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思考

時間:2022-05-17 10:24:07

導語:關于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思考

【摘要】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群眾文化必不可少,鄉鎮政府作為領頭羊,應當給予高度的關注。立足目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聯系和鼓勵群眾加強文化建設,積極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模式。本文先對現階段群眾文化建設以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談一下個人的觀點與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發展問題;對策

在當前新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群眾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來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整體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大大改善了當前農村的整體面貌。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逐漸富裕,精神文化需求也日漸凸顯,多種形式的群眾活動豐富了農村群眾文化的內容,同時這也是現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

1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雖然其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桎梏。1.1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目前來看,雖然農村建設備受關注,但是基層的發展重心依然是鄉鎮經濟,廣大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建設并未放在主要位置,很多地區表現出群眾文化在經濟發展的夾縫中生存。尤其是一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區,廣大農村群眾的文化活動配套設施缺乏,各村僅僅建立文化廣場和配備簡單的體育器材等,文娛活動的設施很少,嚴重制約了群眾文化建設。據調查發現,部分農村地區缺乏基本的文娛活動場所,通常只是臨時組建或者湊湊場子,很多群眾想要參與,但卻由于缺乏相應設施而被迫放棄。1.2缺少文藝人才的引領。在廣大農村地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離不開“領頭羊”,很多群眾礙于臉面,不好意思自發的組織和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由文藝骨干鼓勵和引導。由此可見,文藝人才是發展農村地區群眾文化的主要力量,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組織、策劃以及宣傳和執行作用。然而,為數不少的農村地區甚至鄉鎮文藝人才稀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雖然當前鄉鎮文化站有編有人,但是卻缺乏專門的資金,以致于陷入有氣無言的尷尬境地,很多地區的文化站只是擺設,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很難發揮其作用。1.3群眾文化建設缺乏活力。現階段國內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以及各項娛樂活動開展過程中,表現出上面熱鬧,中間不冷不熱,下面只冷不熱等現象。比如,文化三下鄉以及送戲進農村工程,雖然列在計劃之內,但是很難落實到位,而且無法實現村村通,廣大農民群眾難以受益。以播放電影為例,即便文化站組織了電影村村放活動,但是很多鄉村基本上呈現出二無現象。即電影播放時無人看,或者僅老年人稀稀疏疏地坐在一旁似看非看,鄉村電影播放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戲曲無音”現象也較為常見,尤其是現代網絡以及媒體技術的融入,使得廣大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人喜聞樂見小戲以及漁鼓或者快板等文藝活動。以上問題和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之一是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機械、陳舊,缺乏活動,無法有效調動群眾的積極主動性。

2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基于以上對現階段農村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應當有效落實以下3點工作。2.1加強領導和組織管理,調動群眾積極性與熱情。為有效建設與發展廣大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豐富民眾業余文化生活,應當將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事項有效地納入到農村整體規劃建設體系之中,并且將群眾文化與農村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制定和實施鼓勵政策,吸引民間藝人和文藝工作者積極參與其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向鄉鎮文化站撥付專項資金,充分發揮其作用。同時,通過電視、網絡以及廣播和智能手機終端等宣傳方式,解放農民群眾的保守思想,激發他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共同營造出良好的群眾文化氛圍,以此來活躍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2.2文化建設應當緊貼農民群眾的生活。在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貼近群眾的實際生活,這樣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多彩的場景,并且將其作為素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增色。在此過程中,應當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作為標準,群眾認可并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方可推動農村群眾文化的全面建設與發展。從實踐來看,雖然鄉鎮黨委在節假日組織開展了一些文化活動,但是因與群眾們的口味不相符而草草了事,組織人員為此費盡心力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針對該種現象,筆者認為群眾文化建設應當源于群眾并且還之群眾,從農村來到農村去,沒有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缺乏生命力,無法長久。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促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之中,除需撥付資金以及給予政策支持外,還應當創新活動形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提高群眾文化創新建設與發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群眾文化建設保駕護航。健全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保障,文化基礎設施是農村群眾文化的載體以及支柱,對此應當加強重視和投入建設。比如,在農村文化建設以及各項文娛活動開展過程中,離不開農村文化中心,并且要采用免費形式來吸引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可以是講座,而且也可以是知識競賽以及文娛演出等。總而言之,農村文化活動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其內容也應當保持與時俱進,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和提高他們的精神文化素養為目的。針對上文所述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建議地方政府定期組織人力、財力進行補充和完善,其中包括構建圖書室、電影影片播放場所以及現有設施的維護和管理,以確保建設成果能夠長期使用。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村面貌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踐中我們應當創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理念和模式,為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林春曉.新風•新道——新時期廣東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南方論刊,2018(7):117-118.

[2]蒲霞.鄉鎮文化站在帶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大眾文藝,2018(11):22.

[3]王玲.淺談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8(3):211.

[4]王培娥.廣場舞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初探[J].戲劇之家,2016(10):242.

[5]韓獻忠.當前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農家科技旬刊,2016(2):46.

作者:李玲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水洛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