的運動量就相當于長跑(10~12km/h)、游泳(5~60m/min)、騎自行車(25~30km/h)的運動量,因此,適當的體育舞蹈鍛煉可以增強人的心肺功能。因此,連續跳3曲體育舞蹈音樂,大約需10min,就可促使心肌收縮加快,心臟輸出的血量增加,血液循環加快,起到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系統功能有氧代謝運動的作用。2.3體育舞蹈與呼吸系統。就體育舞蹈功能方式而言,標準舞提供的供能更多為有氧供能,而拉丁舞更多為無氧供能和有氧供能過的混合方式,在訓練的間歇時段通過有氧供能來補充肌纖維中的能源物質儲備補充氧虧。體育舞蹈動作與人體肌肉的協調性由于運動的強度決定呼吸的頻率和潮氣量的變化幅度不一。
3體育舞蹈運動的生理生化指標監控
3.1常用生理生化指標評定運動性疲勞狀況。常用生化監控指標有血尿素、血清酸激酶、血清睪酮TT/皮質醇C比值、尿蛋白、尿膽原、唾液PH值、血乳酸、肌酸激酶、血紅蛋白、皮質醇、紅細胞壓積、免疫細胞、血色素等。常用生理監控指標有肌力肌肉硬度、肌圍、基礎心率、運動中心率、運動后心率、腦電圖等。實驗表明,10周中等強度體育舞蹈鍛煉后,血液中的CD4+所占百分比顯著升高(P<0.01),CD8+有下降趨勢,但無顯著意義,CD4+/CD8+比值顯著升高(P<0.05),各指標無性別差異,提示CD4+、CD8+與性別無關。10周體育舞蹈訓練有利于改善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大部分體育舞蹈選手的血乳酸為8mmol/L以上,接近于10m跑或游泳時的血乳酸水平;不同年齡組選手比賽后,尿蛋白的平均值老年男組高于中年組,中年組高于青年。3.2心理與其他指標。體育舞蹈鍛煉對人際關系、強迫、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等因子指標的影響顯著。這表明體育舞蹈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大,特別是對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對體育舞蹈學生訓練的欲望、訓練中的表情、訓練客觀指標完成情況、學生的體重變化、食欲、睡眠、自我感覺、繼續完成活動的感覺程度可進行詳細的記錄,結合訓練指標進行分析,提高體育舞蹈學生運動成績。
4體育舞蹈學生營養情況的調查
4.1飲食習慣調查。由于專業學習的需要,特別是女性,多為此減少進食量甚至斷食,有些學生會有偏食的現象,還有些同學用零食代替正餐,暴飲暴食等現象也會發生。盲目節食或者多吃不僅影響舞蹈水平的發揮,嚴重時還會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加上體育舞蹈學生對營養專業知識的缺少,使這些不良現象越來越普遍化。4.2營養獲取的途徑。目前針對體育舞蹈專項營養方面的書籍很少,學生主要通過家人、教師、同學、朋友、書刊或電子媒體以及各類廣告的渠道獲取相關的營養知識。大多數學生通過其他非本專項的營養攝入來調整自身的營養需求,未能很好地與專業知識相結合。4.3三大營養素的來源。人體中三大能源物質在代謝中可以相互轉化,但彼此不能完全代替。體育舞蹈學生對肥肉和其他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量偏小;其次舞蹈專業學生擔心長胖導致膳食結構不合理;大部分體育舞蹈學生在奶類品方面的攝入量達到標準,但蔬菜、水果和豆類食物仍然不足。4.4合理營養對提高學生體育舞。蹈運動能力的作用對女性而言,還需要許多特殊的營養攝入,如女運動員的三重綜合征,不僅影響了運動能力,還對其短期和長期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合理科學的營養能為體育舞蹈運動提供能量,促進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提供足夠的能量物質。
5體育舞蹈運動負荷監督與調控
