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的實踐
時間:2022-12-02 10:11:24
導語: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快樂體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樂趣,在運動中激發個人的創新思維和自主性,它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情境性、激勵性、實效性等五大特性,其核心是促進學生諸多能力和諧發展。快樂體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建立有趣、形象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的提高。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結合“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通過運用多樣化的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情感,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是當前體育教師的最佳選擇。運動與快樂相結合,能讓體育教學事半功倍,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針對每個學生的身體發展特點,體育課堂教學方式多樣且多變。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籃球,在體育課程上就會針對性地學習籃球技術,但有的學生覺得學籃球只是為了鍛煉身體,不一定要達到多高的水準。快樂體育教學理念的引入,能很快適應當前體育教學內容,促進體育教學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快樂體育教學理念顛覆了師生單向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快樂體育教學的引導下,學生能從體育課堂中獲得趣味和快樂,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學生自發性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能真正從體育運動中獲得快樂。傳統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很難體現出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快樂體育理念的引入能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最終使小學體育教學達到“寓教于樂”的終極目的。
踐行快樂體育,實現快樂教學
快樂體育不光是要學生“樂”學,還要讓他們在學中受教。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增強學生體能,還要教授很多運動技能。教師要將技能知識的學習與玩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知識。長期“整齊劃一”的課間操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進而滋生逆反心理,在課間操活動時“自由發揮”,達不到課間操的鍛煉目的和效果。教師需要將“快樂體育”貫徹到課間操活動中,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遵循課間操的設計特點—好看且具有活力,編排出一些新型課間操,讓課間操的形式多樣化,充分發揮其鍛煉效果。此外,快樂體育教學中還擁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有效參與各種課外活動。當前,相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來說,體育課程的時間安排相對較少,不利于學生鍛煉身體。這種情況的應對辦法主要是鼓勵學生參與一些家庭化的體育活動,這樣不僅不會耽誤學生的在校學習,還能增強家庭親密感。比如現在個別學生有肥胖問題,單純利用有限的學校體育課堂時間進行鍛煉達不到很好的改善效果,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在課外、假期多陪伴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運動,可以打打球、跑跑步等,多參與一些有氧運動,從日常生活中改善學生的狀態,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長期運動習慣,從而全面改善自身的身體素質。在進行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始終貫徹“快樂體育”理念,推動學生掌握各項運動技能。此外教師還應采取鼓勵等方式進行教學,通過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學習,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生彼此之間互相觀察的方式進行有效分析,自行剖析體育技術的重難點問題,實現學生對整個課堂學習的有效把握。比如在體操教學課上,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魚躍滾翻與前滾翻兩者間的區別,教師需要有效聯系學生的舊技術和新學習的技術,并對兩者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深刻把握。將“快樂體育”引入小學體育課堂,就要求體育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適合學生個人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樂學”“好學”。有效的教學引導能促進學生積極學習,以愉悅的心情面對體育課堂,鍛煉自己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提高自身各項體育技能,從此愛上體育課、愛上運動。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小學體育課程更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把“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貫徹到教學中,全面提升體育教學課堂效果,使小學體育教學方式具備趣味性和多樣性。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特點,靈活運用各種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自由、快樂,從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真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者:姚超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信義小學
- 上一篇:民國時期電影期刊的歷史價值
- 下一篇:衛生用品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