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體育運動方案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11-19 09:46:46
導語:陽光體育運動方案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7年4月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發起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號召要求“提高認識,統一時間,精心組織,全面啟動”,為了更好地開展此項活動,我們在近兩年內對安徽技能型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和分析,目的是為了掌握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為有關決策部門提供陽光體育運動的相關資料,為進一步推動安徽技能型高校在校生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提供科學的參考和決策,進而科學、有序、全面地推動這項活動。在校學生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發展關系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技能型高校通過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更能增強社會交往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個人全面發展,為學生各專業的學習提供體能保障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彌補了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不足。
一、技能型高校的特點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迫切性
(一)技能型高校特點。普通本科院校具有綜合性,技能型高校具有行業性特點,而地方技能型高校具有地方性、綜合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地方技能型高校應以“立足地方、發揮優勢、服務地方、因地制宜、辦出特色”為發展思路,著實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在短期內培養實用型、高技能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技能型高校的學生錄取線逐年下降,他們是經過緊張激烈的高考,未能如愿進入本科院校,多數學生進入技能型高校后,文化專業課基礎較差,缺乏學習動力,不思進取,沉迷于網絡,絕大多數學生每天超過50%左右時間呆在宿舍,除了少數男生打打籃球外,基本上沒有規范的課外體育鍛煉習慣。(二)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緊迫性。陽光體育運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校園文化的亮點。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涵蓋學校師生員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體育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陽光體育能體現校園風貌,能使技能型高校品味得到提升;陽光體育運動打破傳統的活動內容和形式,重點開辟排球、籃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網球、集體舞、自編操、健美操、滑冰、慢跑、自編游戲及新興的傳統的民族民間項目,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信,體驗成功。技能型高校學制均為三年,只有一年級新生以班級為單位開設體育課程,而且每周只有一次課(90分鐘),從技能型高校學生的身體、心理、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健康因素方面考慮,每周一次體育課的時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
二、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方案
(以晨練為例)的擬定為了全面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院體育指導綱要》的精神,認真落實中央7號文件和省委12號文件要求,進一步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推動技能型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結合技能型高校的實際,采取定時間、定人員、定內容、定地點、定職責的“五定”方案,將技能型高校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扎實的開展起來。(一)活動實施。1.晨練人員。技能型高校在校身體健康的學生,凡有病或傷殘的學生應提出申請,并出具縣級以上醫院證明,經各系批準后,報體育部備案,可以不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學校相關部門應針對此類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有針對性體育保健或體育康復內容的課程;教育實習或在外地教學實踐、因公(學生會、宿管辦、校衛隊等)值班、參加校外各種比賽的學生,由各主管部門辦理批假手續,報體育部備案,可以不參加晨練活動。2.晨練地點。場地安排遵循安全優先的原則,各項活動均安排在學校內部,具體方法是:“抓兩頭,放中間”,即晨練開始部分、結束部分為固定場地,均安排在田徑場,中間部分根據學生晨煉運動項目選用場地,并由體育教師適時調度。3.晨練時間。每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晨練運動自軍訓結束后的下周一開始,第二學期開學后第二周星期一開始,均至學期期末考試前一周結束。(其中不包括節假日、雨雪天)。每天的晨練活動時間從早上6:40開始,至7:25結束。4.晨練過程。院校廣播站早上6:25左右播放起床音樂。6:40晨練學生按所在班級晨練運動的固定位置在田徑場定點集合整隊。開始部分(5-7分鐘),各班級定點集合整隊,參加晨練同學將晨練考勤卡交給班級晨練負責人后,開始慢跑。中間部分(30分鐘),開展以籃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跳繩、踢毽子、呼啦圈、太極拳、健身跑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晨練運動項目。結束部分(8-10分鐘),各班級集合整隊點名后,做徒手操或集體舞放松。整個晨練過程播放輕松歡快的音樂。(二)晨練管理。1.工作人員配備。每日晨練由保衛處,團委,總務處的宿管科、校醫室,體育部各安排工作人員一名;每學期初,各單位上報晨練工作人員名單,由晨練工作辦公室統一制作學期晨練工作安排表下放,各組成單位遵守執行。2.管理人員職責。