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情意
時間:2022-11-10 08:40:10
導語:學習動機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情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光靠單純的講授是行不通的,而要看是否能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好學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有著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現實中,隨著年級升高,學生慢慢就懶于參加體育活動。那么,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以促進有效教學呢?筆者的理解是:創設問題情境,開啟動機;根據內容難度,把握動機;設置課堂結構,挖掘動機;實施有效評價,鞏固動機。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習動機;有效教學
生長,對于種子而言,就是孕育、發芽,破土而出,沐浴著陽光和雨露,奮力地向上生長。對于學生而言,就是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主動地汲取養分,在有效教學中成就嶄新的自我。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分析內容和學情,找到生長理念與體育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
一、創設問題情境,開啟動機
新課程改革初期,“創設情境”成為小學體育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時,教師的教學手段多樣,有動物模仿、情景音樂、時代流行舞蹈等。這樣下來,學生開心、課堂熱鬧,看似精彩紛呈,可是,該掌握的動作技能越來越被忽視,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逐年下降,導致中高考測試中頻頻鬧出很多笑話。現在,又開始出現注重技能動作的學習,甚至否定過去的改革,筆者認為應該取長補短。那么,如何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啟學生學習動機呢?(一)創設情境要追求“新奇”。學生喜歡老師的課堂是生動有趣的,不斷有“新花樣”。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根據不同水平階段的學生,適時創設趣味性、故事性、游戲性、啟發性等情境,例如:“龜兔賽跑”學習雙腳跳,“軍事故事”學習投擲輕物,也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來引導啟發,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二)創設情境要追求“實用”。“實用”,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活,在生命中感受生命,在教育中理解教育。所以,情境創設要適應學生的天性發展,不能多、不能亂,不要一堂課出現幾個情境,比如:一會兒“小青蛙找媽媽”,一會兒“小兔子采蘑菇”,一會兒“動物運動會”。一堂課下來雖然熱熱鬧鬧,學生開開心心,但是導致學生學習錯亂,不能正確掌握動作技能,身體素質沒有得到提升,以致丟失體育課發展的初衷。而是應該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精心選擇“實用”的情境。(三)創設情境要追求“活潑”。活潑快樂是孩子的天性,一堂不快樂的體育課不算是一堂成功的體育課。在我看來,在體育課中,寧愿放棄知識部分,也不能忽略游戲部分,當然也不是說不教知識部分。因為在游戲中學生也能得到鍛煉,提高技能,而沒了游戲,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了,又怎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呢?所以,可利用學生好奇、好新、好勝的心理,設計饒有趣味的游戲。比如技巧課利用小墊子“造房子”,跳躍課利用呼啦圈“跳方格”,球類課利用球“傳球接力”,投擲課利用壘球“打靶”等游戲,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既寓教于樂,也掌握了技能動作。
二、根據內容難度,把握動機
隨著動作技能難度不斷增加,如何使學生始終保持著不斷挑戰的內在驅動力,從而促進學生整體鍛煉水平的提高呢?要根據內容難度,把握動機,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內容制定要有科學性。小學體育課就要回歸課堂,回歸常態,不要華麗的設計,不要詳細的講解、指導,要讓學生多練,從實踐中慢慢體會掌握。在體育教師組織和引領下,讓學生在學會、掌握和引用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遞進性發展健康體能、培養參與興趣、提高社會適應、增進心理健康等。通過不斷的實踐,使不同水平階段的學生都能在成功的喜悅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二)內容制定要有合理性。不斷的挫折會使人失去信心,所以,難度的設置要適合學生的承受力,要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能力的大小,安排適合的難度,特別把成功的機會讓給自卑的學生,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參與活動當中來,享受成功的快樂。例如: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和注意力差,教學時可結合圖文或音樂等手段促使學生學會技能。(三)內容制定要有針對性。制定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與教材有緊密聯系的內容。如雙手胸前傳接球,當學生掌握不住傳球高度時,在學生胸前貼個“笑臉”,提醒學生傳球的高度;當傳球運動量達不到教師的運動負荷時,可設置傳球“嘉年華”活動,達到一定的運動量。
三、設置課堂結構,挖掘動機
課堂教學結構是圍繞著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教學途徑來完成的教學目標,要把在課堂實施中產生的“困惑”作為課堂教學解決的最為根本的目標。但課堂教學結構又是不固定的,它是隨著教學過程、掌握情況不斷變化的,最終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首先,教師在上課前先要弄清楚四個核心問題:“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我們只有明白了“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才能明白“教什么”“怎么教”,每個教學的出發點其實都是目標。其次,當學生在課堂練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通過教師的分析與糾正,力求使學生逐步掌握動作技能,當然,在這其中體育教師規范準確的講解示范必不可少。再次,教學方法通俗易懂。教師的教學方法越簡單,說明教材理解得越透徹,學生學習起來往往越容易。而我的教學方法最主要是培養學習骨干,把權力放手給骨干,讓骨干去管理學生,去指導學生,這樣可以騰出更多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去實踐,從自主學習中掌握技能。通過自學嘗試把不能解決的問題由骨干反饋給老師,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最終讓其掌握動作。
四、實施有效評價,鞏固動機
如果教師在課堂練習時,能評價他“聰明、能干、肯定行”等激勵性語言,他就認為自己確實是這樣,遇事敢于自己動手去做;如果你平時老是講他“笨、你不行、放棄吧”等有損自尊的語言,他就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我挑戰的信心。所以,實施有效的評價手段,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學生運動的潛力。(一)評價內容合理。根據《國家學生體制健康標準》為依據,分別對體能、知識與技能、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做出合理的評價。根據標準要求了解學生體育的發展情況,判斷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為鼓勵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下一步教學計劃做好充分的準備。(二)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通過各種評價方式,能及時、準確地反應學生掌握技能的情況。教師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起主要作用。教師在課堂評價中必須要準確、及時、多樣。課堂上常用的評價方式有:口頭、眼神、肢體、手勢、面部表情等這些評價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好用。學生評價。教師為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課堂中可以把部分評價的權利讓給學生,教師只要掌握公平、公正的原則。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小組內評價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即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對動作的掌握情況,又能通過評價改進練習方法,不斷提高動作技能。
總之,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有好的學習效果,而這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教師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如此情意下走向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1版.
[2]張經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效率[J].現代閱讀,2012-9-15.
[3]孫寶全.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N].赤峰學院報,2012-1-10.
作者:安明強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安鎮實驗小學
- 上一篇:高校陽光體育校園體育文化研究
- 下一篇:多媒體在小學體育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