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14 02:52:07

導語:中國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學校體育在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一些問題和不足開始出現,學生的體質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本文通過對當前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以此對學校體育的未來發展提出對策,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的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

關鍵詞:學校體育;青少年;身體素質;對策

1.前言

隨著中國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以及在世界競技賽場上取得的成績,中國體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計劃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要完成這一目標,重點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而學校體育是競技體育、社會體育及家庭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對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對推動中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有著積極的作用。學校體育教會人們體育鍛煉的方法,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以及終身體育的意識。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與德育、智育、美育共同組成了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本文主要對學校體育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給出一定的建議,旨在更好的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校體育的改革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2.當前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從改革開放后被提出到現在已有三十余年,我國學校體育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學生的體質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了提高,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一些始料未及的現象和問題開始出現,學生的體質也開始出現下滑狀態。2000年我國國民體質檢驗結果顯示,青少年體質已經亮起了紅燈,在肌力、耐力、柔韌性、肺活量方面下降幅度較大,肥胖率較1995年有較大的增幅;2005年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結果顯示,青少年兒童的肺活量、耐力、速度、爆發力等素質進一步下降,學生超重和肥胖率繼續增加,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1]。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問題,要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我國學校體育的任務還很艱巨。然而我國學校體育卻還存在諸多問題。

2.1學校體育地域性發展失衡

我國幅員遼闊,由于地域和歷史的原因,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各個地方對學校體育的投入不盡相同,導致學校體育的發展也參差不齊。主要表現在師資、場地設施和經費方面,經濟發達地區在這方面的投入要好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很多學校缺體育場地器材更缺正規的體育教師,東西部地區在體育教師的質量和數量上呈現不平衡的狀態。東部沿海地區學校體育設施和師資力量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差,城鎮優于農村。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在兼職,這種現象在西部邊遠貧困地區尤其嚴重。體育師資力量的不足嚴重影響著學校體育的發展,影響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

2.2學校體育體制不夠完善

我國從小學到大學的每一教育階段都設有體育課程,然而十幾年的體育課卻沒有很好的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和體質的增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育體制不夠完善。國家、地方以及學校這三級沒有形成一個有機配合的整體來管理、指導、監督學校體育。素質教育雖然頒布了,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實行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的一種情況,體育也不例外。從小學到大學,學生要進過三次升學考試,在這三次升學考試中只有中考有體育考試。面對中考體育,很多學生只是在考試前進行突擊培訓和鍛煉。一些學校置國家的有關規定和學生體質下降于不顧,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政策沒有落到實處,陽光體育運動也沒有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體育課隨意被占用、體育場地被侵占,體育經費被挪用等問題突出,但沒有一個部門來進行監督和管理。學校體育風險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頻頻出現的傷害事故也是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體育課上一旦學生出現傷害,家長找學校,學校找體育教師,讓體育教師來承擔責任,導致體育課上學生活動時間變短,項目變少,一些危險的動作和項目甚至被直接取消。

2.3教學大綱沒有落實到位

體育與健康課程已實施多年,但多數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并沒有嚴格按照教學大綱來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過于單一,評價方式過于陳舊,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和堅持鍛煉的習慣沒有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我國學校體育教材的內容幾乎由田徑、體操、武術以及三大球組成,并且一用就是幾十年,雖經變動,但沒有大的變化,很少有根據省市地區特點來編輯課本,沒有把地區的、民族的傳統運動項目寫進去。現在有部分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上體育課,因為在他們的眼里,體育課是非常枯燥的,在體育課上除了跑步還是跑步。由于學校場地器材或是教師的業務水平的原因,學生無法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中。有些學校一個學期上不了幾節真正的體育課,只要上課就忙著測試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些學生一遍測試下來沒有達標的再測試一遍,直到達標為止。