各系、各部門均要挑選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素質好的人員擔任晨練管理工作;保衛處、團委、總務處的工作人員,安排教職工和學生干部均可。安排學生干部可以和勤工儉學崗位結合。各位晨練管理工作人員要以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履行管理職責。具體如下:團委當值人員負責每日起床、晨練音樂和指示信號的播放工作。雨雪天,根據當值體育教師的電話通知,播放不進行晨練活動的通知。當值人員領導本系晨練學生會成員和各班晨練負責人組織本系、本班學生在晨練開始和結束時的兩次整隊和總體人數清點;負責學生活動的安全監督,遇到突發事件及時處理并上報;協助當值體育老師指導學生晨練。當值體育教師負責參加晨練運動的學生考勤工作,負責晨練各項運動的技術指導,負責場地調度;負責晨練學生運動安全的教育工作;根據當日天氣情況,決定晨練是否進行,如不能進行,在早晨6:25之前,電話通知當值播音員。保衛處當值人員負責晨練時學院田徑場上,外來人員的清理,維護整個校園的正常秩序,負責晨練的安保工作??倓仗庁撠熖飶綀龅那謇砗途S護,宿管部門當值人員負責起床信號后參與晨練學生的起床督促檢查工作,組織晨練學生離開宿舍,負責晨練學生的寢室財物安全管理工作。當值醫務人員和全體工作人員負責及時處理意外運動傷害事故。晨練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整個晨練活動的組織管理,檢查各系部、各部門當值人員到班情況,抽查各班出勤人數和晨練情況,為遺失晨練考勤卡的同學辦理補卡手續。(三)晨練考勤。院校設勤工助學崗位1個,其人員專職協助當值體育教師負責晨練考勤。每日晨練開始,由各班晨練負責人收齊參加晨練同學的考勤卡,在當值體育老師處一一蓋上出勤印章,然后再將考勤卡還給各位學生。當值體育教師要填寫當日晨練運動各班出勤人數統計表,每周各班要統計一次學生晨練參加情況并上報所在系,各系要每月公布學生晨練運動情況,并將材料給晨練活動辦公室備案。
三、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對策
(一)加強領導。為加強對院校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有序組織,技能型高校應成立校級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工作領導小組。(二)明確宗旨。規范大學生的行為習慣,以人為本,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風氣,弘揚“奧運”精神和全民健身意識,形成文明、和諧、健康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三)加強宣傳。各系要認真做好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發動工作。各班級要召開主題班會,宿管部門要召開寢室長會議,宣傳部、團委要利用廣播、宣傳欄、校園網向廣大學生宣傳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使學生意識到身心健康對學習、工作、創業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確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和意義,積極的投身到陽光體育運動中。(四)制定獎罰措施。晨練工作辦公室每周向各系通報學生晨練情況,各系定期公布學生晨練出勤和表現情況;并對表現突出者予以表揚,對表現較差者予以批評。各系在制定各項獎勵政策,開展各項先進評選和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學費減免以及在各種學生組織任職,申請入黨、團組織等工作時,均要將學生參與晨練情況納入其中作為參考因素。各體育教師在評定學生體育課平時成績時,要重點參考學生晨練情況。每學期院校評選晨練優秀的系和全院“晨練十佳班級”,對獲獎的系和班級給予一定的精神、物質上的獎勵;對晨練表現較差的班級在院報新聞欄目給予通報批評。參加晨練工作的教職工每日均按一課時以院?,F行的課時標準予以補助。(五)陽光體育運動的時間、內容、場地、器材的保障。鍛煉時間:每周一至周五早晨6:40—7:25,或下午5:00—5:45。鍛煉內容:羽毛球、排球、籃球、足球、網球、乒乓球、集體舞、健美操、自編操、滑冰、慢跑、跳繩、呼啦圈、拔河、踢毽子、街舞、游戲及其它傳統民族體育項目。鍛煉場地、器材:院校田徑場(操場)、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室等體育活動場所。器材主要包括各類球、球場、球桌、球網、長短繩、毽子、自帶舞具、操具、冰鞋、廣播和音樂等。(六)制訂檢查、評比標準。陽光體育運動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或者說是長期的課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見成效。為此,有些院校每學年四月下旬都要舉行一次“青春杯”陽光體育系列評比活動,以此來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提高陽光體育運動的質量;并制訂出臺了相應的“陽光體育展示評比(試行)評分標準”(見表1),并在實踐中不斷推廣、完善。
四、結論
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院校學生身體形態、身體素質、身體機能的提高和發展,課外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給校園體育帶來了全新的面目,帶來了勃勃生機,為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帶來了最大的滿足,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使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綜合素質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陽光體育運動對學生、教師、學院、社會都有良好的影響效應,其評價體系有一定的科學性、規范性。陽光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是體育文化的窗口,它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娛樂性等特性,它對院校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完善與改革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技能型高校陽光體育運動方案因地制宜、便于操作,適于推廣,它不僅促進了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而且豐富了校園文化生化,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技能型高校的學風、校風建設。
作者:王水勤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 上一篇: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
- 下一篇:陽光體育下體質健康促進及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