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時間:2022-11-26 09:21:14

導語: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調查法、個案研究法、邏輯分析法,對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州龍舞項目進行研究。通過研究發現金州龍舞的保護狀況較好,政府發揮重要作用、組建幼兒龍舞隊伍、設為園本特色課程;但項目發展資金不足、缺乏專業的發展團隊、表演伴樂老舊等問題,制約著項目的發展空間。針對該項目的現實境遇,提出相應存續之道,為該項目的保護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旨在促進項目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州龍舞;保護研究

遼寧省大連市是遼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著較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州龍舞是大連地區唯一一項國家級傳統體育非遺項目,歷經百年傳承,現已傳至十代。

1項目概述

1、1項目發展概況

金州龍舞起源于大連市金州古城西門外村(現為友誼街道園藝村),1887年,清朝銘字軍換防進駐金州,每年的燈節依然耍龍,百姓可以進營房與官兵們一起觀龍,每次舞龍結束后,龍都要存放在金州城的城隍廟里,這個秘密被扎棚匠陳德源和紙匠李田英發現,就借月光偷偷仿制了一條龍,從此誕生了金州龍。金州龍舞雖然是由清軍中的南方淮軍帶來,具有南方龍舞的元素,但在北方淳厚民風的滋養下,逐步形成了濃郁的北方民族文化特色。金州龍舞至今已相傳十代,早已不單是節日助興節目,它已成為具有遼南特有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006年被列入遼寧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被列入大連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金州龍舞雖然在大連市非遺保護中心的扶持下,項目保護情況較好,但仍面臨項目保護資金不足、傳承梯隊缺乏等問題,限制項目后續的發展空間。

1、2項目構成內容

金州龍舞的一支龍舞隊由兩條龍和一個龍珠組成,共19個人,其中1人舞龍珠,每條龍由1人舞龍頭,7人舞龍身,1人舞龍尾。金州龍舞是由龍、龍珠和玉柱三大部分組成。通常一條龍的全長23-28米左右,其中龍頭1、3—1、5米,龍身長22-25米左右,龍尾長1、4米左右。金州龍舞的動作和耍法是變化多樣的,現有的舞龍花樣近40種,表演時的伴奏音樂主要選用東北秧歌的曲牌。

1、3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徐凌霞,金州龍舞第十代項目傳承人,現任金州區第一幼兒園園長。2006年她在金州區第二幼兒園組建了幼兒龍舞隊,2007年她拜金州龍舞第七代傳承人李成家為師,系統學習金州龍舞技藝。2011年由于工作調動原因,她從第二幼兒園調至第一幼兒園,任金州區第一幼兒園園長,她不忘龍舞傳承,把金州龍舞帶到第一幼兒園后,在她的帶領和指導下,迅速組建了幼兒龍舞隊,金州龍舞現已發展成為金州區第一幼兒園特色園本課程。

2金州龍舞的現實境遇

2、1政府發揮重要作用,沉睡巨龍煥發生機

金州是遼南著名古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金州龍舞是大連民眾最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在金州龍舞傳承至第九代時,雖然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卻苦于文化傳承和經濟利益產生的沖突,曾面臨著傳承后繼無人的困境,欲陷入“沉睡”階段。通過訪談大連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得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大連市非遺保護中心及時開展一列保護性工作,使得曾一度“沉睡”的金州龍舞又重新煥發了生機;一是市區兩級文化部門的業務人員組成專門的保護小組,負責實施金州龍舞的調查挖掘、搶救、整理、創新和傳承工作;二是開展金州龍舞數字化建設工作,通過媒體對金州龍舞的廣泛宣傳,喚起廣大民眾對金州龍舞的保護,2015年將金州龍舞列入全國第二批數字化試點行列;三是實施“非遺總—分傳習所”工程,組織開展各類非遺保護專題培訓班、非遺傳習班,在培訓活動中充分調動金州龍舞傳承人的積極性,開展“金州龍舞進校園”活動,為項目傳承儲備年輕的力量。

