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學校體育教育均等化發展概述
時間:2022-03-14 02:49:27
導語:城鄉學校體育教育均等化發展概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有義務保證每一個貧困地區的孩子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讓他們接受公平的、高質量的科學文化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與城市的教育水平差距巨大,想要逐步實現兩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均等化仍需多方面的努力與探索。本文以黑龍江省城鄉學校的體育教育為例,總結當地城鄉學校體育教育的具體情況,針對落實教育均等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黑龍江教育;體育教育;均等化
黑龍江省的農村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四成,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城鄉二元體制改革更造成農村地區與城市發展教育分化嚴重,大力發展教育、科教興國的方針似乎并未在這片土地上取得成果。如何打破農村與城市教育兩極分化的僵化模式,使黑龍江省城鄉的教育發展得以趨向平衡是解決當前教育水平差距巨大這一問題的重中之重。黑龍江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雖在現階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與難題。近5年來,雖然我國先后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等方針以加大農村地區體育教育和服務體系的覆蓋率,而想要從根本上縮小農村與城市學校體育教育的巨大差距,需要當地農村基層領導干部把握歷史機遇,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在國家的各項政策扶持下,通過轉變體育教育理念思路,加大師資力量投入等策略有效地解決當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滯后、城鄉體育教育差距不斷拉大的難題。
一、實現城鄉學校體育教育均等的意義
教育均等能夠確保不同地區獲得大致均衡的教育資源配置,包括受教育者都能夠使用學校、圖書室、計算機室、多媒體設備等基礎教育設施;政府能夠撥款給不同地區作為展開教育活動的經費支出;偏遠地區能夠獲得優秀的教師隊伍配置以保證教學水平。[1]實現城鄉學校體育教育上的均等,一方面意味著城市與農村的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農村地區的學生不會出現被學校管理者以各種原因取消或占用體育課的情況;另一方面,城鄉體育教育均等還包括體育教育服務學生的結果均等,即城鄉兩地區的學生都能夠通過體育教育保持身心健康、開發智力,通過各項體育活動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與智力水平。而接受體育教育機會的均等是保證城鄉體育教育發展平衡的基礎和前提,體育教育服務結果的均等是我國縮小當前城鄉地區體育教育差距的最終目標。[2]此外,城市與農村雖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文化氛圍下,兩地的體育學科教育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兩地體育教育所必需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相互借鑒,體育教育的教學理念可相互取長補短,從而形成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的體育文化。
二、黑龍江省城鄉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黑龍江省各城市與農村地區體育教育的兩極分化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筆者以黑龍江省的農村體育教育為例,首先查閱了當地農村體育教育方面的文獻資料與相關的政府網站,收集整理了包括黑龍江省鄉鎮學校開展體育教育的程度、體育健身基礎設施與公共體育服務設施概況、從事體育相關事業的人口的數量、村民體育健身活動的普及率等大量基礎的數據與資料;此外,筆者深入黑龍江省部分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調研,結合文獻資料對調查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與統計分析,以此作為本文的理論支持和實踐基礎。
1.農村學校從事體育教育的人力資源不足
國家統計局2014年人口統計數據表明(表一),黑龍江省常住人口2152萬人,城鎮人口1858萬人,鄉村人口294萬人。鄉村人口所占比例雖然僅為13.7%,但是從事體育教育活動的師資團隊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當地開展體育教育的迫切需求,人力資源上的捉襟見肘嚴重阻礙了當地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進程。[3]重點表現為,師資匱乏、缺少專職教師、代課現象較多、教師知識結構不高等。同時,由于黑龍江省各地區農村人口在分布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位于城市邊緣地帶、距離城市城鎮較近的農村,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能夠受到城市的積極帶動,因而當地農民的收入較高,受教育的經濟負擔較輕,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而大部分農村地區距離城市較遠且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的生活壓力大,其經濟實力不足以開展體育教育,用于發展體育教育的財力物力較為缺乏,基礎體育教育設施的建設并不完善。當地鄉鎮學校的管理領導者對體育教育沒有深刻完整的認識,認為學生與其在體育課上浪費時間,不如占用體育課進行其他科目的教學。因而大部分學校減少了體育課的課時數量,甚至取消了體育課。主要表現為:學校領導對體育課不重視、觀摩檢查次數少等方面。客觀條件上的落后加之主觀上重視程度不夠,體育教育意識薄弱,加劇了黑龍江城鄉學校體育教育差距的擴大。
2.農村學校的體育基礎教學設施匱乏
