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傷害事故對策分析
時間:2022-08-31 11:07:11
導語:小學體育傷害事故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小學教育開始注重體育教學任務的完善與推進工作,這不僅是新課程改課的要求,更是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根本保障。然而,小學體育課程多數為室外活動,正處于兒童階段的小學生天性好動,并沒有意識到體育課中各種器材的危險性,從而容易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為此,就有效防范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傷害事故的對策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小學體育課程中學生的傷害事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傷害事故;預防對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構建健康檔案
科學、完備的體育課堂管理制度是確保安全體育教學工作展開的基礎。當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并未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對體育管理工作方面主要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即課堂教學、課外教學、體育訓練和體育器材等。為了能夠切實保證小學生的身體免受傷害,便必須針對性的做出小學生健康檔案,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檔案記錄,進而避免其在體育訓練中受到身體上的創傷。健康檔案的管理旨在將小學生的個人身體情況進行記錄,而教師便通過這些記錄來針對性的安排體育活動,從而避免學生的身體受到傷害。例如,學生A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學生B患有右腳跟腱損傷。那么,體育教師在體育訓練活動中便需要對兩位同學進行特定的活動安排,A學生在體育課中的跑步訓練中要求比其他學生少,防止其因心臟病而發生危險和意外。而對于B學生則可以給其安排非用腳力的活動,從而避免其跟腱受到傷害。
二、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教師的職業素養對小學生體育課堂中的受傷事故有著顯著的影響,體育教師不僅是體育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體育教師本身的職業素養直接決定了其能否在課堂訓練中做到“先知先覺”,提前對可能出現的危險進行預判,并積極做好防范工作,從而避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遭受傷害事故。然而,當前我國小學隊伍中的體育教師往往兼職教師較多,專職的體育教師所占比過少,很多兼職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教師職業能力培訓,從而難以做好這些安全問題的預判工作,這樣的體育教學工作難以真正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安全。為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階段,無論是專職教師還是兼職教師,消防必須做好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不僅要求教師擁有充分的教學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出其課堂應對緊急事件的職業素養,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教學安全性。
三、強化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安全意識,增強教師的責任心
俗話說“責任重于泰山”,教師的責任感是確保其做好體育教學工作的關鍵,近些年來,我們知道的小學體育課堂傷亡事件均與教師責任感缺失有著緊密的關聯。如2016年6月23日的中國青年網報,四川某所小學的體育教師對課堂不遵守幾率的學生進行體罰,要求10余名學生光腳在操場進行跑步,最終導致10余名學生的腳掌全部燙傷。我們知道,保障學生的身體安全是每個體育教師的基本責任,而該教師不僅沒有做好這項基本工作,反而通過體罰的方式使得這么多小學生的身體遭受了傷害,這不僅是學校監管工作的缺失,更是體育教師自身責任感的缺失。為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對教師的安全意識與責任心進行教育,讓廣大體育教師能夠心懷園丁之心,將小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安全問題時刻牢記在心,力爭通過正確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教導,從而促進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安全體育教育宣傳,密切與家長之間的配合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防范傷害事故方面的知識,學生的家長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因此,家長和教師要通力協作,時刻關注著孩子的成長問題,對孩子一些較為危險的日常行為要嚴加規范,防止其在學校體育課堂訓練中出現傷害事故。此外,學校要盡可能周期性地舉辦一些體育課親子活動,如“兩人三足”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安排每個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組,一方面,家長能夠保障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夠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加“比賽”,不僅增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良好發展,更能使得家長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感受學校體育教育中的不足,從而針對性地給教師提出一定的改進意見,如此一來,便能夠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傷害事故的減少起著有效的防范作用。
五、結語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其身心的健康發展直接影響著未來的生活。為此,必須加強小學體育課堂教育中危險的預防工作,防止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受到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為此,學校和教師必須協同努力,積極對小學生的體育教學工作展開更加深入的工作,將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可能發生的風險降至最低,并時刻謹記學生“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盡可能將體育教學中的安全事故遏制在源頭。
參考文獻:
[1]呂嘉霖.有效防范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探討[J].讀與寫,2017,(05):81.
[2]何陽,李立志.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與對策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5):16.
作者:胡梅 單位:山東省平邑縣實驗小學
- 上一篇:社會體育實踐基地建設分析
- 下一篇:小學體育翻轉課堂設計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