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全媒體時代吳文化傳承與微傳播
時間:2022-06-16 10:36:08
導語:論全媒體時代吳文化傳承與微傳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錫吳文化形式有:惠山泥人、蕩湖船、藍印花布、無錫道教音樂、無錫留青竹刻、錫劇、吳歌、無錫精微繡、梁祝傳說、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江陰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江南絲竹、藝蘭、鳳羽龍、男歡女嬉、茶花擔舞、漁籃蝦鼓舞、段龍舞、無錫紙馬、宜興手工刻紙、宜興陶堆花技藝、無錫醬排骨烹制技藝、玉祁雙套酒釀造技藝、觀蝶節、泰伯廟會、惠山廟會等等。常州吳文化形式有:常錫文戲、儺舞、留青竹刻、亂針繡、常州吟誦、天寧寺梵唄唱誦、乾元觀道教音樂、泓口絲弦、太平軍鑼鼓、跳幡神、談莊秧歌燈、巨村舞龍、溧陽竹馬燈、錫劇、常州道情、常州唱春、金壇刻紙、常州梳篦、金壇封缸酒釀制技藝、常州芝麻糖制作技藝、常州豆炙餅制作技藝、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藝、孟河醫派、常州南拳、遙觀鷂燈、萬綏猴燈、白太官傳說、常州掐絲工藝畫、常州微雕、常州斧劈石盆景工藝、橫山橋百頁制作技藝、常州龍泉印泥制作技藝、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藝、常州加蟹小籠包制作技藝、常州四喜湯團制作技藝、溧陽風鵝制作技藝、常州雕莊竹工藝品制作技藝、老人山程氏傷骨療法、常州劃龍舟、常州高蹺、諸葛八陣圖村落等等。這些文化形式,是吳地人民千百年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中凝聚的智慧結晶,在文化強國的建設中大有潛力。也體現了吳地的文化軟實力,是吳文化的延續和經濟發展的有力載體。吳文化作為浩瀚華夏文化的燦爛的明珠,其內涵十分豐富,可以用十個字概括:靈動、柔韌、文智、通融、雅致。吳地之水,孕育了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民俗文化,從而形成了一幅青城、綠水、塢船、吳人的靈動、清新的生活畫面。水為柔體。故而在精神上造就了吳人性格的柔韌。說話斯文儒雅,處事上則柔中帶韌,善于運籌帷握。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即為“智者”,吳地是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這是吳地文化孕育文人志士的結果。通融指吳文化的開放性和交融性。吳文化的歷史是不斷融合、吸取、整合周邊地區文化,充實自身的歷史。吳文化的園林、昆曲的調式、紫砂的樣式無不體現著文化人的雅致與精細,在低調中蘊含著文人的詩意追求。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吳文化以其鮮明的精神品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佇立于江南文明之林,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吳文化是吳地人民共同的思想財富,對打造城市形象和品牌價值、提升自身的文化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吳地的經濟一直保持強勁發展態勢,吳文化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和內生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伴隨產業結構的調整,吳文化在文化產業中的“文化價值”和“創意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
全媒體語境下的吳文化傳承策略
費孝通先生曾說,好的文化應該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只有具備這樣的博大胸襟,積極吸納的東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將吳文化的優秀內涵不斷傳承,才能使吳文化的價值得到進一步的彰顯,也才能發揮其潛在價值。全媒體時代通過媒體形式的不斷交融,媒體內容、渠道、功能層面的融合,使得吳文化以多元化、立體化、全方位的形式傳達,更快速、更有效的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創造“文化價值”和“創意價值”的有效載體。全媒體語境下恰當的傳承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夠促進吳文化在全媒體時代的審美需求和審美期待中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現代化融合的進程。(1)文化資源傳承:傳統建筑具有古典的審美意蘊和文化特色,是吳文化的最直觀的形象代表。因而對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筑,修葺與補救中盡量保持材質、形式美感與歷史的韻味。手工藝文化可通過現代化技術與手工藝術相結合,提升產品的生產速度和質量,使得產品更迅速的走向國內外市場。而昆曲,錫劇、評彈等傳承性較強的精神文化產品,除保持其基本的曲調樣式外,對于內容與形式,都可進行改革,以適應時代脈博與大眾的審美口味,并進一步引導大眾的鑒賞能力。