2.4學校體育重視程度不高

學校體育作為提高學生素質,使其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不管東部、中部還是西部,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都沒有受到很高的重視。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學生不夠重視,把體育一直視為小三門。學校領導口頭上說他們很重視體育,實際上他們重視的是在各種體育比賽中學校有沒有取得好名次,有沒有爭得榮譽。平時學校就只重視文化課的成績,越是到了臨近考試,體育課就越是成了各科老師霸占的課。升學第一壓過了健康第一。在他們以及家長眼里,上體育課就是玩。學校、家長、學生的不夠重視,導致體育教師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學模式。上課拿上一些體育器材,熱身完就解散,學生以自主練習、活動為主。男生上體育課的情況比女生要好一些,在運動項目和活動時間上男生要多于女生。

3.學校體育的發展對策

3.1全面發展學校體育

有問題就必須得解決,有不足的地方就必須得改進。199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寫了加強學校體育,明顯改善青少年身心素質[2]。由此可見我國把學校體育的發展作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科學發展,要統籌發展。對于體育國家不能重城市輕農村,不能重競技輕大眾,對學校體育亦是如此,要統籌兼顧不同地區學校體育的發展,各級各類學校不能重文化輕體育,要真正做到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素質,不能光喊口號不行動。針對一些學校特別是貧困山區場地、器材、經費等缺乏的問題。各級領導和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校本資源來解決場地和器材的問題,努力開發和發明一些適合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器材和項目。至于經費可以從國家財政、社會募捐、教育經費等途徑上解決[3]。在國家科學發展觀的宏觀指導下,學校體育也要科學發展,為科教興國戰略做出貢獻。

3.2完善學校體育體制

國家對地方和學校體育開展“有彈性的指導”,對學校體育工作進行宏觀管理和適度調控。要監督和保證學校完成學校體育的任務,保證學生享有應有的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的權利[4]。各個地區和學校要根據具體情況開展體育運動項目和評價體系,不能實行國家統一規定的一個模式,因為各地區的情況不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推行“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體育”的重要舉措,建議試行“高中畢業升學考試體育”的措施。要保障體育教師的正當權益不受侵害,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模式對學生的健康進行監測,對生理有缺陷和身體不適的學生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制定實施鍛煉計劃。學習評價要從定量和定性上來進行,定量就是看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運動成績以及提高的程度,定性就是從興趣、意志和情感等方面進行考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學生家長要多進行宣傳和教育,改變家長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和認識,講授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好處。對于一些特殊學校,如盲校、聾校、弱智學校要重視開展學生的體育活動。要積極創造條件,切實解決學校體育師資、經費、場地設施等問題[5]。

3.3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

國家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真正做到了免費教育。很少會有青少年因為家庭經濟原因而輟學,這個時期的學校體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入學率高,學校體育普及面就越廣。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提高體育素養,學校領導很關鍵。學校領導要重視,改變觀念,不能口頭上重視,卻不拿出實際行動,不能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忽略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各級學校要貫徹落實陽光體育運動里德每天保證有85%以上的學生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6]。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要結合學生和各地區具體風土人情情況開展適合學生的體育項目,培養其體育興趣,不能一味地教“奧運項目”。在體育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學習潛能,但不能任其發揮,教師要起到其主導的作用,要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發展其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對體育教師的待遇要有所改善,不能將其視為小三門,而使體育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實行同工不同酬,要提高他們的待遇和地位,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當然,作為體育教師本人首先要重視自己的工作,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工作,那么別人就更不會尊重你的職業。只有自己重視自己的職業,并且踏實工作,這樣別人才會尊重你的勞動成果,重視你的職業。

4.結語

中國學校體育至改革開放到現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總體來說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約著學校體育和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只有找準問題的癥狀所在,對癥下藥,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為國家的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董勤廣,劉森,朱立新.學校體育發展趨勢及體育師資培養問題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26(2):85-8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E],國發[1996],1996-3-17.

[3]陳兆著,徐克威.從岳西縣學校體育的現狀談貧困山區的體育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108-110.

[4]李延超,李源,田旻露.當前學校體育發展應樹立的科學認識[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7):75-79.

[5]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通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E],國發[1995]14號,1995,20.

[6]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S].教體藝[2006]6號.2006-12-23.

作者:譚林 單位:楚雄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