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對違紀違法治理啟示

時間:2022-08-21 03:41:56

導語:優秀傳統文化對違紀違法治理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秀傳統文化對違紀違法治理啟示

摘要:高校一直被認為是圣潔象牙塔,當前同樣受到了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已經不再是一片凈土,違紀違法事件層出不窮。高校違紀違法行為阻礙了高校改革發展的進程,渙散了教職工的隊伍,敗壞了高等學校的社會聲譽,破壞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不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積極治理高校違紀違法行為迫在眉睫。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借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完善高校內部控制,提高重視道德教化,提高個人修養,建立預防和懲治并重的高校違紀違法治理體系,預防高校職務違法違紀發生。

關鍵詞:高校違紀違法;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內部控制;道德

一、高校違紀違法概述

(一)高校違紀違法含義。高校違紀違法是指高校有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高校規章制度等,依法依規應受黨紀、政紀以及刑事處罰的不當行為,其表現為利用職權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者不履行職責、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國家和學校利益遭受損害。高校違紀違法行為大多發生在工程招標、工程款撥付、物資采購、招生錄取、調換專業、教師職務晉升、崗位調整、科研經費等領域。(二)高校違紀違法成因分析。高校違紀違法是一種舞弊行為,根據舞弊三角形理論,高校違紀違法的發生由壓力、機會、借口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壓力是高校違紀違法發生的直接動機,如果面臨經濟、工作等壓力時,違紀違法就有可能發生。上海某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劉某因買房買車經濟壓力打開了貪婪的閘門,利用藝考評委身份受賄42.9萬元,獲刑兩年半。機會是能夠進行違紀違法且不會輕易被發現的條件,機會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控制制度不完善、懲罰措施不到位等。錢玲(2018)對高校103個違紀違法案例的分析發現,很多案例的發生都是由于學校內部控制不健全,存在漏洞,為潛在的違紀違法行為人創造了違紀違法的機會。面臨壓力,又有機會時,違紀違法的發生還需要合理化借口,使違紀違法行為能夠自圓其說。常見的借口包括規章制度含混不清;別人都這么做,我也可以這樣;誠信、廉潔等都是虛無的東西;這是我應得的等。例如齊魯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徐同文自述,臨沂師范學院和山東輕工業學院在他的領導下,分別更名為臨沂大學和齊魯工業大學,他感到自己也應得到相應的“報酬”,開始大肆收受賄賂。武漢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陳昭方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巨額賄賂,受審時卻辯稱相關受賄事實或子虛烏有,或屬禮尚往來,或屬合理薪酬。因此,為了有效治理高校違紀違法行為,就要阻止違紀違法成因的形成,減少違紀違法機會、降低壓力和消除借口,打破違紀違法三角形。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治理高校違紀違法的啟示

