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時間:2022-05-12 02:43:24

導語:創新引領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引領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摘要:文化遺產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財富,是經過歷史的沉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璀璨的文化,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漳州作為一座千年文明古城,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這些資源都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為迎接2021年在福建召開的世界文化遺產大會,漳州電視臺聯合漳州市文旅局推出百集電視系列節目《瑩瑩帶您探尋文化遺產》,展示了漳州文化遺產的無窮魅力,旨在呼吁全社會共同守護與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展示了漳州電視臺的使命和擔當,體現了地方主流媒體的創新與堅守,真正發揮了文化節目在全媒體時代的文化引領與傳播作用。

關鍵詞:文化遺產;漳州;創新;傳承

文化遺產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財富,其在形態上分為兩種: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一種有形的、固有的、具體的、可視的文化產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無形的狀態存在,無具體的實物,并且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是一種世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文化[1-4]。

一、漳州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漳州歷史文化承載了歷史,同時鐫刻了紅色記憶。漳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是一座文化資源寶庫,其中包括可移動文物17513套,不可移動文物4731處,文化底蘊之深厚足以使世界為之震驚。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的知識和技能,是對人類文明傳承的物質載體。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是保持中華文化多樣性及整體性的根本途徑,但是現階段有關漳州歷史文化的宣傳遠遠不夠,同時缺乏一定的傳承形式,文化遺產宣傳與保護動力不足。《瑩瑩帶您探尋文化遺產》真正展示了漳州電視臺的使命和擔當,體現了地方主流媒體的創新與堅守,能夠令大眾從內心真切地感知漳州市文化。隨著節目的播出,社會大眾獲得了更細致深入地感受漳州文化魅力的機會,可以推動廣大觀眾積極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中去。

二、對話文物,煥新歷史記憶

節目努力探索文化的“新意表達”,致力于創新節目形式和內容,深入挖掘文化節目新藍海,激發大眾對于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視。

(一)統籌策劃

節目報道內容分為以下五個方面: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文物、文物展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節目通過對漳州文化的探尋,深度挖掘漳州文化的深厚內涵。節目的專欄設計為“讓文物說話、讓文化延續、讓文明傳承”。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歷史作為最好的教科書,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我們應該承擔起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統籌策劃,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二)創新內容

在內容上,節目十分注重自身內容的豐富度,團隊創作了有深度且翔實的文章,記者生動自然地報道現場,直擊觀眾的內心,拉近了觀眾與文物的距離,讓觀眾可以體驗式地感受到具有“人情味”的文化內涵,最大限度地喚醒塵封的文化記憶。在《儒學之光在懷遠》中,記者將目光聚焦懷遠樓內的楹聯詩對,貫穿整個節目的主人公簡慶春臨摹先祖字體親筆送春聯的故事,瞬間激活了百年土樓,讓觀眾看到了建筑思想豐富生動的一面;《藏“頭”匠藝》中,拍攝團隊邀請漳州木偶頭雕刻第三代傳承人用三件極具代表性的木偶作品講述她的爺爺徐竹初對傳統技藝一輩子的守護與傳承,其中一件作品是1955年得到親筆回信的木偶作品白闊老翁,這樣的經歷激勵著漳州手藝匠人不斷克服重重困難,守護中國傳統文化。節目從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切入,可以更好地與觀眾產生共鳴、達到共情,從而引導大家共同守護中國傳統文化。感人的故事和情節以及生動的語言讓大眾感受到了漳浦藍氏宗祠種玉堂、藍庭珍府第、錦江樓等古建筑的文化內涵,讓大眾在節目的深度挖掘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內涵,帶領觀眾體會漳州先民留傳的家風家訓以及愛國愛鄉的家國情懷,傳承了文化根脈。

(三)精致包裝

《瑩瑩帶您探尋文化遺產》重視節目的視覺效果,借助后期豐富的制作手法,節目十分生動活潑。《爐火孕育古典美人》節目中,節目畫面融入水墨背景,配合字幕進行展示,最大化地提升了節目質感;《華筆為刀鐫刻閩南文化深度》節目中,為了體現傳承人修復墨線稿的全過程,節目通過圖片特效呈現了木板年畫從無到有的過程……另外,節目運用了創新的敘事手法、構思以及精致的包裝,賦予了觀眾更加新穎流暢的觀感體驗。

