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05-12 03:08:55

導語: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困境及對策

摘要:城市社會文化建設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建設狀況的重要指標,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程度直接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在當今社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是新時期下國家建設的新要求,加之文化的重要性,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家在意識到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進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但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仍然存在著諸如受到傳統社區治理理念的限制、存在社區文化建設空白區、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體系不健全、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措施落后等問題,亟待解決。文章在對前期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了解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社會調查,立足國家發展現狀,根據時展要求,提出有關解決措施,以便在未來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城市社區文化;社區文化建設;困境;對策

社區隨著西方工業化的迅速發展產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社區”在拉丁語中被翻譯為“共同的東西和親密的伙伴關系”,20世紀30年代初,費孝通先生在翻譯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于1887年的《社區與社會》(Com-munityandSociety)的著作時,從英文單詞“Community”翻譯過來,自此以后被廣泛使用。不同的學者通過自身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社區”進行了不同的定義,而社區文化則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社區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的固定區域內,經過區域內人們長期生存與發展產生的精神產物、物質產物及環境的集合體。社區文化反映了一個社區內人們的精神狀態,是經濟生活的升華。健康的社區文化、健全的社區文化體系、濃厚的社區文化氛圍對社區居民及社區的發展都具有深刻意義。當前國家在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距離我們的最終理想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通過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能夠及時發現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予以彌補,符合當今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另外,對城市社區文化的研究對其他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我們大力發展經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然而,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的社會矛盾依舊存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僅是對富裕物質生活的期待,還有對充足精神世界的向往,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上的富足,而是在精神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區作為人們生活的聚集地,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需求是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基本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曾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過上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除此之外,全會提出,滿足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是社會建設的基本任務,要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全面提高社區文化建設水平,增強社區文化建設能力,是黨在新時期根據基本國情和時代要求做出的重大決定。

(二)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全面提高綜合國力,不僅要增強我國經濟實力,還要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積淀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凝結千百年中國智慧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智慧。一方面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社區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組成單元,將文化建設劃分為若干單位,通過對社區文化的建設,逐個擊破,最終實現中國文化的全面建設;另一方面,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們組成了不同的社區,融合時展的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這些形態各異的社區文化又相互融合,不斷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具有時代特征的社區文化成為了富有現實意義且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文化,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進而提高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三)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路徑之一

良好的社區文化能夠滿足人們基本的精神需要。一個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緩解人們生活和學習的壓力,有助于人們良好心態的形成,減少社區犯罪率;在這個物質橫流的社會里,人們需要一個遠離物質利益的環境,汲取精神食糧;發揮文化的凝聚作用,促使社區人民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以便團結社區成員,培養彼此之間融洽的關系,構建和諧社區。若干個和諧社區相互影響,則構成了和諧社會。

(四)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途徑之一

在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先進科學技術、能夠自主創新將使我國社會發展具有長久的生機與活力,為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是當今世界大國競爭的必備要素,這關系著國家未來發展主動權。而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發展戰略恰恰是為了適應時展要求、結合我國基本國情提出的。良好的社區文化建設將成為人們課堂學習的一種有益補充。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學習壓力的加大使人們無暇進行課外學習,尤其是工作者受制于生活的壓力,不能進行知識的及時更新和補充。而良好的社區文化建設將有助于解決這一困境。健全完善的社區文化中心不僅可以培養社區人民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彌補社區人民的文化短板,更新知識,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且在濃厚的社會氛圍中生活,對于社區孩子們的成長具有極大的益處,有助于好學、好思習慣的培養,當文化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將能夠順利實現創新、創造,這在一定程度促進了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發展戰略的實現。

二、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困境

(一)受到傳統社區治理理念的限制

受傳統計劃體制的影響,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始終依賴于國家的計劃體制發展,成為國家文化體制建設的一個過渡環節,承擔起社會文化資源配置的任務,但是,長期受到計劃體制的影響使得文化體制自身受到限制,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缺少自我創新能力,難以自我更新,缺乏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除此之外,文化體制的建設對國家財政有較強的依賴性,國家的財政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區文化建設情況。

(二)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體制落后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體系落后主要包括城市社區建設設施落后和城市社區建設模式落后。當前,在我國大多數社區文化建設設施落后,主要體現在社區文化建設設施種類單一、科技含量低且設施不充足。受制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城市領導者的重視程度,相當一部分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設施僅僅為簡單的、數目少的可憐的乒乓球臺、書架等,完全不足以滿足本社區居民的文體活動需要,使得僅僅有極少數社區居民可以在閑暇時刻進行體育鍛煉或者閱讀書籍,并且書籍的涉及范圍以及數量都遠不能滿足群眾對日常閱讀的需求。另外一方面,目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還僅限于傳統模式,僅僅建設各類活動室,為社區居民提供簡易的線下活動場所。除此之外,大部分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依靠社區文化工作人員日常號召,單純地單向宣傳,沒有形成有序的社區文化管理體系,導致社區文化建設普及率低、宣傳效果差。

(三)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形式化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形式化是我國當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社區文化建設者態度不端正,不能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僅僅是為了應對上級布置的任務,或者獲得某種榮譽,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城市社區文化設施的設置也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不僅有的與社區居民的真實文化需求不符,有的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或者從不允許社區居民使用,最終導致社區文化建設僅僅是一種口號或者表面工作,無法最終實現國家進行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目的。

(四)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主體局限化

當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主體大多為城市社區工作人員(如城市社區文化專員等),城市社區居民卻往往只是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城市社區居民僅僅將自己當作社區活動的觀賞者,而非參與者,使自己的社區文體活動參與積極性大大降低,耗費心血組織舉辦的城市社區文化卻面臨著門可羅雀的尷尬處境,無奈之下社區文化活動成了城市社區文化工作者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城市社區文體活動的舉辦變成了荒廢人力、物力、財力的無效投資,失去了城市社區文化活動自身存在的根本意義。

