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引領區域文化發展功能及路徑
時間:2022-05-22 11:19:24
導語:高校引領區域文化發展功能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教育機構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思想庫、人才庫、科技庫。地方高校能否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服務,能否在服務地方中形成自己的校園文化和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未來前途。地方高校肩負著為區域培養人才、提供科技智力支持的職能,同時對區域文化起到重要引領促發作用。在新時代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文章以佳木斯大學為案例,從地方高校文化服務定位入手,研究高校引領區域文化創新、提升軟實力功能和路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地方高校區域文化路徑
現代高等學校自誕生之日起,繁衍生成許多形式,既有單學科的學院,也發展了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在我國,高校有部屬院校和省屬院校之別,省屬高等教育機構是地方所屬高等院校,是指行政管理和經費劃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區行政部門來執行,以本省區生源為主的高等學歷辦學機構。省屬高校占我國高校大多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高校發展歷程已經明顯印證了,地方高校與區域日益體現出相互促發、協同推動的關系。區域中心城市以其豐厚的資金支持、便利的交通以及豐富的人文環境吸納了大量的社會精英以及科學研究機構,這為地方高校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同樣地方高校培養大量的人才,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這不僅為區域發展創新傳承文化、提供精神動力,而且會借助于區域中心城市超強的輻射力以及滲透力影響區域發展的方方面面,形成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管理、科技、商業、教育、藝術等諸多領域相交融的復雜的多元互促結構,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高校理應在文化創新中承擔更多的歷史責任,以新思維、新觀念,走在區域文化發展和創新的前列,引領和促進區域創新文化的構建。因此,地方綜合性高校在引領區域文化方向、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培養文化建設人才等方面有著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引領區域文化發展的角色定位
我國地域遼闊,各區域相對獨立,區域文化作為整體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共性外,又具有獨特的外在表現形式。同樣,高校和所在區域的發展離不開之間全方位的開放與交流。在精神層面高校積極發揮人才在區域文化發展中設計和指向性作用,積極參與區域文化活動,帶動學生真正地融入區域社會文化之中。而區域應該充分利用域內高校專家學者的專業能力,對城市的文化資源開發進行充分的研究與規劃,不斷將先進的文化理念植入區域群眾心中,落地生根;在物質層面體現在地方高校開發文化基礎設施與市民實現文化的共享,實現空間的開放與交流。可見,地方高校在引領區域文化發展中要定好位,要扮演好角色,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化與育人。把地方高校打造成區域最大的文化教育產業集團,可以利用其深厚文化底蘊、學習氛圍、價值取向等向區域擴散,培育合格的區域文化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進而產生深遠影響;二是繼承與發揚。把地方高校建設成文化傳播中心,在文化的選擇和傳遞過程中不斷地批判舊文化,推動主流文化的形成,促使地域文化在借鑒中弘揚傳播、在繼承中改進發展、在凝練中創新提升;三是創新與建構。把高校建成現代文化的創造中心,使之成了區域文化建設的龍頭,對區域文化產業的形成具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這樣地方高校對區域文化產業的形成與發展能夠發揮強烈的輻射和引領作用,不斷推動區域文化建設,引領文化發展繁榮,積極實現引領文化的社會職能。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合校以來,地處祖國東極的地方綜合性高?!涯舅勾髮W就明確提出了面向地方的辦學指導思想。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佳木斯大學深切地感受到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秉承“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充分發揮綜合性高等學府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功能,積極定位在打造成為高品位區域文化引領和傳承基地,建成與區域產學研協同合作的有效載體和平臺,積極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繁榮,引領地方文化向積極健康向上和諧方向發展、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發展,為區域文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形成了比較優勢,成為黑龍江省東部區域社會文化建設的引領者和主力軍。
二、地方高校引領區域文化發展的現實路徑
高校能夠有效地發揮引領區域文化發展的基本功能,必須完善高校的文化貢獻機制,形成與區域在文化建設的功能和諧互補,實現高校與區域文化的系統共建。在培養優質文化管理人才,提高區域居民文化素養,促進區域文化發展,增強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地方高校都對區域文化起到引導和推動作用。1.地方高校積極接軌區域文化發展要求,以育人化人為目的,培養區域文化傳承與需要的優勢人才隊伍,助推區域文化發展核心因素。高校加強對學生進行地域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從所處的文化母體中吸取傳統經典,由此產生諸多新穎的文化成果與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觀念,這些文化成果與思想觀念不但成為區域發展的精神動力,而且會借助于輻射力作用于區域活動的方方面面。佳木斯大學定位在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的創新人才的培養,不斷強化辦學特色,打造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文化傳承與發展需要的優勢學科專業群,培養踏實敬業、會學善用、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地方提供高層次文化管理人才。同時利用佳木斯大學和黑龍江東部區域各自在文化資源方面的優勢,相互合作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利用互相邀請互相聘任對方領導和專家擔任咨詢顧問、兼職教授等形式,為區域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1996年合校以來,佳木斯大學在黑龍江省招收全日制學生近7萬余人,約占招生總數的70%;招收各類繼續教育學生超過5萬人,占招生總數的90%以上,在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就業的畢業生超過2萬余人,超過畢業生總數20%,培養的研究生占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研究生總數的90%以上。這些畢業生在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建設中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佳木斯大學一方面為區域建設提供人才支持,促進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這些受過良好文化熏陶的高層次人才在用知識和技術服務社會的同時,也把內化于心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以及龍江精神(北大荒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小延安精神等)滲透到社會,促進了區域文化的濡化和發展。