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文化遺產保護前景探討
時間:2022-09-11 05:08:37
導語:麗江古城文化遺產保護前景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介紹麗江古城的概況、范圍、歷史起源、文化遺產等特征,增加人們對特色文化遺產的自覺保護理念和責任意識,從而激發人們的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
【關鍵詞】遺產保護;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1古城概況
麗江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麗江市古城區大研鎮,古城的核心旅游區為大研鎮內的四方街一帶,是云南發展旅游產業最重要的地區,也是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旅游休憩地區。麗江市委、市政府希望通過旅游強市戰略,助推城市經濟發展,不斷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影響力。近年來,到麗江市旅游人數不斷上升,到2018年年底,麗江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4600萬人,旅游收入達千億元,旅游經濟已成為地方收入的主要支柱。
2古城文化遺產現狀
2.1古城文化遺產歷史淵源。麗江古城又稱為大研鎮。始建于宋末元初,興盛于明清,距今800多年歷史。在古城內現有住戶近6200多戶,約25000人,大多是納西族,是一處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是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是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修筑了城墻,就似木字加個框變成了“困”字一樣,顯得很不吉利。在古城中大多為納西族、白族、藏族、漢族等民族建筑[2]。麗江古城是具有厚重人文氣息的旅游名勝,是較典型的自然美景與地方民族風情相結合的文化遺產,是一座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文化名城。2.2古城文化遺產民族特色及現狀特點。2.2.1古城文化遺產民族特色。麗江古城一帶多個民族匯聚,形成了多元民族文化風情特色和民族建筑特色。有納西族服裝、銀器、皮具等為代表的民族特色;有三多節、納西族祭天習俗、棒棒會、火把節、轉山節等傳統的民族節慶等節慶活動,有因節慶活動形成的飲食文化、歌舞文化等傳統文化特色,如三月龍王廟會、正月十五棒棒節、七月騾馬節等;如納西古樂、東巴舞;如祭天,納西語叫“猛本”,是納西族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慶。因“南方絲綢之路”和“滇藏茶馬古道”,各個區域、不同種族的多元民族文化相互滲透、交匯融合,形成了當地包容并蓄的多元文化[3]。2.2.2古城文化遺產現狀特點。在麗江古城一帶,有四方街、古橋、木府、五鳳樓、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等古城特色文化遺產。除此之外,還有古老的民族風情和美麗的自然風景。1)古街。在麗江古城的核心區內的古街為獨具特色的四方街。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集貿和商業中心(見圖1)。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巖鋪路,不滑不灰。街中溝渠相通,民居鋪面跨水而建,與環境自然和諧。在四方街中部有一小廣場,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3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形成了以四方街為中心、逐漸向外延伸的格局。圖1麗江古城四方街2)古橋。在麗江古城內的玉河上有354座橋梁,分別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等,大多建于明清時期。在古城中的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于四方街東側100m,為雙孔石拱橋,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該橋系拱圈用板巖石支砌,橋長10余米,橋寬近4m,用五花石鋪砌路面,坡度平緩,方便兩岸居民交流往來。3)木府。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歷經戰亂動蕩毀壞,當地政府于1998年春重建,現古城博物院設在府內。重新修復的木府占地30666.67m2,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臺、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11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現在的木府被人們稱為“凝固的麗江古樂,當代的創世史詩”。
3.1提高當地廣大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要廣泛宣傳教育,制定措施、發放傳單、張貼標語、定制路牌路標、電視廣播宣傳等,讓保護古城文化遺產的意識、理念進校園、進機關、進入廣大民眾的內心和日常生產、生活及工作中,杜絕見多不怪、習以為常的麻木狀態和麻痹心理,不斷增強民眾的責任擔當、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傳承民族經典、民族特色文化,如納西古樂、東巴舞、手工制作皮具、手工制作銀器等,充分認識保護好古城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重大歷史意義,為帶動麗江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3.2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示范區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國家領導人在云南調研考察時,為云南今后的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出了發展思路:(1)希望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2)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因此,麗江要走在云南前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闖敢干,砥礪前行,結合麗江古城文化遺產特色和自然景色,打造麗江古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樣板,建設麗江古城“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樣板,帶頭保護好麗江古城“美麗的自然風景”,把麗江古城建設成生態美、環境美、心靈美的生態文明城市,讓人們來到麗江古城后留得住鄉愁、記得住美麗,為全省、全國、全世界人民提供能夠玩得舒心、吃得開心、睡得安心的旅游休閑之地,不斷提升麗江古城的影響力、知名度和城市魅力,讓麗江古城的民族文化特色更加鮮明、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水系建設更加完備、人居環境更加舒適、社會發展更加和諧。3.3不斷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助推麗江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捏緊拳頭、聚焦重點,揚長避短、彰顯特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這“三張牌”,形成幾個新的千億元產業。其中,要求要大力發展從“現代中藥、疫苗、干細胞應用”到“醫學科研、診療”,再到“康養、休閑”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根據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麗江結合民族特色文字、民族歌舞、手工制作、民族醫藥、康養休閑等產業,引領廣大消費者參與其中,學樂結合、寓教于樂,讓來麗江的旅游者休憩放松、心身悅快,心有余記、流連忘返,把麗江打造成云南省具有世界影響力和品牌度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參考文獻】
【1】黃禹康.麗江古城規劃建設和保護探秘[J].城建檔案,2009(5):22-27.
【2】楊文順.少數民族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模式研究———以麗江古城個案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3):57-59.
【3】木基元.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保護及其指導意義[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6):52-56.
作者:劉埡 單位:東北林業大學
- 上一篇:新媒體時代期刊文字編輯的轉型
- 下一篇:河南鄉村旅游文化建設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