5.1運動負荷。由于心率測試作為監控大學生體育運動負荷量的方法簡單易行、安全可靠,因而可以通過監測心率來直觀了解其運動負荷量特征。從運動強度來看,體育舞蹈的運動強度遠小于籃球、足球、排球等運動項目。從生理學角度來說,進行體育舞蹈時運動負荷量變化不大,對人體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5.2體育舞蹈運動訓練內容與原則。5.2.1一般性訓練內容。通常情況下,選手的一般性訓練包含力量、耐力、柔韌、速度、協調性以及靈敏性訓練等,除此之外還要充分重視選手自身素質水平提升的敏感期,對選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夠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5.2.2專項訓練內容。(1)體育舞蹈力量訓練。在競技過程中不僅要對力量進行控制,還要與音樂、舞蹈等進行融合。(2)柔韌性訓練。體育舞蹈競技比賽想要保證動態柔韌素質和水平的良好,就一定要有靜態的柔韌素質作為基礎。再加上體育舞蹈是由男女選手共同配合、協調來完成的一種運動,它會將舞蹈本身的動態性以及選手的柔韌性表現得十分強烈,因此就需要選手具有極好的柔韌素質。(3)耐力訓練。體育舞蹈的完成需要選手雙方對身體耐力和心理耐力水平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選手舞蹈動作的完成。(4)舞伴間的配合。不管哪一支舞種都會有相應的既定套路,而舞蹈表現力的展示是以完整的舞蹈動作作為基礎和載體,因此選手自身表情以及和舞伴間的配合就變得非常重要。5.2.3恢復策略。(1)在運功結束以后需要通過變換動作以及活動方式來進一步降低選手疲勞感,同時進行相應的整理活動。(2)睡眠恢復。在訓練結束以后保證睡眠質量,能夠有效提升機體代謝自身的同化作用,降低異化作用的影響。(3)物理方式恢復。在完成較大強度的訓練時,可以采用理療、針灸或者是按摩等物理方式進行恢復,降低選手自身的疲勞度。(4)營養方式恢復。在運功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體能,這時就可以補充一定的營養,推進體能恢復速度。(5)心理方式恢復。在運動以后可以通過向其灌輸信念,對其思想進行激勵,有效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調節等方式。
6結語
體育舞蹈兼有藝術與體育的雙重特點,依據舞種的風格特點改善育舞蹈選手的身體素質是不容忽視的。其競技強度既要求單支舞的力量耐力速度,又要有舞蹈與舞蹈之間、輪次與輪次之間的快速恢復能力;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標的測量說明體育舞蹈存在生理負荷較大,基礎代謝率下降,耐力素質差等特點;中等強度體育舞蹈鍛煉后利于改善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體育舞蹈在一般性訓練中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敏感期,專項訓練過程中過多注重單個能力的訓練忽視了整體能力水平的提升訓練后忽視了恢復的重要性,缺少相應的恢復手段,特別是學生的疲勞性恢復;由于專業學習的需要,多數體育舞蹈學生為此而減少進食量甚至斷食,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建議依據體育舞蹈各舞種的特點加強單支舞的力量訓練,模擬賽次、訓練體育舞蹈選手的適應能力。調整體育舞蹈的訓練強度,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重視各個專項訓練水平的提升,針對學生的恢復水平制定一系列的恢復手段。教師應注重上課過程中學生的疲勞程度,調整上課的內容和強度。依據專業的需求和學生身體的發展,完善專業知識,調整膳食結構,改善善烹調的方式,合理減少脂肪的攝入,適當補充營養素補劑,定期進行宣傳的教育,注重女性體育舞蹈學員在生理期前后的特點,適當調整運動強度和運動的時間。
參考文獻:
[1]陳玉鳳,熊健,田靜.健美操和體育舞蹈對非體育專業女大學生心肺功能影響的實驗對比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5):78~79.
[2]馮愛云.舞蹈訓練的運動生理學和訓練學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4(18).
[3]鄧紅妮,鄧援朝,李裕和.體育舞蹈賽后血乳酸和尿蛋白變化的初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3(4):48-52,63.
[4]蘇志雄,郝選明.心率監測在運動訓練中的作用及影響因素[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2).
作者:李銀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 上一篇:淺談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辦法
- 下一篇:體育舞蹈校園課間操編排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