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舞蹈文化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07 10:02:26

導語:儀式舞蹈文化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儀式舞蹈文化教育論文

摘要:欽州學院教育學院儀式舞蹈文化教育實踐,初步是以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同學為實踐對象進行開展,還未涉及到該院及該學校的其他專業。根據學生的發展方向及就業需求,將畢業生的定位由“高精尖”轉向面向各種階層的“一專多能”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學生須擁有正確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達到基礎教育中對文化傳承及傳播的需要。通過對儀式舞蹈的學習、對儀式舞蹈背后文化的了解,可激發他們的民族熱愛之情,為弘揚我過傳統文化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儀式舞蹈;實踐;傳統文化;傳承

欽州學院教育學院儀式舞蹈文化教育實踐,初步是以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同學為實踐對之濱,前身為欽州地區師范學校。曾經名為欽州地區教育學院,06年升格為欽州學院,開設18個教學單位,11年政府批準在此基礎上籌建北部灣大學,列為為祖國母親生辰獻禮工程。這是目前,廣西沿海地區唯一一所公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是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十三五”期間,學校將按照“面向需求、特色辦學“的總體思路,繼續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主要培養為地區服務的本科人才。教育學院為我校最“古老”的教學單位,面向全區招收學前專業本科、全科師范專科、小學教育本科學生進行培養,畢業后定向或非定向為自治區各地的幼兒園及中小學服務,進行文化教育,承擔知識的傳承及傳播責任。欽州學院教育學院儀式舞蹈文化教育實踐,初步是以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同學為實踐對象進行開展,還未涉及到該院及該學校的其他專業。根據學生的發展方向及就業需求,該院17年完成制定了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以培養服務型人才的基準上,將畢業生的定位由“高精尖”轉向面向各種階層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以便更好的服務基層,所以在培養方案上更多的凸顯重技能、輕理論的理念,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傳授,重趣味性肢體語言表達、輕專業性技巧訓練。

一、《儀式舞蹈文化賞析》教學實踐

此內容開設在大一第一學期的《舞蹈技能(一)》課程中。《舞蹈技能(一)》為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共2學分,32課時,本課程主要為訓練學生坐立站行的基本體態,降低對基本功軟開度的訓練,并授予其芭蕾方向的基礎組合訓練,以便對自身及舞蹈有個初步的了解。其中《儀式舞蹈文化賞析》占2課時,主要以講授法、討論法為主,從局部上通過原生態舞蹈對祭祀儀式、巫術儀式、習俗儀式的文化有個大致的了解,如廣西融水《拉鼓舞》、湖南新寧八峒《跳鼓壇》、土家族《毛古斯舞》、湘西苗族《跳香舞》、傣族的《孔雀舞》、蒙族的《安代舞》、等,讓學生在欣賞這些“小傳統”的同時,對儀式舞蹈、民俗文化由有初步的認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下學期《儀式舞蹈劇目欣賞》打下基礎。

二、《儀式舞蹈劇目欣賞》教學實踐

此內容開設在大一第二學期的《舞蹈技能(二)》課程中。《舞蹈技能(二)》為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共2學分,32課時,本課程主要將學生的肢體從芭蕾基礎訓練的規整性中解放出來,進行身韻及古典舞的訓練,講究呼吸與身體的配合。其中《儀式舞蹈劇目欣賞》占4課時,在古典舞劇目賞析之后,主要采用講授法、啟發法和討論法,通過對優秀的儀式舞蹈劇目的賞析如《霓裳羽衣舞》、《瑤鼓謠》、《雀之靈》及大型舞劇《云南映象》等,了解民族繁衍的歷史景觀、再現民族崇拜的原始觀念、強調舞蹈語匯的古老意義、展現不同階段的民族風情、增強學生對民間舞的辨識能力、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水平。

三、《儀式舞蹈組合》教學實踐

此內容開設在大二第一學期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課程中,《中國民族民間舞》課程為該專業的專業任選課,共2學分,32課時。本課程主要使學生對不同風格的民族民間舞有所接觸和了解,講究知識面的寬廣和接觸面的闊達。在壓縮整合的民族民間舞課程中,《儀式舞蹈組合》作為民族民間舞的一部分,占6課時。根據第一學年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在特定儀式風格特征的制約下,協調支配自身肢體的能力,將湖南新寧八峒瑤族“跳鼓壇“祭祀儀式中的舞蹈納入學習內容中。通過對作品風格的闡述、營造特定情境、將提煉出來的元素壓縮編排成組合,在“情景式”復合訓練的方法中,“曉之以理”,使學生“行之規范”。期間學生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多的體會儀式舞蹈的內在含義,開拓視野發散思維,達到形神兼具的效果。由于實踐課時較短,儀式舞蹈組合教學在中國民族民間舞中所占比例較小,大二學年,我院依據學生自身興趣自主組建一支小型舞蹈隊,并以該舞蹈隊為實踐對象繼續進行儀式舞蹈的教學,主要以排練劇目的形式進行,以從側面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儀式舞蹈文化教育實踐期不到一年,正在按計劃進行。學期末我院進行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課程的教學成果展演,并有40余名留學生前來觀看,產生一定的文化交流與碰撞。地方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需為地區輸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該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向全區幼兒園,有著很重要的啟蒙責任,不求專業技術“高精尖”但求知識面廣,且必須擁有正確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達到基礎教育中對文化傳承及傳播的需要,所以必修提高其對音樂舞蹈“美”的鑒賞能力。學生通過對儀式舞蹈的學習、對儀式舞蹈背后文化的了解,可激發他們的民族熱愛之情,為弘揚我過傳統文化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李佳燁 唐上潔 單位:欽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