(一)法家思想對治理高校違紀違法的啟示。法家的核心思想是法治。管仲是法家思想創始人,商鞅是奠基者,韓非子則是集大成者。借鑒法家思想,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并嚴格執行,加強違紀違法獎懲,可以減少違紀違法機會,增加違紀違法被發現的可能。1.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圍繞高校容易發生違紀違紀行為的重點領域,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完善監管機制,做到有法可依,減少違紀違法機會,高校人員不會因為沒有制度約束而違紀違法。法治思想為高校提供了制度建設之道。如韓非子所言“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建立健全控制制度時,注意規范性、公開性和穩定性。目前,我國已經頒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和《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各高校要按照規范和指導意見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加強對關鍵環節和重要崗位的監督。建立控制制度后,及時廣泛公布和宣傳,組織全校人員進行制度培訓,使每位人員都明確自身的職責和相關內部控制。同時,專門進行反腐倡廉等違紀違法培訓,增強全體人員的守法守紀意識。2.嚴格執行控制制度。控制制度存在但未有效執行,監督機制實效是違紀違法行為發生的重要原因。很多窩案的發生是因為相互勾結,規避原有控制制度。韓非子曰“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不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控制制度一旦頒布實施必須嚴格執行,所有人都在監督控制之內,一視同仁,無論身份、地位或才能,確保權力規范運行。像商秧執法一樣“王子犯與庶民同罪”,公平、公正、公開地執行制度,違紀違法機會必將減少。3.加強違紀違法的獎懲。法家主張性惡論,認為人有“好利惡害”的本性。商鞅曰“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性惡論為違紀違法獎懲機制有效實施提供了依據。韓非子主張“嚴刑重罰”,認為“嚴刑重罰”是治國安民、貫徹法令、禁奸止亂的有力武器。“嚴刑重罰”治理犯罪見效快,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還具有警示作用,使人害怕而不敢犯法。因此,加大違紀違法的懲罰力度,使違紀違法成本高于違紀違法收益,并及時公布處罰案例,可以達到懲前毖后的效果。違紀違法都是秘密進行的,很難發現。舉報是發現違紀違法行為非常有效的方式。韓非子主張“匿罪之罰重而告奸之賞厚也”,對包庇隱瞞犯罪的人嚴厲處罰,對舉報犯罪的人重賞。由于人具有“好利惡害”的本性,加大違紀違法的舉報獎勵和包庇隱瞞的處罰,高校會收到更多更有用的違紀違法線索,從而更容易發現違紀違法行為。(二)儒家思想對治理高校違紀違法的啟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展開了歷史空前的正風反腐工作,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制度相繼制定出臺,高校違紀違法機會不斷減少,高校違紀違法有了明顯好轉,但依然有個別人員不收斂、不收手,無視黨紀國法,頂風違紀違法事件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高校違紀違法的發生不僅在于違紀違法機會的存在,更與違紀違法壓力和借口有關。違紀違法壓力和借口都與個人行為有關,必須依靠道德水平提高來降低和消除。儒家思想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優秀傳統文化,倡導修身養性,重視道德教化。借鑒儒家思想,建立誠信的校園文化,重視道德教化和高校領導干部監督,提高個人修養,降低壓力、消除借口,積極預防違紀違法的發生。1.建立誠信守法、崇廉尚潔的校園文化。儒家重視社會良好風氣的培養,認為社會的治亂,主要取決于“風俗之厚薄”,而且社會風俗具有改變人的志向乃至本質的功能。在校園中,風俗即校園文化。誠信守法、崇廉尚潔的校園文化,形成正面的示范效,依法治校、守法做人,使每個人不知不覺地接受其中的規范要求,規范要求所包含的道德精神也將不斷地浸潤著每個人的心靈,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孔子曰“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義利關系是價值觀的核心,人們不能誠實守信的根本原因是“利”的干擾,沒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以誠信為本作為處理義利關系的準繩,見利思義、先義后利是解決不誠信問題的根本措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每個人在追求利益時,誠信守法,崇廉尚潔,抵制住不當利益或非法利益的誘惑,消除“誠信、廉潔等都是虛無的東西”等違紀違法借口,減少違紀違法的發生。2.以人為本,加強教職工關懷。以人為本是儒家思想“仁”的體現。作為道德規范,“仁”要求學校善待、理解和關心教職工,及時發現他們面臨的經濟、工作等壓力,并給予幫助,減少違紀違法壓力。同時,讓教職工體會到學校的溫暖,以學校利益為重,為學校著想,消除“這是欠我的”等舞弊借口。3.重視道德教化,提高個人修養。孔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儒家主張仁政德治,重視道德的作用,倡導進行道德教化,認為道德教化可以祛除人的惡性,提高個人修養,把人培養為謙謙君子。“教”是通過宣傳教育、表彰先進、營造氛圍等手段,形成某種社會秩序,使每個人都清楚應承擔的職責,自覺地履行責任和義務。“化”是依賴道德的內驅力、自我約束的內省性,通過矯正人的不良行為,規范人的行為,養成文明行為、道德行為,行為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本性,逐漸內化為的個人價值觀。道德教化時,更應強調“化”,依靠人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人的羞恥心和敬畏,讓人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具備羞恥心,做了不恰當的事情后,會自愧并自責,從而自我約束,行為得到修正。敬畏心是對法規或某一些事物產生畏懼而約束其行為。有所羞恥和敬畏,就不會胡來;沒有羞恥和敬畏,就可能為所欲為,為不當利益或非法利益不擇手段、肆意妄為。很多高校違紀違法行為發生,就是因為違紀違法行為人沒有廉恥心,對黨紀法規失去敬畏之心。通過外在的“教”和內在的“化”,個人行為得到規范,樹立遵守規章制度、道德規范的意識和責任,恪守本分,達到道德上的自我約束和提升,違紀違法借口消除。4.重視高校領導干部監督。高校嚴重違紀違法行為人絕大部分為高校領導干部,他們對教職工影響很大。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高校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誠實守信、廉潔奉公、見利思義,教職工違紀違法也會大大減少;相反,如果高校領導領導徇私舞弊、監守自盜,教職工會上行下效,甚至形成窩案,共同違紀違法,規避已經存在的控制制度。因此,重視高校領導的監督,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并提高其道德修養,使其成為教職工的表率,整個高校的違紀違法局面將大大得到改觀。綜上所述,借鑒法家的法治思想,加強違紀違法行為獎懲,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并嚴格執行,減少違紀違法機會;借鑒儒家的仁政思想,建立崇廉尚潔、誠信守法的校園文化,重視道德教化和高校領導干部監督,提高道德水平和自身修養,規范個人行為,降低違紀違法壓力和消除違紀違法借口。兩者相結合,建立預防和懲治并重的反腐敗體系,有效阻斷高校違紀違法成因的形成,打破違紀違法三角形,更積極治理違紀違法。

參考文獻:

[1]韓非著.韓非子譯注[M].張覺,等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陳曉芬譯注.論語[M].中華書局,2016.

[3]石磊譯注.商君書[M].中華書局,2018.

[4]丁靜.二程教化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

[5]錢玲.內部控制視角下的高校廉政建設——基于高校103個違紀違法案例的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2):33-39.

作者:韓曉燕 單位:山東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