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態文明下的水生態建設

時間:2022-04-24 04:12:08

導語:論生態文明下的水生態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生態文明下的水生態建設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觀的新跨越

1.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與時俱進的世界強音人類對文明的認知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隨著世界環境的日益惡化,地球的生命系統日趨脆弱,生態問題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全球性生態問題的凸顯,“能源危機”的沖擊,促使人類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反思,其標志是“增長的極限”的討論,各式各樣的環保運動逐漸興起。特別是1972年6月,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與環境會議”,以《人類環境宣言》的揭開全球共同保護環境的序幕。1987年,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并《我們共同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模式在聯大會議上正式提出。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21世紀議程》,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2.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提出是對全球生態安全負責任的承諾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1972年,我國政府代表團參加了聯合國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973年8月,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1979年,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198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成立;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委員會成立;1994年4月,《中國21世紀議程》頒布,它是全球第一個國家級的“21世紀行動計劃”;1996年,國務院頒布《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科學發展觀”正式提出,強調我國的發展應遵循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00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200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綱要》明確提出“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06年6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將“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明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鄙鷳B文明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是人們對可持續發展問題認識持續深化的必然結果,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我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指路航標。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提出,是中國對全球生態安全負責任的莊嚴承諾。3.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建設生態文明,不是要消極地回歸自然、順應自然、聽從自然,以達到簡單意義上的“返璞歸真”,而是需要遵循自然,積極地融入自然,與自然環境友好相處,努力實現三和諧:人-人和諧、人-社(社會)和諧、人-自(自然)和諧。生態文明要求既不能簡單地去“改造”自然,甚至“主宰”“統治”自然,但也不能畏懼自然、屈服自然,面對自然無所作為。需要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摒棄“征服自然”“人定勝天”的思想觀念,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辯證地認識經濟增長與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關系,轉變重GDP輕環境、把增長簡單地等同于發展的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建設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理念與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升華,是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實現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美麗中國”的具體舉措。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

1.水生態文明是人們積極改善人水關系的系統集成水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水生態系統特有的自然規律,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對水資源實行優化配置、全面節約與有效保護,積極改善與優化人水關系,建設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總和。包括人類因保護水環境、維護水生態安全而形成的思想意識、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法律制度、文化形態,以及組織機構、科學技術等。2.水生態文明是尊重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更高階段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以保證整體水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為前提。人類一切干預、改造水環境的行為,必須以不破壞水及其流域環境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有序流動為限度。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開發、利用與無限索取,還必須保護水環境,要親近水、愛護水,與水和諧相處,與水共存共榮。在對待水資源的態度上,要尊重水環境的完整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平等地對待生命,合理地利用水資源、維護水環境,將善良、正義、義務等道德觀念擴展到處理人與水的生態關系中去。3.水生態文明觀是反映人類進步的先進生態文明觀水生態文明代表著在傳統水生態文化基礎上的先進生態文明觀。倡導水生態文明,是促進加強保護、恢復、發展、利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水資源,逐漸實現人與水和諧相處,共榮共進的生態文明。要徹底改變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水體可以無限度容納污染的舊觀念,摒棄長期以來追求GDP而不計水資源消耗和水環境成本的做法,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指標來衡量社會的發展,從而把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都包括在發展概念之中,以實現社會、經濟、環境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4.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十分重要的子系統水生態文明是社會歷史和自然環境與生產方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產物。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的推進器和生態文明程度的評價指標之一,是人類文明的新價值取向,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其主要包括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先進科學技術,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水文化的積淀與弘揚等方面內容,涉及水利規劃、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水土保持建設、水利風景區建設、政策法規標準和科技創新等水利工作,內容十分豐富,要求非常復雜,是一個系統性、集成性工程。

試點引路,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1.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重要抓手,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深入開展水利部選擇了1個流域、7個?。ㄖ陛犑校?、2個市和2個縣,共12個地區作為試點,先行先試,典型引路。各試點因地制宜,上下聯動,大力推進實現“四個率先”。山東省了《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福建泉州市實行水資源“紅黃藍”分區管理,深圳市試點完成了中期評估等等,這些試點示范引導作用凸顯。在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中,要積極推廣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的經驗,更好地發揮示范引導作用。2.以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水土保持建設、水利風景區建設為具體實踐,重點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水利部一直都在大力加強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推動了14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建設,完成了無錫、麗水等5個試點驗收。有序推進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全國已有1250個縣出臺封禁政策,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區全面實施了封育保護,累計實施封育保護面積達75萬km2。穩步開展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工作,截至2012年10月,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達518個,省級水利風景區1400余個,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水利風景區群落。帶動了區域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質達標率、木草覆蓋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等顯著提高。在上述具體實踐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深化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山東省已先行先試,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方面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要適時啟動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創建工作,爭取通過“十二五”時期的努力,使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上升到國家層面,成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落地項目。3.建立健全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水生態文明持續發展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是水生態文明發展的基礎。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應包括:①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即對導致流域生態功能減損的自然資源開發或利用者征收稅費,以及對為改善、維持或增強流域生態服務功能而作出貢獻者給予經濟和非經濟形式補償的制度。②生態水權,是指有關水生態建設、水環境保護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切權利的總和,也具有一般水權所包括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③建立和完善水生態安全保障制度,確保水資源的安全。④建立和完善水污染收費制度,如污水排放費、水環境稅、綠色押金制度等。4.完善水生態文明法制體系,保障水生態文明健康發展水生態文明法制體系建設有利于日趨嚴重的水環境問題的解決。要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強化水利立法頂層設計,完善水利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等制度,對現有水法規體系中涉及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制度進行梳理,分析與水生態文明建設新標準、新要求密切相關及不相適應的內容,逐步建立有利于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和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法制體系,不斷夯實民生水利發展基礎,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法制保障。5.大力開展水資源與水文化理論研究,夯實水生態文明建設基礎開展水資源與水文化理論研究,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要從理論上認真研究分析水資源時空分布與變化情況,水生態系統的保護程度、水環境的承載能力、水文化形成的成因,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相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與水文化弘揚的管理體系,為地區(流域)水資源與水文化的綜合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及管理提供基礎依據。6.積極宣傳水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加大力度,對水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與思路進行宣傳。在理論與政策層面深入分析水生態文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價值。大力宣傳水生態文明建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社會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形成有利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氛圍,做好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部署。認真研究,及時頒布、出臺相關的政策規定和工作措施,乘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本文作者:詹衛華邵志忠汪升華工作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