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文化推動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9-03 04:33:37
導語:區域文化推動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是實現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響應國家“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以區域文化資源為重要載體,發揮地方文化的育人功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整合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培育大學生創業意識并指導其創業實踐,以實現區域文化的傳承,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區域文化;大學生;創業教育;潮汕文化
當前社會瞬息萬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就業壓力。在國家“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指導下,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需要不斷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全面促進其充分就業[1]。區域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潮汕文化以一種無形的強大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潮汕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在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依托地方優秀文化,汲取區域文化之精髓,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培育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以實現區域文化的傳承與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高度融合。
一、地方文化視域下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
作為區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潮汕文化體現強烈的地域色彩,是潮汕人民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精神財富,也是當地民眾生活的重要精神寄托。當代大學生創業所需具備的人文素養和精神品質,都深深地蘊含于潮汕文化精神中。創業教育核心在于教育,在于全面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在加強理論武裝的同時切實提高實踐能力,抓住時代機遇進行自主創業。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外界充滿各種誘惑,一定程度上沖擊著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市場上一些缺乏誠信、急功近利等不良風氣會產生不良影響,需要正確的價值引領。以潮汕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實質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創業觀,提升對區域文化的認同,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修養,具有深遠的意義。認同區域文化,是大學生創業的內在動力。潮汕文化中所代表的開拓創新、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精益求精的工藝精神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與道德支撐,更能啟迪他們從傳承與發展區域文化角度去探尋創業新思路,利用現有的資源如歷史文化資源等降低創業成本,把區域文化精神有機地融入高校創業教育中,進一步弘揚地方文化。
二、潮汕文化中育人元素與高校創業教育的整合
(一)紅色文化精神培養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潮汕地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潮州西湖涵碧樓、潮州饒平縣茂芝會議遺址、汕頭市大埔會館等都是潮汕紅色革命文化的典型,都見證了本地區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同時也是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潮汕紅色革命文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精華,二者緊密相連。充分發揮潮汕紅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培養大學生崇高的愛國情懷,激勵大學生在風起云涌的時代中堅定目標與理想、砥礪前行,表現出大學生應有的價值追求與時代責任。地方紅色文化承載著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優秀品質,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忘初心”的堅定信仰,這一精神力量將推動大學生自我錘煉,從而激發大學生積極規劃人生、自主創業的動力[2]。(二)潮商文化精神培養大學生愛國愛鄉之情與創新進取精神。潮汕人民長期艱苦奮斗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行為突出的著名企業家,李嘉誠、陳偉南、謝國民、馬化騰等,他們在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地區奮勇拼搏、開拓創新,在不斷地[基金項目:韓山師范學院校級課題青年項目(人文社科類)“區域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發展研究———以潮汕文化為例”(項目編號:WQ201804)]突破與超越中探索創新之道,創造出輝煌的成績。潮汕華僑在海外艱苦奮斗的創業奮斗史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為潮汕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建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海外僑商雖身處他國,卻情系家鄉,源源不斷地將各種資源輸送到國內,且積極投身于家鄉的建設與發展事業中。海外僑商對國家的濃厚情誼建立在鄉土文化底蘊之中,以此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愛鄉之情,啟迪他們返鄉創業,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將個人價值與家鄉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意義非凡[3]。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要求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內容有著內在的統一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價值的精華[4]。(三)潮汕企業家創業經歷對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指導。潮汕企業家在長期打拼過程中形成的敢為人先、勤奮耐勞的創業精神是高校創業教育的巨大精神財富。他們白手起家,在逆境中克服種種困難以謀求生存與發展的經歷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大學生而言,是彌足珍貴的資源。成功企業家作為楷模,給大學生傳授經驗,更有說服力,能準確指導大學生如何看清并把握市場導向,尋求合適的商機,充分利用人力、物力進行全面部署與統籌等,能進一步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也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學生早期的創業實踐可能會因某些外在因素受阻受挫,以潮汕企業家創業的經驗與教訓作為借鑒,引導學生提高各方面的應對能力,積極面對困難與競爭,發揚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
三、將潮汕文化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路徑
潮汕文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要不斷汲取潮汕文化精髓,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尋求潮汕優秀文化與高校創業教育的契合點,突顯創業教育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一)引文化入課堂,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將潮汕文化融入課堂中,開展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充分將其蘊含的精神實質滲透到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將潮汕企業家的創業經歷進行梳理,通過課堂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進入校園,對未來的一切充滿憧憬,如加以正確引導,讓他們深入了解潮汕人的創業史,給他們種下創業的種子,引導他們做好學業規劃。同時,邀請當地企業家進校園演講、講學、交流,近距離地言傳身教比理論式教學更顯感染力。潮汕地區的民俗文化別具風采,木雕、石雕、泥塑、刺繡等傳統工藝,體現出手工藝者精益求精、潛心專研的精神,他們對技藝的執著與追求正是當代大學生創業過程所需修煉的心境。外界的種種誘惑下,大學生內心容易躁動,因此要以傳統手藝工作者為榜樣,積極尋求內心的平衡,踏實地走好創業的每一步。為大學生講述每位傳統手工藝傳承者的精彩故事,滲透德育,加強他們對潮汕文化的認同與熱愛,不斷提升自我。(二)開展創業實踐教學,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應注重實踐性,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入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大學生創業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熟練掌握相應的技能,而能力的獲得是離不開實踐的。只有經歷實踐的錘煉,才能將理論內化為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一方面,積極組織并指導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訪談當地的企業家可獲取更多的創業資源,以見習形式走進企業可獲悉當前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行業動態與品牌文化,這些都是創業的寶貴資源。另一方面,學校迅速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研室或研究機構,以專業老師為主要指導者,集中開展專業性的、有針對性的輔導與訓練,對有創業意識的學生進行相關培訓,并利用多方面資源指導其參加各類創業比賽。這也能為有共同興趣理想的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共同成長。學校大學生只有充分地體驗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創業實踐,才能從中受到啟發,在現有資源與經驗的基礎上尋求新的機遇,以新穎的創意與可行的途徑實現創意創業。(三)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支持。高校創業教育可進一步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立足潮汕文化旅游資源,為大學生開發創建旅游文化品牌提供新的創意。潮汕文化資源相當豐富,引導大學生依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塑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融合當地具有明顯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如各類游神賽會、潮汕音樂戲曲、潮汕手工傳統技藝、宗祠宮廟等,打造非同尋常的旅游文化品牌,不僅能促進潮汕文化產業的產品創新,而且也是弘揚區域文化的重要舉措[5]。另一方面,以潮汕文化資源為重要載體,與當地企業合作創建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技能。企業的環境容易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且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催生一些創意項目,實現科研理論成果與生產的轉化。校企合作能大大提升創業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理論指導與經驗支撐,更好地體現創業教育成果。高校創業教育應建立在地方經濟、政治、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當地企業的需求與發展戰略,全面整合與利用地方文化資源,不斷探索新路徑。如何采取更有效途徑將區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創業教育中,弘揚文化的同時賦予教育更多內涵,將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EB/OL].(2010-05-13)[2020-04-13].
[2]籍卓佳.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4):102-103.
[3]陳三鵬.論潮汕文化與潮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19(3):56-60.
[4]劉國華,廖列營.區域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契合———以潮汕文化與潮汕地區高校教育的契合為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37(2):91-96.
[5]黃婉華,徐世格.潮汕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管理觀察,2019(9):50-51.
作者:陳欣婷 單位:韓山師范學院
- 上一篇:區域文化傳承對雕塑風格的影響
- 下一篇:文化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