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的運用
時間:2022-08-02 09:03:39
導語: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正在不斷地加快和深入,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體育教師要認識到體育學科的重要性,采用分層教學法來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在身體素質、智力水平、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體育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統一標準去要求和評價學生,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分層教學法,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1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作用
1.1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體育教師利用分層教學法時,要做好學生的調查工作,觀察并記錄下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盡可能地激發出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鍛煉學生的體育思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要提高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1.2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有效性。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不同情況,無論是心理狀態、學習狀態,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能特點等,都需要全面把握和了解,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幫助學生準確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確定合適的體育鍛煉方法[1]。1.3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細化,保證教育公平性。分層教學法能夠尊重學生存在的差異,保證分組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細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體育內容,彰顯出體育教育的公平性。除此之外,教師也要經常檢查學生的訓練情況,調查學生體育的學習情況,為學生解答疑惑和問題,盡可能做到個性化的輔導。
2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2.1合理劃分層次。分層教學指的就是教師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內的學生能力相近,同時要為各個層次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這樣方便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學生也能夠在更好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層次。在進行層次劃分之前,要想保證層次劃分的足夠科學、合理,符合實際情況,就需要教師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技能情況,還需要了解學生日常的生活狀態。例如,在進行耐力的訓練時,有的學生僅僅跑了200米就開始氣喘吁吁,而有的學生能夠堅持以勻速跑完400米,這就說明學生在耐力、體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此時設置的教學標準是一致的,那么有些學生將難以完成教學任務,耐力較好的學生則無法更好地提高,因此,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耐力水平將其進行層次的劃分。在學生跑步的時候,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身體反應,以及跑步時的速度和頻率,大體的了解學生的耐力情況,將耐力較好的學生分為第一個層次,耐力一般的學生分成第二個層次,耐力較差的學生為第三個層次,這樣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耐力水平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夠按照層次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2]。層次的劃分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調整和改進。例如,在練習跳繩時,有些學生的彈跳能力較好,表現出了較大的優勢;有的學生雖然體力較好,但是彈跳能力卻較差,無法在跳繩比賽中獲得較好的成績。這時教師就需要重新調整和劃分學生的層次,再以此制定不同的目標和任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實現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穩步提高。2.2分層教學目標要合理。分層教學法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層次劃分,制定出適合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在小學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教學的最終目的確定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要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實現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提高。分層教學法非常實用于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其使用的質量和效率極高,既可以考慮學生的身體情況、運動基礎,還能夠根據學生的喜好提供更有意思的體育活動,全方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熱情,更好地進行小學體育的教學。例如,在舉辦體育活動時,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實力派,第二個層次是潛力股,第三個層次是可塑生。這三個層次要有與之對應的教學目標,實力派的學生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各方面的能力優勢較為明顯,因此,教師需要為其制定高要求、高難度的教學目標,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相比于實力派,潛力股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其各方面的優勢一般,教師要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勾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利用更加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引起學生關注,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逐步提高潛力股的體育成績;可塑生的身體素質較差,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較弱,教師要帶有足夠的耐心來鼓勵和支持可塑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部分來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最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2.3建立健全分層評價體系。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足夠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能僅僅靠體育成績來衡量和評價學生。因此,體育教師要建立健全分層評價體系,保證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能夠使其引導和約束學生的成長。
3結語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法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在感受到體育活動所帶來樂趣的同時,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優勢和特長,使其能夠在體育活動中展現出其內在的潛質和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葉建蕊.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策略應用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214.
[2]徐雪雷.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200.
作者:王唯佳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