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機制探討
時間:2022-03-28 02:31:57
導語: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機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是先進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第四大職能。目前,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推進和統一戰線工作的不斷深入,高校統戰對象廣泛投身于地方文化發展。如何在"統戰"視域下,調動先進人力、物力,進行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機制建設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新契機、新動力。
關鍵詞:統戰;高校;地方;文化
高校是高水平科研、教育和資源的擁有者,也是先進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第四大職能。高校發展到今天,既有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能力又肩負服務文化發展的歷史使命。2015年1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對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提出新要求,文件指出"把高校建設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區和輻射源,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高校擁有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要充分發揮校內資源,服務地方文化,必須從"統戰"的視域下重新審視高校資源,建設高效、有力的服務機制。"統戰"視域下高校服務地方文化,即以文化大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高校資源,發揮黨外知識分子聯系廣泛和人才薈萃的優勢,通過與地方建立合作關系,為服務地方文化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雙方通過密切聯系,加強高校對地方文化發展的了解,調動高校一切力量為地方文化發展建言獻策,為實現地方文化大發展服務。
一、國內國外齊動員
近年來,高校通過基地建設、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形式與地方機構和個人建立聯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在服務地方建設、文化發展方面受到社會認可。但是,我國高校對地方文化服務和參與程度普遍不高,資源調配力度不大,高校與地方文化合作有很大的發展和完善空間。高校與地方在資源共享、共建上缺乏統籌規劃與科學構建,大量優秀高校資源閑置,文化融合度不高,文化創新與建設發展緩慢。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推進和統一戰線工作的不斷深入,高校統戰對象廣泛投身于高校、地方文化發展。高校有大量黨外知識分子、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他們學歷較高,擁有廣博的知識,較獨立的思想言論和理論分析,他們既處于高校文化圈中,又借助高校的文化引領功能作用于地方文化。"服務"是世界公認的大學第三項職能。服務地方是西方高等院校的傳統使命。特別是在美國,早期的大學推廣運動、城市學院和贈地學院等方式的產生加強了高校與地方的聯系,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面向區域發展需要,直接為社會服務、為社區服務。到20世紀90年,美國高等教育孕育出獨特的相互作用大學,其核心精神就是"以他方為中心",實現與社會的資源共享。高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動與社區合作,在文化建設方面,通過共同建立雙方使用圖書館、戲劇、音樂、舞蹈及影像藝術等活動設施,達到文化資源共享;通過校辦電臺、電視臺及報刊幫助教師向社區公眾傳播科學文化,實現科技資源共享。高校師生跨越國籍、信仰、黨派的界限,積極參與到地方社區文化發展之中,推動地方文化發展,同時為我國高校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二、"三管齊下"建機制
為確保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質量,提升高校服務水平,必須在"統戰"視域下審視高校服務活動現狀,做到“調動人才、使用資源、服務大眾”三管齊下,主動出擊。
(一)調動人才
高校是黨外知識分子相對集中的地方,特別是眾多黨外教育、科研人員是高校參與創建地方文化的重要智力資源和優勢力量。高校統戰對象有較高的民主意識,愛國熱情,同時擁有專業背景和全球化視野。建立"統戰"視域下高校服務地方文化機制,首先要根據高校黨外人士特點,進行服務隊伍建設。第一,堅持服務的思想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調動統戰對象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積極性,引領黨外人士自覺參與地方文化建設。第二,注意服務的專門化,高校統戰對象均為某一領域專門人才或專家學者,能夠更科學、準確的服務地方文化,充分發揮專業專長,提高服務水平,杜絕人才浪費。第三,注重服務的多元化,高校有大批擁有出國、歸國人員和外籍專家學者,注重文化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文化成果,在吸收國外文化精華的同時與地方文化相結合,提升地方文化水平,體現文化發展國際化、多元化趨勢。
(二)使用資源
建立"統戰"視域下高校服務地方文化機制,要調動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機制運轉提供設備支持與服務平臺。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是高校建設的基礎設施,同樣也是高校與社區文化交流的重要資源保障。首先,閱讀是獲知文化的重要手段,圖書館是重要的公共閱讀場所。"在美國,大部分城市社區都有圖書館,平均50%的居民辦理了借書證;德國的漢堡擁有52個社區圖書館;日本每5.3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1]與國外社區圖書館建設相比較,由于經費投入、管理制度、社會關注度等方面原因,目前我國地方圖書館較高校圖書館建設相對薄弱。"據有關部門統計的資料顯示,我國1000余所高校擁有藏書6億多冊,公共館僅為4億冊;高校館擁有網絡版電子期刊的65%,公共館僅為28.6%;高校館擁有聯機數據庫的30%,而公共館僅為2.9%"[2],高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文化資源優勢。其次,我國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其中資源利用率是關鍵,高校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提高高校設施的利用率是地方文化快速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設施逐漸對外開放,并在地方文化中發揮作用。青島大學圖書館的"服務青島行動計劃";新疆大學圖書館對外辦理借閱證措施;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科技圖書館密切合作;北京18家高校的19所博物館共同組建的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等均為地方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再次,網絡擴大了高校服務的空間,實現高校文化服務的延伸。進入21世紀,網絡飛速發展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高校服務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就必須加強網絡服務平臺建設,網絡平臺是高校與地方共享資源,實時互動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內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重點大學已經擁有健全的對外宣傳網絡,日瀏覽量多達10000多次。總之,在實現資源共享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高校與地方雙方權益,一方面保障高校正常教學和學生活動不受干預和影響,采取錯峰或網絡平臺建設等方式服務地方文化;另一方面拓寬資源共享范圍,改變思路,增強資源利用率,使先進文化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三)服務大眾
高校在"統戰"視域下服務地方文化亦要關注服務對象的廣度,一方面高校統戰對象內因其特殊的專業知識逐漸顯露出對社會普通大眾的文化引導性特征,部分統戰對象承擔了政府智囊團職能,擴大高校文化服務的影響力和作用。另一方面,高校進行文化服務時,需特別注重與各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少數民族人士等校外統戰對象的合作與交流。高校文化服務工作要做到與時俱進,實時更新,在服務手段和方法上提高適應性,增強前瞻性,緊跟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堅持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綜上所述,在"統戰"視域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先進力量,調配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加強高校與地方間的聯系,進行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機制建設,必將為我國地方文化健康快速發展貢獻巨大力量。
作者:張京 邊社輝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徐烽.高校圖書館為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服務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5):24.
[2]郭宏宇,袁明倫.高校圖書館通識教育職能探析[J]黑龍江史志,2015(3):245.
- 上一篇:淺議新媒體語境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
- 下一篇:高職武術社團文化發展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