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互聯環境文物保護平臺建設與實踐
時間:2022-11-25 09:18:28
導語:信息互聯環境文物保護平臺建設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要素,人們的生產生活每時每刻都在使用互聯網。在文化領域中互聯網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不少博物館都建設了文物保護平臺,有力地促進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通過建設文物保護平臺,能夠使博物館里的文物展覽、二次開發等工作變得更加便捷,顯著提升博物館的管理效率,提高文物管理的準確性,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效益,甚至產生經濟效益。文章主要探討在信息互聯環境下如何做好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互聯網;文物保護;文物保護平臺
1信息互聯環境下博物館文物保護平臺中文物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概述
在中國,博物館主要是為公眾提供學習的場所,能夠發揮教育作用,并非用于盈利,屬于公共機構,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對于博物館來說非常重要。在信息互聯環境下,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建設文物保護平臺,能夠優化博物館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
1.1博物館文物保護平臺中文物管理信息化可準確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在利用文物保護平臺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使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智能化、簡單化,提高保護的準確度,準確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例如,博物館新收到一件文物,以往會通過紙和筆記錄,完成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但是現在可以利用影像技術對文物的圖像進行采集,利用紅外線掃描技術對文物進行信息的記錄。在將這些數據記錄輸入數據庫后,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的信息查閱與資料整理工作,便于對文物進行分類,且在全國任何一個地點都可以進行文物資料的查閱工作,準確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此外,在進行文物展覽、保護等工作時,可利用文物保護平臺信息化管理文物,準確記錄相關工作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1.2博物館文物保護平臺中文物管理數字化可更好地開發利用文物
在利用文物保護平臺的過程中,通過互聯網并運用數字化技術,可以更好地制訂文保方案,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在文物保護平臺中,文物管理的數字化為開發利用文物奠定較好的基礎,還可以提高文物的安全性能,減少開發利用時的文物損耗。
2信息互聯環境下建設博物館文物保護平臺、保護文物的意義
2.1有利于文化傳承
文物是人們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歷史典籍同樣重要,有時比文字典籍的作用大。因為文物是實物,而歷史典籍在編寫過程中可能存在人為的改動或者錯誤,文物就不具備這樣的缺點。文物是對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是歷史印跡的有效反映,是歷史文化的載體。人們通過研究文物可以更準確地掌握歷史信息,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就是做好文化傳承工作。信息互聯環境下,建設文物保護平臺,可優化文物保護工作,有利于文化傳承,從而使中華民族能更好地屹立于當今世界。利用文物保護平臺能夠顯著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效率,使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更好地開展。
2.2對研究歷史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不同時期留有不同的歷史典籍,且同一時期有不同的歷史典籍,往往其記載相互矛盾。由于種種原因,歷史典籍的記載還會出現斷代現象。文物的出現往往能解決這些歷史研究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有時文物正好承載斷代的歷史記錄,有時文物還可以糾正錯誤的歷史典籍記錄,使矛盾的歷史記錄得到正本清源。我國歷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研究這些文物可以準確地展現我國的歷史面貌,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了歷史的真相。因此,文物可為歷史研究提供支撐,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是歷史研究的開展基礎。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才能夠準確地研究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為當今時代的發展提供參考。通過文物保護平臺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可以將各地的文物保護成果和不同時期的文物保護成果進行串聯,從而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提高歷史研究的工作效率。
2.3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保護好文物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館是供人們參觀、了解歷史現象的場所,可以讓人們通過歷史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認識。博物館不但可以對人們進行科學文化素養教育,而且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參觀文物展覽,人們可以了解偉大的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獲得一些文化創作靈感。如果利用文物保護平臺對文物進行保護,人們可以遠程了解文物信息,可以隨時隨地地通過網上文物博物館了解歷史知識,解決工作中的疑難,對自己進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聯網建設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平臺,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網上博物館,人們可以同時獲得多個地區、多個歷史時代的文物信息,從而全面地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3當前博物館文物陳列和保護方面存在的相關問題
3.1博物館文物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技進步以后,互聯網技術水平提升,人們生活更加便利,利用互聯網進行文物保護工作也更容易進行,很多博物館已經嘗到了用互聯網進行文物管理保護的甜頭。現在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幾乎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文物保管保護的工作便利性,很多原先存在的不合理的文物管理問題都得到解決。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博物館并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來加強文物保護工作,沒有制定相關的互聯網保護文物的管理制度,沒有完善的制度,文物保護工作就不能夠有效開展,所以說要完善文物管理制度。現在很多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并沒有認識到建設好文物保護互聯網平臺的意義,還沒有根據現在情況,建設不同層次的文物保護平臺,也沒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護管理規章制度,特別是與互聯網有關的制度。
3.2博物館保護文物的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不強