(四)團隊力量

借助團隊的力量,通過讓所有工作人員都“行動”起來,達到讓節目的呈現“新”起來,讓文物真正“活”起來的傳播目的。前期團隊成稿后應由責任編輯、分管領導層層審核,嚴把文字、出處,確保節目內容精準,體現文化節目的專業度;電視節目在新媒體推廣這一環節中,要注重標題的新意表達,設計的標題要符合廣大網民的審美需求,如“視覺沖擊一同體驗古今重逢之感”“穿越歷史它沉默見證漳州戎馬歲月”等視角獨特的標題表達方式都可以提高節目的傳播度和瀏覽量,可以讓文化不高冷、不離眾、更親民。

三、對話學者,深挖人文內涵

(一)豐富紅色主線,弘揚文化精神

要豐富紅色主線,弘揚文化精神,將漳州的旅游文化資源進行有效轉化,增加文化資源的深度,通過“紅色講堂”弘揚烏山革命精神和向東渠精神。

(二)挖掘人文精神,傳遞文化情結

漳州府文廟大成殿訴說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云洞巖畫講述了遠古人類的純粹思想,華安玉傳遞了人與自然的神秘情結。指出,“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5],要將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挖掘人文精神,傳遞文化情結,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同時要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三)弘揚中華文化,深挖文化內涵

每一個文物都是一段歷史,每一段歷史都蘊含著千百年的文化思想,《瑩瑩帶您探尋文化遺產》講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黃道周的理學文化、老子的道法自然等,其中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在當今社會依然受用。漳州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瑩瑩帶您探尋文化遺產》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嘗試。

四、對話百姓,實現收視新突破

(一)平臺立體傳播,擴大文化影響力

節目分別在漳州電視臺《漳州新聞》《記者在線》兩大電視新聞品牌欄目中播出,在漳視網、漳視新聞APP、央視新聞移動網、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上推送,觀眾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隨時觀看節目,最大化地實現了對節目的宣傳與閩南文化的傳播。節目在學習強國平臺上定期更新,實現了內容的推廣和宣傳,其中《藏“頭”匠藝》在學習強國平臺點擊量高達20萬,點贊破萬;《儒學之光在懷遠》《鐫刻榮耀的尚書探花坊》等節目微信轉發量破萬……這些成就都是值得我們為之高興的,節目的大范圍傳播吸引了不同地區的觀眾了解漳州非遺,擴大了閩南文化的影響力。

(二)擴大傳播范圍與影響,推進文化的傳承

要通過漳州文化傳播范圍與影響的擴大,推進文化的傳承。我國非遺保護進入了全新階段,工作重點從重“申遺”向重“傳播、傳承”的方向轉變,國家鼓勵媒體和社會大眾積極參與文化遺產傳播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應以靜態的形式存在于大眾視野,而應以其鮮活的生命力被大眾接受和了解,這才是推動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瑩瑩帶您探尋文化遺產》肩負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社會化、大眾化的重要使命,對世遺土樓、漳州文廟等古建筑遺跡,木偶頭雕刻、鐘表制作等百年技藝進行了展示,節目內容形式豐富,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推動了文化的傳承。

(三)承擔媒體責任,引領文化傳播

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觀眾需要更具深度、更有內涵的文化產品滋養長期以來的文化焦慮和精神饑渴。百集系列節目《瑩瑩帶您探尋文化遺產》播出集數多、投放平臺大、傳播范圍廣,是漳州電視臺在新媒體時代為廣大觀眾奉上的又一力作。新媒體時代,漳州電視臺努力探索新的表達方式,不忘“內容為王”的傳播定律,堅守初心,將漳州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始終堅持用優質的節目留住觀眾、用豐富的平臺傳播漳州文化、用真誠的態度引領地方傳媒風向。《瑩瑩探尋文化遺產》這一節目的推出展示了漳州電視臺的使命和擔當,體現了地方主流媒體的創新與堅守,真正發揮了文化節目在全媒體時代的文化引領與傳播作用。

五、結語

漳州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其獨特的魅力。在進行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時,應堅持保護性原則,保留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最大化地實現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造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2017[EB/OL].新華網.

[2]火彥昌,趙巧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基于山西上黨高地潞綢織造技藝的調查[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0(1):46-52.

[3]魯春曉.新形勢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關鍵性問題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3-25.

[4]樸京花,樸今海.“生活化”:朝鮮族非遺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3):88-94.

[5]: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EB/OL].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者:李瑩瑩 單位:漳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