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的結合

時間:2022-05-03 08:42:32

導語: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的結合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特別是教育行業。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影響。小學體育教學也在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本文介紹了現代信息技術在促進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體育教學;結合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小學教師多與老師示范,實踐示范,學生自己練習,教師再次修改,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應該放松,快樂。信息技術應運而生,它在小學體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信息技術為教育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小學體育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普及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促進小學體育健康穩定發展,對于現在的小學來說,對現代教育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構建教學環境信息和新的學習模式,而不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構建新的學習目標。

1現代信息技術和體育教學有機結合的策略

將文字,圖形,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應用于日常的小學體育教學理論和小學體育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將教學方法引入到知識,教學中,并能激發思維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更有效的表達技巧向小學教學學生,教學體育基礎達到了一半的成果。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微觀課,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也為體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學方式,也可以讓現代信息技術為人們提供力量小學體育教學。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已成為各領域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特征。體育是小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化的大趨勢下,小學體育教師應該首先明確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針對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活動,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相結合,促進當代小學體育教學健康發展。在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后,小學要建設學校的信息體育硬件和軟件。首先,要建立小學體育管理信息化平臺,主要用于教師在各項體育項目中的表現。其次,師生建立了互動的教學網絡平臺,也可以促進體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教師將計算機課件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形式,用于課堂教學過程后,通過互聯網共享,對其內容感興趣的學生可以下載該研究。此外,體育教師也可以相互交流學習,共享優秀的資源。當然,建立師生互動教學網絡平臺還要看校園網的建設。

2發揮學生的學習作用

目前,教育改革不斷強調以師生為主的課堂。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要充分發揮自主的信息技術。目前,小學生普遍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來調動學生的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例如,在師生互動的網絡教學平臺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師的教學設計,通過師生互動,探索體育的有效方法教學。同時鼓勵學生參與課程建設。另外,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針對特定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更好地把握理論的專業知識。2.1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充滿了新鮮感,多媒體教學獨特的活力和活躍的表現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在傳統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教師說話不清楚的現象,部分理論體育內容只能由老師的解釋,學生對其具體含義不甚了解,此時,使用多媒體教學,老師可以不要用語言描述清楚,全部用圖片和視頻來代替,更直觀容易解決問題。2.2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體育教學更直觀。體育課的教學任務是通過教師的身體動作示范來教學生運動的精神和技能。在身心發展的過渡階段,學生需要更多的視覺和生動的體育教育,現代信息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自己的實踐在體育行動中幫助學生記憶,但是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倘若教師的語言過快閃爍更會導致學生記憶不清,不能很好的把握動作要領。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存在一些不合格教師的問題,學生不能學習到標準體育動作。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視頻直播,對于學生不了解的地方可以放慢腳步,并與老師旁邊講解,加深學生對運動的印象。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播放,老師和學生討論行為要領,教師可以下載錯誤的演示教學視頻,引導學生找到并糾正錯誤動作。還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練習自己的學習行為,并糾正對方的錯誤,從而加深學習的印象,做錯的學生不會再犯錯誤。規范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學會運動精神和運動技能,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質量,一箭雙雕。總之小學的體育教育要求我們用綜合的眼光,整體地考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是教學工作中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教師在利用教學手段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重要依據。

作者:謝美秀 單位:湖南省郴州市第四十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