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興趣教學法運用探析
時間:2022-05-29 10:26:50
導語:初中體育興趣教學法運用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研究工作的重點。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訓練的重要心理基礎和情感依托。在體育課程實踐中教師通過興趣引導,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訓練動力。基于此,本文從興趣教學法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當前初中體育教學實踐對興趣教學的實踐意義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策略,以促進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初中體育;興趣教學法;新課程改革
所謂興趣教學法,就是通過創設語言學習的自然環境,運用科學的課堂規則,幫助學生設計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并在知識、能力、情感層面實現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實踐方法。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因此適當開展體育訓練對于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至關重要。此外,青春期的學生活力充足,對體育鍛煉有著較高的熱情。但是從目前初中體育教學情況來看,由于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在沉悶的氛圍、機械的訓練中難以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從而失去了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基于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引入興趣教學法,從初中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點出發,創新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運動氛圍中來。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意義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創新也給予了高度重視。興趣教學作為一種契合學生發展特點,符合教育教學發展要求的科學方法,在體育課程實踐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價值。首先,興趣教學法能夠從心理層面契合學生的預期,利于學生產生體育訓練的熱情。在體育教學中能否有效調動學生的訓練興趣,直接影響著教學實踐的成敗。而興趣教學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需求,并根據主體發展特點以及興趣偏好設計符合學生“胃口”的運動項目和教學方法,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其次,興趣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訓練。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要求,只有讓學生內心產生參與體育訓練的渴望,才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對體育訓練的過程進行自主調整,并實現有效鍛煉,在興趣引導下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而這也是終身體育理念形成的前提。再次,興趣教學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興趣教學法常常引入體育游戲,活躍了課堂氛圍,營造了合作競爭的體育情境,進而體現氛圍的引導價值,調動了學生積極的體育情感。最后,興趣教學法利于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主動了解學生的體育興趣,學生在教師興趣引導中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有效地實現了教學互動,促進了教學相長。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適當引入體育游戲。初中生活潑好動,愛玩愛鬧,對運動鍛煉有著較高的熱情,而體育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恰好迎合了學生的這一行為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精心設計體育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做到玩中學、學中玩,以強化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體育游戲的類型眾多,教師在引入中應對學情進行深入調查與分析。例如,為鍛煉學生的腿部肌肉力量,以及身體協調性,教師引入了“花樣跳繩”,在跳繩中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各組學生按照花樣進行跳繩,并逐漸提高跳繩的難度,最后根據各組取得的分數進行評比。再如,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教師設計了“四人五足”的游戲,讓學生的游戲相互幫扶、相互合作,提高鍛煉的熱情。在體育游戲引入過程中,學生以游戲環節為依托,以體育訓練為目的,在愉悅有趣的氛圍中打消了對體育訓練的抵觸心理,提高了參與的自主性。當然,體育游戲的引入還應注意課堂紀律的維護,教師不應單純依賴游戲,導致體育教學徒有氛圍,而缺乏實際效果。基于此,教師在體育游戲設計中一方面應注重游戲細節,確保學生的廣泛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游戲氛圍中得到有效的鍛煉,另一方面還應不斷完善游戲規則,確保游戲環境公平、公正,以保證體育教學有序開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二)組織體育訓練小組,引導學生互動合作。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合作學習,從初中生的成長環境來看,其個人主義傾向濃厚,對于合作的認識不足,在體育鍛煉中我行我素,尤其是在一些團隊運動中,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明顯,與其他隊員之間的溝通不暢,激化了矛盾,也影響了整體的訓練效果。基于此,在初中體育的興趣教學中,教師應滲透合作學習理念,將學生劃分為合作訓練小組,利用互動合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并非機械的分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建立興趣小組,如籃球小組、足球小組、乒乓球小組、健美操小組、毽子小組等,讓志同道合的學生能夠聚集在一起,相互討論、相互幫助,共同鞏固興趣、完善體育訓練過程。在小組合作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為學生提供運動器材,并詳細說明器材的使用,以及訓練的注意事項,確保學生的安全;協調內部矛盾,利用合作任務激發學生的集體責任感,保證公平公正的指導態度,盡量保證學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管理,這樣才能強化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并在合作訓練中互助溝通,調動其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并提升團隊合作能力。(三)創新體育訓練情境,激發學生訓練興趣。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是有效調動學生興趣,實踐興趣教學法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的教育教學條件,系統分析初中生的運動需要,調動情境構建因素,讓學生在更加直觀、有趣的氛圍中了解運動知識、體會運動精神,進而實現情景交融,增加對體育的熱情。例如,在籃球傳球技巧訓練中,教師打破了傳統機械講解的局限,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NBA職業球賽中一些籃球明星經典的傳球技巧,并通過慢動作回放,讓學生直觀、細致地觀察其在傳球中的技術要領,從而提高知識講解的有效性。再如,為了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教師可以創設競賽情境,讓學生在比賽氛圍中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進而主動學習、主動合作,體會競技體育的精神,提高體育訓練熱情。(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設計多元體育項目。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個性差異決定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項目以及學習方法有著不同的需求,尤其是進入到青春期的初中生,對于展現個性有著執著的追求,其在體育運動中有著展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渴望,因此,對于體育教學必然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安排理論與實踐課程,而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分析,使得學生在統一化的體育訓練中失去興趣。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應注重個性化、差異化教學培養,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項目選擇中獲得個性化培養。在差異化、個性化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動項目的設計,如男生、女生青春期發育存在差異,教師可以針對性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運動項目,以滿足男女生不同運動量的要求,保證訓練成果。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比賽法、游戲法、情境法等都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特征進行選擇與運用,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五)注重學生情感培養,優化學生運動心態。興趣教學是基于學生心理情感基礎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關注學生體育運動的心理變化,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初中生正處于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具有很強的叛逆心理,教師如果強制要求學生進行體育訓練,那么結果可能事與愿違,因此教師需要進行情感培養與心理疏導,結合學生心理特征為其創設一些具有較強團隊合作性的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等,讓學生在集體運動中感受集體意識和精神,從而達到糾正學生叛逆、不負責任、浮躁和爭強好勝等不良心理傾向,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心理。
參考文獻:
[1]孫偉.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整合實踐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
[2]祝啟華.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27).
作者:劉軍 單位:陜西省寶雞第二發電有限公司子弟學校
- 上一篇:小學體育課堂適宜運動負荷探索
- 下一篇:高校體育課心理學遷移理論分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