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化建設中影響居民幸福感因素
時間:2022-11-27 09:14:00
導語:社區文化建設中影響居民幸福感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居民經濟水平也得到提高,日常生活水平因此而顯著提升。幸福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較多影響人們幸福感的因素。本文就這些影響因素做出重點探討,并做出了相關思考。
關鍵詞:社區;文化建設;幸福感;影響因素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都將提高居民幸福感作為一個重要目標。那么就需要了解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從而對癥下藥,努力提高我國城鄉居民的幸福感。通常情況下,影響城鄉居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和健康因素、經濟因素、環境因素以及文化因素。
(一)家庭和健康因素
我國的很多居民都能夠將其作為幸福生活的主要源泉,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遠遠超過別的因素,能夠對居民的幸福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二)經濟因素
雖然情感是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的,但是基礎的物質經濟也是十分重要的,經濟因素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基礎。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社區的經濟環境會對居民的幸福感造成較大的影響,兩者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進行,我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已經能夠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人均GDP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種前提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為居民帶來較大的幸福感,奠定了居民幸福感提高的物質基礎。除了地區經濟發展之外,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也是影響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經濟因素。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居民的收入水平、工作狀況、居住環境、居住條件、健康狀況以及家庭生活等因素中,人們對收入水平的滿意度最低。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居民的收入情況與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因此,進行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能夠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從而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三)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人文環境、社會環境以及體制環境。人文環境是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營造的生活氛圍,其能夠影響到居民的心理狀態,同時也能夠體現居民的社會地位。如果人文環境較好,那么可以提高居民的自信心、自尊感、歸屬感以及喜悅感,從而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社會環境主要是一些醫療服務、居住環境以及社會保障等因素,其能夠體現人們對社會的滿意程度,進而影響到居民的幸福感。目前居民比較關注的社會問題主要有房價、社會安全、醫療、教育公平、收入差距、食品安全、社會保障以及社會公平等。居民開始重視起各項民生問題,這也就反映出社會發展對居民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存條件就有著重要的影響。而社會環境會影響到人們的安全感,如果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保障以及社會公平,那么就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是,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加重了居民的負擔,因此居民的幸福感程度有了一些下降。相關研究顯示,城鎮居民的幸福感高于農村居民,這主要是體制因素的影響。隨著社會結構轉型的不斷加快,不同領域的體制改革也開始觸及到更多的利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也加大了社會的分化程度,使得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這樣就會對人們的幸福感造成很大的影響。
(四)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包括生活態度、期望目標以及人的價值觀等,屬于一種內在的影響因素。價值觀主要是人們對好壞判斷的標準以及指導行為的心理系統,其能夠影響到人們的情緒表達以及體驗,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居民產生幸福感主要是滿足需求以及實現了目標,當人們快要實現目標的時候就會產生較大的幸福感。幸福感還是一個關系到人格特征的變量。通常情況下,如果人有外向的性格,樂觀的生活態度,那么其就會有較高的幸福感。如果社區的文化建設效果比較好,能夠讓居民感受到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那么就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并且對未來充滿憧憬。
二、關于居民幸福感影響因素的思考
(一)幸福感會隨著經濟發展而變化
通常情況下,社會經濟水平越高,居民的幸福感越高。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水平對幸福感的影響會越來越小,但是別的一些因素,比如社會認同、身心健康以及家庭氛圍對幸福感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
(二)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關鍵是軟性因素
一直以來,人們追求幸福的主要途徑就是獲取財富。但是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因素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小,人們開始重視起精神生活的追求。這時人們的幸福感大多來源于一些與經濟無關的因素,比如社會公平、工作滿意、人際關系、身體健康以及家庭和睦等。居民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情感訴求,以及人們的一些主觀感受。因此要想提高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就需要提高這些軟性因素。
(三)依靠發展以及教育來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雖然經濟的發展對人們幸福感的影響逐漸減小,但是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幸福感越高,這就表明經濟因素還是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想提高居民幸福感,必須促進經濟的發展,這樣才能夠為居民的幸福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幸福感作為一種主觀感受,除了外部條件會對其造成影響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居民的內在感受以及認知。要想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不僅需要對外部環境進行改善,同時還需要改善人們的內心世界。內心世界改善的重要途徑就是教育,通過教育來讓人們正確認知幸福,并且利用一些實踐活動來讓人們體驗幸福。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重視起幸福問題。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影響城鄉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包括家庭和健康因素、經濟因素、環境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因此,需要促進經濟的不斷發展,并且加強教育工作,從物質以及精神上來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徐曼,劉冰,柴云,等.社區居民幸福感指數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7,33(14):1974-1978.
[2]王丹.農村居民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基于CSS2013數據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4):67-70.
[3]曹大宇.西部地區農村居民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貴州、重慶和甘肅三省市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6,27(1):39-45.042理論研究科技風2018年12月
作者:殷豆豆 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思想和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
- 下一篇:馬克思法哲學發展與實踐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