為何黑龍江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發展屢屢陷入低迷?筆者對體育場館設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表明,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在體育場地與體育器械的購買、使用與維護上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4]體育場地面積不符合國家標準、體育器材質量差、數量少,阻礙了當地農村學校順利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也不能滿足當地群眾的健身需要。同時,場地與器材都沒有配備專業的人員加以維護和修理,體育器材的老舊不僅帶來大量的隱患,威脅著師生的生命安全,更不利于營造良好的體育教育活動的大環境。
3.農村學校無法獲得足以開展體育教育的資金支持
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來支持體育教育,各項改革措施也就無法順利實施。政府雖然每年都予以撥款,但財款的最終用途非常單一。教育管理部門將資金單純地用在了建設體育場地等最基礎的設施設備上,造成體育場地年年翻新,體育行業人才師資年年匱乏、文體活動年年缺失的尷尬局面。[5]農村體育教師的數量少,專業素質不強,不能開展科學合理的體育教育,對這一科目沒有明確的教學規劃與長遠的教學目標,致使體育課淪為自由活動課;部分鄉鎮體育教師的工資水平較低、待遇較差,嚴重降低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更拉低了農村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此外,沒有足夠的資金開展文體活動建設,最終導致該地區群眾體育鍛煉意識淡薄,認為體育教育可有可無,從根本上阻礙了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
三、針對黑龍江省城鄉學校體育教育平衡發展的建議
1.大力培養從事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人才
為改善農村地區體育教育方面人才缺乏的局面,當地政府應當注意加大對體育教育事業人力資源的引進與培養。好的體育教育團隊不僅包括體育教師,更應包括體育教學指導人員和體育基礎教育設施管理維護人員。[6]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鄉鎮,政府應當引進優秀的體育教育人才以提高當地體育教育團隊的整體實力。通過定期組織培訓來強化體育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積累與組織管理能力,逐步遞進地縮短城鄉體育教育在師資、教學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2“.走出去”,加強農村地區體育教育上的相互協作
沒有充足的資金推動,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事業就無法展開。當前農村體育教育處于資金普遍短缺的情況,農村的基層領導要積極采取措施拓寬體育經費的來源,不能做“伸手黨”,一味依賴國家下發體育教育的專項補貼。[7]當地主管體育事業的領導應當走出去,與省內經濟較為發達的鄉村聯合起來,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基礎體育教育設施、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從而節約財力物力。相互吸取農村體育教育的實踐經驗,不僅能夠提高當地的教學水平與質量,更能從整體上帶動全省農村的體育教育不斷向著一個個更高的發展水平邁進。
3.發展經濟,奠定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階段,黑龍江省農村體育教育的經費來源主要是中央下發的財政補貼與社會各界的贊助與捐贈,而依靠國家的體育經費和社會其他團體籌集資金,不如大力發展當地的經濟,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地區貧困落后的現狀。[8]只有使當地的農民富起來,逐步減輕農村群眾的生活壓力,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體育教育事業經費匱乏的難題,才能為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與資金支持。
四、結束語
教育上的均等與公平,就是要竭盡所能地為那些處于最惡劣環境下的孩子提供幫助,而現階段的中國教育,最容易被大家忽視和遺忘的就是那些偏遠農村地區各鄉各鎮的小學與中學。我國想要實現“中國夢”,就要通過逐步普及現代化、高水平的國民教育來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與綜合素質。教育事業的短板在農村地區,只有全面發展農村教育,讓農村地區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接受公平的、高質量的教育,不斷縮小城鄉學校教育的巨大差距,才能阻止貧困在農村地區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王歡.新時期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7).
[2]丁永炬.農村體育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對體育教育的影響[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04).
[3]王曉林,門彥閣,王宏宇等.綏化地區農村體育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3).
[4]楊庚勇.因陋就簡因地制宜走出困境——淺談農村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10).
[5]史金融.提高城鄉教育均等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J].法制與社會,2010(28).
[6]劉飛翔,張忠厚,魏向平等.河南省城鄉教育均等化問題研究[J].傳承(學術理論版),2009(12).
[7]曾小玲,王岐富,宋平等.教育公平視域下城鄉學校體育教育均衡供給制度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3(05).
[8]郭麗紅.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對策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08).
作者:丁斌 馬焱 黃琦 肖微 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上一篇: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 下一篇:如何樹立新時期的師德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