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研究
時間:2022-03-21 08:27:57
導語:學校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健康是學習和工作的前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成長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也是運動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通過學校的體育教學來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還需要注意教學方法和途徑。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是體育課的兩項內容,是提升學生體育鍛煉能力的重要途徑。從這兩方面來淺析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突出其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體育訓練;競賽活動;健康水平;核心素養
一、豐富體育訓練種類,奠定基礎核心素養
體育鍛煉的種類很多,雖然學生不可能每種都擅長,但是廣泛涉獵還是有很大益處的。因為不同的體育項目能夠鍛煉人身體的不同部位,而根據“木桶理論”,受到限制的原因往往來自最短的那塊板,所以綜合提高身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日常教學中,注意豐富每堂課的鍛煉種類,可以圍繞教材,選擇最突出的體育項目為主要鍛煉方式,其他項目作為輔助方式,在學生學習疲勞時,以游戲或調節劑的形式穿插進行,活躍氣氛,提升學生鍛煉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廣播體操”時,這些動作的記憶反復重復確實是枯燥乏味,雖然能起到健身的作用,但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若在過程中,教師適時和學生在學習之余玩“滾雪球”的游戲,結合跑、跳動作,不僅鍛煉四肢以及腰腹部力量,也能讓廣播操練習的乏味得到緩沖。豐富體育鍛煉的種類,還應盡可能消除男女生之間的界限,鍛煉身體的各個部位。即使發現自己不喜歡,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經歷。豐富運動項目的種類,能緩解學生對活動的審美疲勞,具有很高的教學意義。
二、注意體育訓練力度,奠定科學鍛煉素養
體育鍛煉會消耗一定的體能,其效果和鍛煉時間的關系大體上呈“正態分布”,即有一個最高點,然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效果是下降的。因此要把握體育訓練的力度,給學生“恰到好處”的訓練。初中生正是身體成長的黃金期,其精力也比較旺盛,往往能快速進入運動狀態,同時,隨著運動時間的變化或者運動量的增加,會呈現不同程度的疲勞感。若訓練力度不合理、不科學,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果,甚至對訓練產生厭棄、恐懼情緒。適度訓練,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保證身體得到充分的拉伸后進入體育訓練,又在得到充分的舒展后,進入放松狀態,這也有助于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他們今后的體育訓練有很重要的影響。再者訓練內容要注意力度,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過大則容易傷害身體,過小則可能起不到鍛煉身體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訓練量,然后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訓練表現做適時的評估,然后進行科學的訓練指導。因為畢竟每個學生個體有差異并且體能狀況也不一樣,集體鍛煉要一起安排進行,但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或是轉換運動項目。久而久之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體能有所了解,也明確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種類,并且懂得在體育訓練中根據自己身體的各種“信號”來調整運動強度,這些都是比較基礎的體育核心素養。
三、保證體育競賽公平,奠定良好競爭素養
競爭能激發學生的運動激情,體育運動項目的一大特征是競技性。而競爭必須是在合作基礎上的競爭,也必須是公平的競爭,更是良性競爭。競爭能展現個人風采,督促個人進步,也能學習他人優點,尋找“知己”。競賽活動可以給比較沉悶的體育訓練帶來“刺激”,學生更愿意投入到練習中,為了取得較好的成績而努力。還有一些集體項目,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和指導,形成團體凝聚力,這也是良性競爭的優良表現。以學生集體參與為主的體育鍛煉,其趣味性是非常多的。為了養成學生良好的競爭素養,還需要教師保障競賽的公平性,讓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比賽,更能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保障體育競賽的公平性,還要選擇多種類型的體育比賽。因為學生擅長的項目不同,教師最好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分類,然后定期安排各種競賽。這樣學生也能發現身邊更多的競賽對象,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可以尋找到相同的興趣愛好者。競賽要求采用報名的方式,體現體育競賽的公平、公開性,并且要求每個學生都報名參加運動項目,根據其意愿,對競賽時間進行安排。保證公平性,還希望教師多給予肯定和鼓勵的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堅持運動,養成好的習慣。
四、重視提高身體素質,奠定習慣性鍛煉素養
何謂慣性鍛煉,就是將鍛煉作為一項日常行為,如同吃飯一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這需要教師在訓練和競賽中,積極觀察,發現學生體育的興趣點,找到適合他們的體育項目,或者是通過性格分析來進一步確定。并鼓勵其在日常生活中也進行體育鍛煉,久而久之,就會內化成一種習慣。初中生的課余時間相對較多,若教師要求寫鍛煉日記,學生一般都有時間來完成,記錄自己的鍛煉心得、新想法。和普通日記的區別是,要圍繞鍛煉,這樣既是一種監督,也是一種看得見的運動習慣。總之,通過學校的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如運動習慣、競爭素養、科學鍛煉素養等。教師作為教學者,更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集體運動中,作為榜樣,也作為普通的參與者,教學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徐剛強.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青少年體育,2017(4).
[2]王玉濤.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才智,2017(26).
[3]邵張興.淺議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J].新課程(中學),2017(5).
作者:張劍 單位: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太極中學
- 上一篇:中學體育開放式教學探究
- 下一篇:職業學校體育體操教學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