佳木斯大學地處祖國東部邊境,這一地區少數民族極具特色,注重加強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發掘傳承研究,建立了赫哲族文化研究中心、黑龍江三江流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為漢語言文學、音樂、美術、教育、旅游等專業千余名師生深入采風、實踐實習,整理少數民族文字,發掘傳承民族風情歌曲與舞蹈打造了良好平臺,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打造了優良的研究和管理人才隊伍。2.地方高校大力開展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產業項目研究,引領思想解放,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提高區域文化生產力、軟實力。地方高校在發展中日益成為區域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智力創新區,更是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的助推器。大學文化以大學人的傳承與創新為方式積極引領推動所在區域文化的發展,能夠更新和創新社會的思想觀念,促進思想解放,以此鑄造未來社會發展的文化精神與靈魂。還憑借軟環境這樣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聚集區域智慧,活躍區域文化,為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佳木斯大學積極將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目標對接于地方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發揮科研、環境優勢,開展各門類科學研究和學科交叉研究,結合地域自然、經濟、文化特點,積極拓展探索地域特色項目研究的道路。與區域經濟文化社會研究機構開展協同創新,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水平;佳木斯大學破除與地方的壁壘,積極服務于區域中心城市政府文化發展規劃、產業的決策,打造成教育文化產業集團和參謀智囊團隊;佳木斯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專業建設和科學研究發展,總體走在黑龍江省同類院校前列。重點放在對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優秀精神文化資源,例如以赫哲族為研究中心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佳木斯東北小延安精神文化、黑龍江省東部抗聯文化、北大荒精神知青文化、北方冰雪文化等區域文化等領域的研究。相應地設立了黑龍江三江流域歷史與文化研究所、赫哲族經濟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形成了三江流域歷史文化、北大荒知青文化、赫哲族等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文化、冰雪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豐富研究出成果。20多年以來,共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市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項目500多項,共發表學術論文2000余篇,出版各類著作200多部,獲得各級政府成果獎勵300余項,占獲獎總數的30%以上;舉辦了各類跨國學術會議愈百次,學術交流活躍,已經成為傳播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文化創新、交流借鑒的重要窗口和重要場所。3.服務于區域民眾文化品味和素養的提升,加強文化藝術思想創新和藝術作品創作,開設地域文化課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積極打造地區群眾高雅藝術文化示范區和創新創造高地。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借助開展理論研究、文化作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并與區域特色節日慶典、禮儀規范、民風民俗緊密銜接,塑造整合創新區域文化;吸納揚棄民族民間特色文化,對文化進行現代化改造,著力打造區域文化的特色品牌,構建有獨特魅力的區域文化和精神;地方高校著眼于校園建設與校園環境融合,設計建造藝術品位高的公共藝術景觀作品,在校園時空中形成特殊的文化藝術傳播場,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品牌;著眼于搭建大學文化高端傳播平臺,精心打造諸如學術大講堂、博士論壇、“感動校園人物”、“我愛我師”先優評選、師德論壇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動,使之成為啟迪心靈的精彩課堂、教育陣地和重要載體;還需要充分利用藝術館、博物館、音樂廳等高校文化場館建設,堅持公益性、專業化、高品位的方針,加強人文藝術素養教育,努力傳播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大學精神,充分發揮其人文審美教育、感染和引領作用,提升了區域群眾文化層次,弘傳了區域文化精神,樹立了城市文化品牌形象。佳木斯大學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一直不斷把自身打造成文化精神高地和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的一支生力軍,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責任。多年來,發揮佳木斯大學交響樂團、師生合唱團等專業藝術團隊的資源優勢,參加教育部省、文化廳高雅藝術進校園、三江杏花節、知青節等演出百余場,承擔群眾文化展演任務200余場次,每年舉辦師生專場音樂會、畫展近100場次,學術報告、博士論壇等高端學術交流逾50場;佳木斯大學師生參與創作展演的舞劇《烏蘇里傳歌》在全國巡演32場,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獲得優秀獎;參與中俄邊境文化體育交流10余次。佳木斯大學擁有城市獨特的文化資源,如校史館、音樂廳、赫哲族歷史文化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這些文化設施最大限度地向群眾開放,群眾可以在大學的文化氛圍中真正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質。
綜上所述,高校文化傳承和創新是引領區域繁榮發展的重要先導。高校應該在文化創新中承擔更多的歷史責任,以新思維、新觀念,走在區域文化發展、文化創新的前列,引領和促進區域創新文化的發展。地方高校應高擎創新文化的旗幟,明確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凝練區域創新文化建設的目標內容,構建創新文化建設的工作體系,重視創新文化傳播的載體建設,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的導向,從而豐富區域文化內涵,濃郁文化氛圍,促進區域創新文化環境建設,不斷優化區域創新發展的軟環境。佳木斯大學不斷加強高水平大學建設,成為弘傳黑土地先進文化、引領龍江社會進步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鐘順虎.以堅定自信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光[J].光明網-光明日報,2017.12.21
[2]趙普光.地方綜合性大學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策略[M].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1)
[3]曲振濤.大學社會職能的歷史演進[J].光明日報,2000.12.1
[4]李華玲,李峻.論大學對城市文化的引領功能及其實現.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0)
作者:徐冬先 單位:佳木斯大學
- 上一篇:海洋文化發展策略研究
- 下一篇: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