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錦文化展示空間設計研究
時間:2022-08-30 10:53:35
導語:侗錦文化展示空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侗錦文化在展示空間中的設計研究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春秋》中便已經有了“越羅谷紗”的記載,這種“凍之水不敗,漬之油不污”的傳統手工藝是如何在侗族這個淳樸的民族中一直延續到了現在。而展示空間作為人類多元化活動場所的三維大空間,它所表現的視覺沖擊力、聽覺感染力、觸覺啟動力,以及娛樂的色彩環境、氣氛和展品陳列如何展現出侗錦的深厚文化與淳樸之民俗,這是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文明的融合。
1通道縣侗錦文化藝術特色
通道縣侗錦古稱“綸織”,有素錦和彩錦之分,是侗族女性通過母女和近親代代相傳的純手工藝品。根據侗錦的藝術特色來展開空間設計,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是民俗展示領域的積極嘗試。1.1色彩通道縣侗錦主要有素錦和彩錦,在色彩運用上,素錦通常采用藍白或黑白二色織成,以白為經,藍白為緯;彩錦以彩線交織而成,用色多以暖色而不受自然色的制約,強調明快鮮艷。1.2圖案通道縣侗錦圖案構思精美,獨具民族特色,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多取材于人類和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題材廣泛,包括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等。最能反映當下侗族人民的生活現狀與美好愿望,在表現民族審美的同時,也傳遞著侗族人民的價值觀念、民族心理。將具象的自然景觀充分利用自身對于事物感受力與想象力高度提煉,運用抽象、夸張的藝術手法,借助點、線、面的構成方式,將圖案進行巧妙的分解、重組、架構于織錦之上。
2通道縣侗錦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
侗錦現已成為展示中國“女織”的活化石。在古代就有詩詞記載侗族侗錦的織造技藝,侗錦取材形式獨特,多源于自然。在長達千余年的傳承之中,侗錦的使用并未發生很大改變;侗錦特有的民族特色和藝術氣息深受侗族以及當地人民的喜愛,極具商業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3通道縣侗錦在空間的視覺應用
空間中的視覺傳達作為空間中的主體力量,展示原有的工業手段是平面性的可視覺性傳播,將可視性的文字、圖片、色彩都完整流暢地貫穿于整個空間中,有目的又富有邏輯性地將展示的內容呈現給觀眾。這種視覺性的語言是信息傳達的外在表現和感性傳達之外,人們可接受信息化中重要的載體。視覺語言形式不僅僅是一種傳達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它是使人與物產生情感共鳴的橋梁初級階段[1]。這些視覺傳達的設計元素作為空間的序廳,侗錦的主題色彩又可當作一種點、線、面、體。整個空間呈現出來的設計形式,在另一層面上可以歸納為比例尺度。它們對比與統一的版面呈現,先抑后揚的節奏韻律,讓侗錦的色彩運用如五彩絲線般強有力又不生硬地縈繞在整個空間中,構成了整個空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素錦的主題色靛青為整個空間形成了一種厚重質樸感。在此基礎上的兩個主題色彩已經在視覺上打造出侗錦在空間的視覺應用。通過物質材料直觀而鮮明的藝術,是大眾最先接觸的感覺方式。一方面,以平面傳播為媒介,我們以侗錦本身色彩的使用、紋樣的肌理、背后所蘊含的文化作為一個媒介的牽引,使大眾隨著整體牽引在整個空間中,隨著設計師的思路引導。另一方面,利用視覺的傳達手段,運用照明表現,展具設施,作為一個空間藝術形象而不失浪漫情懷的處理??梢钥陀^地理解為二維平面在三維空間中的應用。視覺的傳達在某種意義上,是無深奧意義的可視性,但這樣對于現如今人文素質高的社會群體是無實在價值的存在意義,尤其是侗錦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是應該如何實現直觀與內涵的統一。在這種統一中,我們的首要視覺感受是依托那些侗族自然形態中不具備主觀意識形態的事務?!昂喡皇夂駳q月氣息的戴帽,縈繞村莊歲月靜好般的山水,依伏在織娘腳下的老狗發出均勻的打鼾聲,甚至這些都可以簡化成由木棉抽絲剝繭出來的一根木棉絲設定在整個空間氛圍的主題應用中?!蔽覀冊谶@種依托的視覺表現力中,品味物體所表現的情感張力。這種形式與情感的和諧統一,是侗錦在空間設計的視覺應用中所應該追求的一個目標。無論是從視覺的形式依托,還是深挖侗錦的情感傳達來看侗錦在空間視覺應用中的發展,這種關乎空間環境與人類生活方式的協調統一都是一個大的融合時代切入點的方向。
4通道縣侗錦在展示空間設計中的觸覺應用