(五)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路徑和內容單一

目前,我國社區文化建設依賴于國家財政支持,使得社區文化建設受到制約,人們的需求無法滿足。另外,社區文化設施的來源具有局限性,大多數社區文化設施依靠國家財政支持建設,設施種類單一化,建設人員局限化。除此之外,城市社區文化內容單一,形式千篇一律,缺乏社區特色,社區文化的吸引力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區居民的社區文化認同感。

三、提高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和強化城市社區居民的社區文化建設主人翁意識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應當是以城市社區工作人員為主導,城市社區居民為主體,樹立城市社區居民的社區文化建設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城市社區居民的社區文化建設積極性,盡可能發動每一位城市社區居民加入社區文化建設,發揮每一位城市社區居民的自身優勢進行社區文化建設,群策群力,積極發動城市社區居民結合個人實際情況為社區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建議,專業社區文化建設者綜合考慮社區建設資源,建設符合社區居民現實需要的、大眾性的社區文化。

(二)采用融合現代科技及時代特色的新型城市文化建設模式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走入千家萬戶,自動化大數據使用日益廣泛。在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請專業技術人員建設現代化網絡社區文化服務平臺,該平臺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社區文化設施使用預定、社區圖書館閱讀、社區文體活動開展與報名等線上社區文化服務,使人們更加便利地使用社區文化設施,提高社區文體器械使用效率,方便人們學習社區文化,及時了解社區文化建設的相關情況,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解和建設社區文化的便利途徑,這將極大調動社區居民進行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社區文化建設主人翁意識。近幾年來,我國正在逐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同樣應當實現現代化。實現城市社區文化網格化建設,將每個社區根據不同需求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網格,每個網格配備相應的專業網格文化建設管理人員,網格文化建設管理人員應當通過對所管轄網格人員進行詳細調研,了解本網格成員的真實所需,制定有針對性地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方案,在此基礎上,匯總本社區所有網格文化建設管理人員的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方案,采用頭腦風暴法等方法,制定總體社區文化建設方案,分工建設,及時利用線上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收集不同網格成員的反饋情況,不斷完善和調整,最終實現城市社區文化有效建設,減少無效建設,節約資源,實現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設施使用最大化,提高社區居民的滿意度。

(三)加強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情況的監督力度

首先,加強對黨員干部,尤其是社區文化建設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他們切實落實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工作,將社區居民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認同感作為自己工作的評價標準,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自身工作的原則。其次,建立健全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監督體制,公開社區文化建設情況,讓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在陽光下進行,接受人民的監督,同時設立專門獨立的監督部門,為人們建立廣泛的監督渠道,充分發動社區居民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情況進行監督,并定期向專門的監督部門反饋,對于認真負責反饋社區文化建設情況的社區居民在保證反饋者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采取不同形式的獎勵,鼓勵其他社區居民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地反饋有關情況。最后,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追責,加大懲罰力度,對于切實履行職責的城市文化建設者進行獎勵。

(四)打造融合多種元素、具有本社區特色的城市社區文化

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資金來源不僅限于國家財政支持,還可以充分發揮社區居民以及社會各組織團體,通過向他們解說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向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提供支持可以獲得的益處來鼓勵他們為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提供各種支持。社區文化設施不僅限于單個社區內部器械,可以多個相鄰或文化相近的社區進行聯合建設,實現社區文化建設資源共享,這樣不僅可大大降低社區文化建設成本,還可以實現社區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當然,這種資源共享不僅限于社區間聯合,還可以與社會文化組織團體相結合,如通過與社區周邊書店、圖書館相聯合,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的社區圖書閱覽服務;與社區周邊體育館相聯合,為人們提供專業化的體育運動指導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區文化建設專業化,提高社區文化建設質量。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組織形式也不僅限于社區文化者組織帶動社區居民,也可以參照興趣小組的形式,由社區居民自發組織舉辦社區文體活動,或者按照不同類型的需求,建設不同的文化活動室,這將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有益補充,也將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提高社區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大眾知識的同時,應當結合時代精神,融合本社區的特色。以濟寧市為例,可以打造以孔孟文化為特色的社區文化,這不僅可以培養社區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增強社區凝聚力,還有利于人們對孔孟文化的深入理解,增強社區居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在不同形式的社區文化活動舉辦的同時,優秀傳統文化也得到了不斷發展。這樣不僅加深了社區文化的深度,打造了特色社區文化,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社區凝聚力的形成,促進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的形成。

四、結語

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城市社區治理是關鍵環節之一,而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則是城市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主動性,利用當代科學技術的優勢,根據我國基本國情,結合實際情況,多途徑進行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和完善,多角度考核社區文化建設效果,全方位打造符合人民需要的城市社區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以及文化需求的同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助力。

參考文獻:

[1]李祉.中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學理論,2016(05):168-169.

[2]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2(02):24-25.

[3]馬進軍,王改俠.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困境探析[J].人民論壇,2014(08):146-147.

[4]李虹.我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2(Z5):10+4.

[5]趙坤,王青耀.淺析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電子世界,2012(20):133-134.

[6]楊章賢,劉繼生.城市文化與我國城市文化建設的思考[J].人文地理,2002(04):25-28.

[7]劉慶龍,馮杰.論社區文化及其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5):19-24.

[8]呂金昱.淺談社區文化建設的對策與思考[J].參花(上),2020(11):136-137.

[9]龔貽洲.論社區文化及其建設[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5):4-7.

作者:杜雨霏 李安 單位:德州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