當前互聯網科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不過部分文物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并沒有充分地將互聯網科技與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相結合。這與他們的業務能力不高有關系,長期如此將會影響了文物的保管工作,使工作效率低、不專業,甚至出現錯誤。在互聯網時代,博物館工作人員必須改變思想認識,突破傳統文化保護理念,運用新的管理制度,加強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通過互聯網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不斷補充專業知識,迎接挑戰和困難。但是當前很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不愿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自身業務能力不強,嚴重影響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
3.3博物館保護文物的設備老化
我國很多博物館文物保護設備老化、不配套,甚至體系不完整,手工管理的情況比較突出,互聯網的應用更無從談起,沒有使用先進的網絡設備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導致文物保護工作效率低,錯誤多,成果不突出,還影響了博物館展覽工作的開展,降低了文物的使用價值,使博物保護管理工作不具體、不完善,不能夠適應現在的發展,無法發揮文物的價值。老化的設備也不能夠提高文物保護的安全程度,一旦發生故障,可能導致文物受到嚴重的損害。一部分博物館雖然引進了先進的設備,但是并沒有很好地應用它們,使它們成了一種擺設,并沒有有效應用于傳統文物的保護。
4信息互聯環境下文物保護平臺建設要點
4.1構建更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
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近些年來得到了更多的重視,越來越注重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但是文物保護工作程序復雜,涉及方方面面,服務的種類有很多。因此,想要做好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特別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文物保護平臺時需考慮較多方面的問題。首先,要完善文物保護的管理制度。如果文物保護管理的制度不完善,那么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就是建立在虛空的基礎上,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法有效發揮作用。沒有完善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為文物保護平臺做支撐,文物保護平臺的工作將無法有效開展。其次,各博物館在建設文物保護平臺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管理制度,對工作細節進行細化。通過完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使文物保護平臺更好地發揮文物保護的作用。最后,在制定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內容中,要確保堅守職責,分工明確,使文物的轉接及正常展覽等各種程序有條不紊、有效銜接,避免因為工作環節不順暢、不銜接等問題,導致文物產生損失。
4.2博物館要培養人才
用互聯網建設文物保護平臺,首先要有足夠的人才。人才可以引進,也可以自行培養。人才包括互聯網人才,也包括文物人才。具備文物保護知識、又掌握互聯網技術的這種復合型人才將更有利于在信息互聯下開展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促進文物保護工作。文物保護工作需要多種人才,同理,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也需要多種人才。要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管理技能和專業技能,使所有的文物保護工作人員都具備基本的互聯網基礎知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文物保護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工作,使文物保護平臺在展覽、整理、傳播中發揮有力的促進作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是參與文物保護互聯網平臺建設的必備條件,博物館的管理者要做好產品的規劃,落實好相關制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建設互聯網文物保護平臺。
4.3對博物館保護文物的設備進行更新
必須對博物館的基礎設備進行更新換代,不適應時展的設備要淘汰,要積極引進互聯網平臺相關的工作設備,如服務器、掃描儀等,為信息互聯環境下的文物保護平臺建設提供幫助。文物保護平臺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數據庫,也不是一臺服務器,而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包括監控設備、掃描設備、文物信息數據庫、網上展覽平臺等。信息互聯環境下的文物保護平臺包括了軟件和硬件,軟件就是各種管理軟件以及數據庫軟件,硬件包括了各種新老設備,沒有先進保護設備的支撐,文物保護平臺就是空中樓閣,毫無建設意義,沒有使用價值,也不能夠正常開展相關工作。
4.4通過互聯網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
博物館中的文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有極高的價值,包括了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要想做好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僅僅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是無法完成的,要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使所有的人都了解博物館的工作,促進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有效開展。在信息互聯環境下建設文物保護平臺,注重宣傳工作,讓文物保護平臺成為文物保護的平臺,也成為文物保護宣傳的平臺,通過網上展覽、網上普法使公眾了解文物保護工作,助力文物保護工作,助力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信息互聯環境下,利用文物保護平臺對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宣傳,比傳統的文字宣傳效果更好。文物保護平臺應該成為一個多功能的平臺,可以通過一些專題紀錄片對觀眾的文物保護理念進行鞏固。我國有不少博物館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成績,如故宮博物院與媒體聯合制作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人們通過紀錄片了解了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內容,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該紀錄片成為其他博物館在信息互聯環境下通過文物保護平臺開展文物保護宣傳工作的一個優秀范例。
5結束語
博物館不是普通的公共文化機構,是歷史的記錄者,存放著大量珍貴的文物。信息互聯環境下,文物保護工作存在各種問題,有時難以解決,如果通過互聯網技術對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完善,就能夠解決很多現實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互聯網具有廣域性,能夠串聯時空,能夠根據文物的詳細情況對文物保護工作做出統籌規劃。利用各種互聯網技術能夠使文物保護平臺成為集展覽、宣傳、保護等工作為一體的工作平臺,能夠使博物館與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能夠集思廣益,不斷拓寬文物保護的路徑,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博物館功能的高效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晴.信息互聯環境下文物保護平臺建設實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1(1):130-132.
[2]趙陽,陳柳杏.文物保護的社會意義及策略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7):100-101.
[3]洪波,林傳峰,葉鎰娟.信息互聯環境下文物保護平臺建設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21):280-281.
[4]應鑫迪,洪波,謝宇威,等.文物保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探析[J].福建電腦,2018(4):132,135.
作者:張森 單位:甘州區博物館
- 上一篇:現代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趨勢分析
- 下一篇:三維掃描技術對文物保護的應用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