同時,也可采取文化藝術節的展演使昆曲,錫劇、評彈等以新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對于吳地優秀的傳統精神意識,可通過專家講座、藝術展覽加強文化的宣傳,營造文化氛圍,使優秀的文化傳統“潤物細無聲”地走進人們的生活。(2)創建品牌,形成特色。逐步推進文化品牌傳人、特色文化品牌、品牌旅游項目的建設,開發互動性、文化性強的旅游項目。要在“文化品牌創建”上著力打造,形成特色文化品牌產業鏈。從而開發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吳文化項目。(3)商業運作。任何文化都曾經從流行走向經典,而傳承和弘揚則須通過商業化包裝策略將經典之作以新的形式推出為流行趨勢。如將經典的昆曲、錫劇、評彈納入到互動旅游項目中,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弘揚傳統文化。既展示文化價值,亦考慮文化的附加經濟效益,讓文化的傳承成為切實有效的行動。吳文化作為長江三角洲共同的歷史淵源,不僅是各地打造自身文化形象的豐富寶藏,也是形成整合發展優勢的天然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通過“全媒體”形式全方位的繼承、弘揚吳地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兼收并蓄世界先進文化的精髓,融會貫通、自強不息,再創新的文化輝煌。
全媒體時代吳文化微傳播策略
全媒體創建了“多對多”的傳播模式,在吳文化的傳播上,互動性更強,提高了吳文化的傳播頻率,實現了信息的“無縫拼接”。新興媒體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吳文化傳播的時效性,也提升了信息容量,使吳文化在傳播量上有了大幅提升,為吳文化的傳播拓展了空間。從文化傳承來講,傳播是文化的存在方式,是文化不斷釋放生命力的途徑,如何借助新時代全媒體的力量擴大吳文化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成為建設吳文化要面對的現實課題,筆者試圖從全媒體的研究視角,探討全媒體在吳文化傳播中的微傳播策略。(1)網站。網站傳播是傳播方式的集大成者,具有時效性,互動性的優勢,網站可以通過電腦、IPAD、手機等多種媒介,實現吳文化的傳播,因而通過吳文化區域網站、吳文化專題網站、吳文化品牌宣傳網站等聯合宣傳吳文化,可以形成及時、互動、全面的吳文化傳播網絡。(2)Blog。Blog是小型分眾的溝通工具,博客們通過對吳文化的研究形成專業性、引導性的探討,帶來一種草根大眾百家爭鳴的景象,博客們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種信息資源,采用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各種符號手段對吳文化進行傳播,或通過評論或發表文章對吳文化進行反饋和交流,如此循環往復,形成良性的互動傳播,在博客與博客之間、博客與非博客之間建立傳播的介質和聯系的通道。(3)微電影。微電影是指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制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時”、“微制作”、“微投資”的視頻短片,適于在各種媒體平臺上播放、觀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吳文化宣傳中的同里宣傳微電影以傳統文化元素,如昆曲藝術與同里的小橋流水、一線天的景觀與兩相對視的意蘊的與現代審美趣味的融合成為吳文化宣傳的引領者。因而對于吳文化進行專業的微電影的策劃、設計、制作,能夠有效的進行吳文化的宣傳與傳播。(4)微博。微博是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較少的文字傳達信息,如常州的淹城櫻花音樂節通過微博迅速傳達到了年輕人的群體中,掀起了參與櫻花音樂節的高潮。中國的微博抓住的文化特征是關系社會這一本質屬性,其文化內核是群體化的、聯系化的。因而通過微博吳文化藝術節的信息對于吳文化的傳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5)微信。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形式上更加豐富的類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聯系。近期的昆曲下鄉活動和油菜花節活動通過微信的語音、圖片和視頻信息的傳達就很好的傳達了文化交流活動,也實現了吳文化的有效交流與傳播。(6)論壇。論壇是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每個用戶都可以在系統中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種交互性強,內容豐富而及時的電子信息服務系統,通過在各大論壇中創建吳文化的專題論壇,讓吳文化的參與者們積極參與到吳文化的發楊和建設中去。全媒體時代通過媒體形式的融合,使得信息以多種通道進行傳達,借助合適的傳承策略和微傳播策略,提供全面的信息,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并實現最佳傳播效果。充分發揮文化傳承策略和微傳播策略在吳文化傳播中的優勢,互相補充,形成合力,拓展吳文化的輻射地帶,充分實現吳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本文作者:楊會工作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淺析城市家居的企業經營文化理念
- 下一篇:日本鳥居文化及創作實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