2、2組建幼兒龍舞隊伍,設為園本特色課程

金州龍舞需要當代人來傳承,更需要年輕一代去繼承,只有傳和承之間完美銜接,才能使項目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據項目傳承人介紹,金州龍舞引進幼兒園,最初源自于她對相關課題研究進行調查時,發現小朋友對于舞龍表演比較情有獨鐘,這個結果讓她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幼兒園園長,有責任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一顆龍舞的種子。200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金州龍舞第七代傳承人李成家(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把孩子們想要學習舞龍的心愿說給他們聽,立刻得到該傳承人的同意,成立了幼兒龍舞隊,2007年她拜李成家為師,進一步學習金州龍舞技術,成為該項目第十代傳承人,她認為要更好的繼承發揚金州龍舞,必須從娃娃抓起,因為繼承是發展的基礎,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保護與傳承金州龍舞則成為了她需要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在征得師父的同意后,她大膽嘗試在幼兒園教育中開設龍舞課程,確立了“知龍、愛龍、做龍、舞龍、賞龍、悟龍”系列教育模式,針對不同幼兒年齡段,創編不同的幼兒龍舞套路,并根據幼兒特點把各個龍舞動作要領編成歌謠,并把與龍舞元素布置在幼兒園的各個區角,打造一個龍舞世界。金州龍舞自2006年傳入大連市金州區第一幼兒園后,經過她和幼兒園全體師生十五年的努力,開設繪畫、龍舞伴樂、戶外親子龍舞游戲等相關課程,已發展成為特色園本課程。該項目傳承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思維,在2006年國家尚未出臺相關保護政策之前,率先開啟了幼兒傳承金州龍舞的探索之路,提出運用教育方式為非遺保護工作保駕護航的理念,對非遺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金州龍舞項目組建幼兒龍舞隊的優勢傳承環境,2008年金州龍舞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名錄。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被大連市金州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大連市文化廣播影視局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金州第一幼兒園龍舞傳承基地”。目前,該園已形成了特色的龍舞文化,在區教育局領導的支持下,積極申報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將獲得大連市教育局重點項目扶持。

2、3項目發展資金不足,幼兒龍舞發展受限

設立非遺專項保護資金是政府開展保護非遺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開展非遺保護工作重要基礎,主要用于項目傳承和發展。金州龍舞是大連地區唯一一項國家級傳統體育非遺項目,歷經百年傳承,現已傳至第十代。2006年被列入遼寧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被列入大連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過訪談項目傳承人得知,第七代項目傳承人李成家于2012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金州龍舞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家每年傳承人補助2萬元,大連市傳承人補助2千元,由于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原因,沒有享受到省級傳承人補助。大連市項目傳承人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3千元,大連市對于非遺專項保護資金設置了考核制度,根據項目發展的情況、社會影響力等綜合考核。由于徐凌霞率先探索了幼兒傳承非遺的方式,得到教育部的認可,在全國幼兒園園長骨干培訓班中,進行傳授教學經驗,大連市非遺保護中心考核結果為“金州龍舞傳承情況較好,具有全國影響力”,為此,每年享受大連市傳承人補助5千元,金州龍舞傳承基地補助為2—3萬不等,具體視項目每年的發展情況而定。經過十多年的探索,金州龍舞在幼兒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這僅僅是守住了金州龍舞的技藝不被流失,留住了金州龍舞的傳承之根。項目傳承人表示,如今仍然面臨的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要想真正發揚金州龍舞,還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因為繼承是發展的基礎,創新才是發展的根本源動力,要更好地發揚金州龍舞,必須組建自己的發展團隊,適當參與市場化運作,才能實現金州龍舞持久發展。目前,金州龍舞除了依靠政府定期資助之外,未有其他渠道資金來源,還需要政府補助才能維持基本的項目保護,尚未實現項目的自我造血,她一直未參與市場運作的主要原因是,金州龍舞缺少“號脈的團隊”,僅憑一人“單打獨斗”,很難實現金州龍舞市場化發展,組建專業發展團隊,迎合市場運作需求,打出一套組合拳,是金州龍舞急需解決的難題與發展的關鍵。