以上所綜述的視覺應用是二維平面在三維空間中的應用,那觸覺感知應用除外是在三維本身的一種感知,更可以衍生到四維超寫實的一種氛圍中去。相對于公共空間的視覺傳達不僅僅包括文字、符號等視覺符號,同時也應該向人們傳遞材質、肌理等感覺方面的信息[2]。隨著社會整體科技的提高,單靠視覺性的平面傳播,感官已經很難得到身臨其境般的感受。要做到肌理合一的真實體驗感,觸覺感知便是這樣一個拉近人與侗錦之間的距離感。而這種超平面的設計,是要運用到現在的科技式展覽體驗。大墻面的媒體化投影儀播放著侗族的由來與衍生的侗錦,3D環繞式的互動體驗進一步深刻認識到侗族的人文風情,這種觸覺式的感知化,是直觀而打進人心的一種多維化藝術表現形式。同理這也是進入侗錦這項傳統化藝術最有效、直接、有趣的方式。帶你“從一片樹葉中望見整個森林,一滴水珠中看見整個海洋?!边@種凹凸的跨平面表現侗錦使整個侗族以動態的排山倒海般的速度直接帶入每一個觀賞者的意識形態里。去感受侗族生活的隱世桃園之樂,去體驗悠然南山般的男耕女織,去學習樸實精美侗錦的由來,侗錦在某種跨時空的意義上,代表了一個侗族的時代。在此,借用斯蒂文•霍爾的一句表現語言。“也許沒有任何一種領域能像感知領域那樣直接的與多種現象和感知體驗相接觸。”這種觸發式的多維表現,正是侗錦在與工藝文明接觸的幸運。這種有血有肉的觸覺感知和信息回應一定是此后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工藝文明在空間設計中最強有利的粘合劑。
5通道縣侗錦在展示空間設計中的設計表現
一個展覽,能讓觀眾感覺到身臨其境的感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四維形象的再現了。所以在整個空間中我們運用大寫意的場景復原,配合影像的形式加深觀眾印象,以藝術手法提煉塑造的空間形象使觀眾的感受達到峰值。5.1平面布局與交通動線。在布局上,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展示空間當中的人流交通流線,在空間設計上采用動態的,序列化的、有節奏的展陳形式。勾勒出整體的空間布局規劃與空間形態,確定主題,然后進行藝術創造,使思維形象深化和分化,從而更好地表現出對侗錦的情感,以具象化方式展現在空間中。交通動線應適用于展陳空間尺度,配合展陳空間當中的展品以及空間人流量來進行規劃設計。侗錦絲線作為設計元素將其分解運用于空間之上,采用均勻、規則的過渡方式,使觀眾觀展時的情緒隨著絲線的起伏變化而變化,達到優化布局、完善功能的立體轉變的多種可能性,為觀眾的空間體驗感受帶來更多的附加值。5.2展陳方式。在展陳空間中以經緯線紡織成整個空間,在這些樸素的棉絲線上渲染出更多的經典。利用現有的建筑外觀形式,規劃人流交通流線以及場館內的空間布局。在展陳方式上打破常規,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增加觀眾互動性以及展示的趣味性。在空間當中配合影片以及趣味性的互動裝置加深觀眾印像。充分利用觀眾的感官信息來表達設計者理念的同時,使展陳空間更具體驗價值,同時注重展陳空間中運用材料的質感、色彩、肌理、工藝的表達,提高觀眾對展陳空間的功能體驗與審美體驗。5.3空間的色彩表達。根據侗錦在空間中的色彩表達,運用侗錦最常用的顏色靛青色為主題色。在空間的色彩表達上運用相近色,貫穿空間的經緯線的配色以明快的同色系配置為佳。在選擇空間色彩時,不可采用過于沉悶、冷靜的色彩,易讓觀眾產生畏懼感;也不可采用太過明艷活潑的色彩,會使得空間雜亂無章,破壞空間原有的秩序,亦使觀眾產生躁動不安的情緒。比如展陳空間的吊頂,元素采用不同色彩的絲線和同色系絲線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將彩色絲線運用到空間當中,不僅與空間整體氛圍背道而馳,而且擾亂了整體的空間秩序。所以說展陳空間設計空間氛圍與空間設計色彩的表達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5.4構件與材料的運用。在空間材料的選用上盡量采用可循環使用的材質、低碳環保的新型材料,減少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達到可持續發展環保新設計要求。除此之外,空間材料組合可以體現不同的秩序性、感官性、可區分性,可以有效地調節空間氛圍。在安全性這點我們給予了充分的考慮。在考慮到展品的性質方面,采用防潮性能比較好的材料;保護展品不受到任何性質化的損壞。整個侗錦空間以木材為基礎,營造出侗錦來源的自然屬性。整個侗錦空間的基本定性都來源于構件和材料的巧妙運用,再輔以環保設計主旨,是可持續性、可實用性的亮點。一個好的展覽空間,除開侗錦本身作為這個空間的基礎底蘊,在此基礎上所展現的上層藝術建造,是視覺傳達在空間中獨一無二的框架與基本內容鑄造成的血肉,更是觸覺感知所賦予的飽滿情緒和思想化。不致力絕對的保留侗錦的傳統方式,加入新時代的潮流元素,這才是所能繼續傳承的新時代工藝。致力于侗錦在空間中的視覺與觸覺表現,打造出一個完整、飽滿、有張力的空間設計。
參考文獻
[1]寇曉蕓.會展視覺語言的傳播與創新應用研究[D].武漢:江漢大學,2018.
[2]馬輝,趙瑩.論視觸覺設計在室內公共空間中的應用策略[J].甘肅科技縱橫,2016,45(4):76-78.
作者:胡毓軒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看經典作品對文化自信的提升
- 下一篇: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