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藝術在社區美育中的發展策略

時間:2022-09-12 09:10:57

導語:傳統文化藝術在社區美育中的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藝術在社區美育中的發展策略

一、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在社區美育中的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一體化進程和個體化趨勢的加快,作為地域性生活共同體已從平面走向立體。且隨著近些年房地產發展,商品房市場帶動了新的城市社區迅速崛起,社區的占地面積雖然縮小,但人口增多,從而導致若干社會文化問題。因此,培養社區居民健康的審美趣味,提升其藝術修養和文化素養,構建居民的精神家園,有利于優化社區文化的結構,從而形成優秀而穩定的社區中性文化,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文化基調。

(一)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與藝術是時代的要求

隨著全球一體化不斷推進,民族精神的回歸更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傳承教化人,以藝術陶冶人,以文化塑造人,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民族精神的驅使。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是中國人民自古積淀下來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與人之間、群與群之間切不斷的脈絡,如果說人民是土地,那么傳統藝術與文化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根,只有把“根”牢牢地扎在人民這片沃土上,五千年的文明才能枝繁葉茂。

(二)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與藝術能促進文化繁榮

“各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是那些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所從事的物質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會組織形態的多樣性造成?!笨梢姡瑐鹘y藝術與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社區作為區域文化共同體是美育落實的載體,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凝聚民族精神的基層前線。社區居民積極接受和參與社區各類的藝術文化活動,可以從中受到正面的教化,滿足其精神需求,從而使居民凝心聚力,為區域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層面的支撐。

(三)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與藝術能推進終身學

習進程傳統藝術文化是實現終身學習的助推器,一方面它的豐富內容和形式都是社區居民樂于接受的,另一方面傳統藝術教育是終身性教育。從功能的角度上,社區美育不但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比學校教育更加生動務實。由于傳統藝術文化具有內在民族精神的感召力,社區民眾在學習傳統中國藝術文化的同時,能夠培養其優秀的傳統美德和道德情操,有效地推進終身學習的進程。

二、傳統文化藝術在社區傳承與發展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在基礎教育中雖有所重視,但效果并不顯著。傳統藝術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人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是一個人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知識積淀。但在人成長最快、最易接受的年齡,如果只關注當代知識的積累,失去了學習和傳承的時機,就會成為一種民族遺憾,且直接影響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目前,社區美育的實踐剛剛起步,雖然已經引起社會重視,但仍然還在探索階段。當下社區美育實踐要解決如下問題:區域文化區域發展不平衡,容易導致社區居民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忽略;社區本身的文化積淀具有優劣并存的特點,很多觀點和習俗與時代旋律不符,直接影響居民的判斷和選擇;社區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美育實踐,導致傳統文化中落后的偏頗的文化滋生,從而難以達到社區美育傳播正能量的目的;社區美育離開社區居民的生活實際和學習需求,離開居民賴以生存的土壤,導致傳統藝術文化不能煥發新的生命活力;另外,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缺乏系統總結,在文字與理論上難成體系,致使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在表象上相對獨立,而在其內在脈絡體系上缺乏科學而深入的挖掘,長期處于一種潛隱性的存在。

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社區美育中的發展策略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促進社區美育的健康發展,是由其自身性質及獨特魅力決定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文化藝術實踐中傳承和積淀下來的文化精粹,一方面承載著中國文化的血脈,另一方面延續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特點和審美心理。而社區美育的精神內核正是欣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傳統文化藝術為社區美育提供了文化素材,并且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加符合人的審美經驗,易于將社區居民帶入到傳統文化藝術的意境中,使其產生文化認同,從而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美育活動的參與度。

(一)資源整合,創建社區美育的有效載體

整合社會資源,為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社區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載體。一是可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在強調傳統價值的同時,亦不忽視新的文化動力,為社區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可以利用社區內的博物館資源,開展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傳統文化藝術類體驗活動;三是可充分發揮社會文化企業、社會組織的職能,承擔起文化傳播責任;四是借助各方力量,籌措資金,搭建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豐富社區美育的形式和內容;五是利用社區場地,開設文化社區、文化長廊、藝術與科學、作品展覽等展廳,為居民學習傳統藝術與文化提供直觀的物質形態,以達到精神上的享受與認同。

(二)培訓隊伍,提升社區美育的服務質量

近幾年,政府培養了大量的社區管理人才,為社區文化的建設提供了有序的專業化的管理系統,但在社區教育方面,依然缺乏具有規范管理水平、社會工作經驗、專業素質及社會擔當的人才。因此,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委托專業機構、大專院校或研究機構等分期分批培訓社區專職管理人員。教育科研單位可在社區科研立項,也可把課題下放社區研究,也可在社區設立傳統文化藝術培訓基地。通過培訓、課題研究、基地創設,以培訓提升社區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水平,以科研帶動隊伍,從而提高社區美育在社區的服務質量。

(三)加強傳播,形成社區美育的生態空間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教育的熱點之一,在社區中系統而全面地開展卻是剛剛起步。通過美育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是政府有關部門應將社區美育作為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并將其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如:社區與新聞媒體合作,加強宣傳力度,以在社區居民中擴大傳統藝術與文化活動的知曉度。二是營造一個公眾學習傳統藝術文化的社區環境。如: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社區學院的中關村文化創意園就是傳承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典范。

(四)典型引路,推進傳統藝術文化活動開展

推進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活動在社區開展,可以采取典型引路、全面推進、分類指導的策略。建議政府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出貢獻的社區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資金扶持,以帶動周邊社區的文化發展;對經濟水平或文化水平落后的社區,選擇適當的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播路徑,有步驟有計劃地將社區居民代入傳統文化藝術的語境;借鑒國外在建設特色文化社區方面的模式、方法和經驗,突出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核,以符合中國社區的實際情況和審美共識,如日本的“公民館”,美國的“社區學院”及德國的“鄰里之家”,都是依據其民族的自身特點和社會結構而組織的,為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的文化社區提供借鑒。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社區的傳承和發展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要通過世代奮斗。傳統文化藝術進入社區是一種公共藝術教育,它的公益性和終身性還處于探索階段。群眾是藝術的源泉,是藝術發展的動力,只有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藝術,遵循社區教育和藝術教育的規律,才能把文化回歸人的生活本身。只有把傳統藝術文化回歸到人民,藝術創造的源頭才不會枯竭,傳統的文化和藝術才能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作者:白冰 單位:重慶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