3金州龍舞的存續之道

結合社會生態理論分析金州龍舞的保護現狀,發現該項目隨著社會發展中,在傳承至第九代時,出現傳承“乏力”現象,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現任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及時進行項目“革新”調適,把金州龍舞引進幼兒園教育中,迎來了金州龍舞的“春天”,但項目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政府和傳承人共同努力解決,實現金州龍舞永續發展。

3、1政府制定保護計劃,加大項目資金投入

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近些年來,大連市非遺保護部門積極保護金州龍舞項目,制定了專項保護資金審核制度,建立了項目傳習所和傳習基地,使得金州龍舞項目傳承保護水平不斷提高。目前,金州龍舞作為大連市唯一一項國家級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享受國家和大連市兩級政府的資金補助,這些資金不夠解決金州龍舞傳承和發展存在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大連市政府應預估金州龍舞項目發展資金配備數額,制定金州龍舞具體項目發展計劃,結合項目傳承人每年所申報的金州龍舞項目發展資金預算,適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解決傳承人項目發展的資金問題,讓金州龍舞項目傳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項目傳承中去。

3、2完善傳承梯隊建設,拓寬項目傳承渠道

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核心是“薪火傳承”,由于金州龍舞是以人為載體、口傳心授的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著“人在藝在,人亡技絕”的說法。目前,大連市對金州龍舞的保護主要有資金補助、政策扶持、授予榮譽等方式,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把金州龍舞引進金州區第一幼兒園,借助教育資源解決傳承“學苗”的困境。金州龍舞如今還沒指定下一任項目傳承人,項目傳承人希望通過幼兒園的學生進行傳承,以點帶面,輻射整個社會。針對此種傳承狀況,大連市相關非遺保護政府應利用電視臺、網絡新媒體等多種宣傳手段,組織開展“非遺”展演活動時,積極為新聞媒體提供項目宣傳素材,鼓勵項目進行宣傳片、紀錄片的制作,擴大項目影響力,充分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入到金州龍舞保護工作中來,幫助項目傳承人吸納后備人才,組建傳承梯隊,實現項目代代傳承。

3、3適度進行商業開發,形成地方特色名片

金州龍舞之所以能夠再次煥發生機,取得良好的發展態勢,得益于大連市政府的和市教育部門的大力扶持,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順利引進幼兒園,成為園本課程。該項目傳承人欲要組建自己的發展團隊,適當的參與市場化運作,以此實現金州龍舞自我造血,由于缺乏專業團隊進行指導,暫未參與市場化,根據目前金州龍舞的發展現狀來看,參與市場化運作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為了避免金州龍舞追求產業化,被過度市場化或過度開發,在處理好保護和開發的關系上,政府應為該項目引薦商界精英、學術界專家搭建開發平臺,組建專業項目發展團隊,創建傳承人與企業、社區、機關單位交流展示、教學培訓的機會,促成相互合作項目,使其發展成為具有大連特色的品牌項目。金州龍舞項目在進行開發時,必須堅持正確的非遺保護觀念,遵循項目傳承基本理念,將金州龍舞項目與大連地域文化特色有機結合,在保持該項目原生態傳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弘揚和傳承金州龍舞,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趙忠波大連市AR數字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8(10):226-227

[2]鄭曉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策研究——以大連市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8(01):85-91

[3]王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大連市為個案[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7(09):31-35

[4]張興全,許元森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戲劇之家,2016(12):244-245

[5]徐凌霞金州龍舞激發幼兒創造力[N]中國教育報,2014-12-28(002)

[6]張燕金州龍舞的歷史沿革與發展[J]內蒙古藝術,2014(02):43-45

[7]李嵐淺談大連金州龍舞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4(11):124

[8]張燕談金州龍舞的品牌保護與發展[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4):159-161

作者:鞏森森 黃垚垚 單位:廣州南方學院體育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