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體育養成教育

時間:2022-09-19 03:08:23

導語:淺談中學體育養成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中學體育養成教育

一、中學體育中融入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

中學階段,學生的身體處于重要發展階段,心理開始逐漸向成熟發展,處于半成熟狀態。此時的學生自尊心較強,大多渴望獨立,但又難以對自我進行“監督”,行為控制能力低,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經常會有沮喪心理出現,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教育與引導。養成教育強調政治、思想、品德等教育的融合,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毅力、完善的品質[1]。因此,在對中學生實施體育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養成教育的融入,引入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多方面素質進行培養,使中學體育充分發揮出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二、在中學體育課程教學中融入養成教育的一些措施

1.嚴格要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組織時,教師應該給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并嚴格要求學生遵守。例如,體育課堂上學生需穿運動鞋,上課鈴響之后,應該迅速集隊,并由體育委員將隊伍整理好等。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愛護、保護體育器材,積極與同學合作完成教師組織的任務。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對學生的一些行為進行約束,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為學生創建一些充滿樂趣的體育活動,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積極參與,并提出任務的具體要求,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以對學生體育興趣進行提升,對其獨立能力進行培養。

2.發揮集體作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在對一些體育活動進行組織時,教師應該注重集體作用的發揮,組織一些需要學生協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動,對學生團隊精神、合作能力進行培養。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這一教學方法。以跳繩這一活動的組織為例,教師可將學生分為10人左右一組的幾個小組,組織學生完成跳繩任務:在60秒內,完成40個以上的連續跳繩。活動剛開始時,學生配合不好,屢屢失敗。此時,教師及時給予引導,讓學生相互協調、配合,不斷進行練習,最終將此任務順利完成。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有效鍛煉,而且能夠對學生團隊精神、合作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此外,體育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集體意識進行培養,將學生體育成績及行為方式納入良好班集體的評價中,無形中對學生產生一種約束作用。為了集體的榮譽,學生會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遵守體育課堂上的相關紀律,做出一些行為時也能考慮到集體的榮譽,自主對集體榮譽進行維護,從而促進集體意識的培養。

3.引入體育游戲,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體育游戲指的是將學生體力發展、智力發展與身心娛樂融合為一個整體的一種運動形式,對游戲的結果進行評價是學生是否取得勝利,這可促使學生不懈努力,培養其意志力[2]。另外,每一個體育游戲都有一定的規則,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需對這些規則進行嚴格遵守,這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將體育游戲規則的遵守遷移到以后社會生活中法律法規的遵守中。對學生行為方式進行規范,幫助其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例如,在籃球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為學生設置嚴格的規則。教師充當裁判員,當學生有違反規則的行為時,及時吹哨。這樣的籃球活動有著嚴格比賽規則,為了追求勝利,各個小組的學生會相互探討戰術,默契合作,并積極拼搏,可培養自己的毅力、團隊精神、體育精神等。另外,教師嚴格吹哨,讓學生明確違反規則的行為,可使學生明確規則的重要性,爭取在比賽過程中不“觸碰”規則,從而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約束,規范其行為。

三、結語

將養成教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中極為關鍵,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體育能否充分發揮出育人功能的關鍵。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對此有明確的認識,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進行更新,為學生創建一系列有意義的體育活動,有意識地將養成教育融入其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對其綜合素質進行有效培養。

作者:王海豐 單位: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參考文獻:

[1]穆偉.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探討[J].考試周刊(教師版),2016(51):107.

[2]徐云華.素質教育視閾下的中學體育教育探究[J].才智,2014(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