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傳統文化方向探析
時間:2022-02-25 11:30:17
導語:小學語文教育傳統文化方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基于中華傳統文化和小學教育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分析了當前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育;應用;融合
中華傳統文化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是我國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文化脊梁。在已經開始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推行傳統文化,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
一、何謂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源,為中華文明源源不斷地提供創造力。民族文化體現了人們的生活,生活創造了文化。文化是國家競爭的軟實力,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代表了社會思想,代表了民族精神,是社會、經濟、政治的根基。
二、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一)滿足社會需要。在一次學習談話中提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必須受到重視。實現中國夢、塑造中國精神、繼承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任務。語文教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播華夏傳統文化是語文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在學校,青少年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被過度形式化和弱化;家庭中,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導致很多家庭對于傳統文化教育不但毫不重視,反而會起阻礙作用;社會上,激烈的競爭讓很多人一再降低做人的底線,對于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不屑一顧。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少年是國家發展的儲備力量,是國家的未來。為了保證我國可以持續發展文化強國,少年必須熱愛傳統文化,愿意傳承傳統文化。(三)陶冶學生情操?,F在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長輩的溺愛,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性格,拒絕寬容他人,不喜歡幫助別人,不懂理解和換位思考。很多小學生無法適應集體生活,集體榮譽感薄弱,拒絕和他人交流,容易和他人產生矛盾,甚至出現打架斗毆事件。我國傳統文化包含了大量中華傳統美德。語文教學可以結合傳統文化教育,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品格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數量不足。目前,小學正在使用的傳統文化教材質量不符合標準,數量嚴重不足。課堂時間安排難以讓傳統文化慢慢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因而阻礙了語文教育正常發揮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提高教材質量是必須且必要的。教材內容單一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問題。傳統文化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忽略了利益、道德等其他內容,不利于我國全面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二)教學方法單一。現在學校開展的道德教育無法涵蓋傳統文化的所有方向。學校對文化的片面理解可能對傳統文化教育產生不良影響。背誦故事、背誦古文,是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常用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挫敗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忽略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
四、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路徑
(一)全面理解傳統文化。當選擇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時,教師必須注重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充分考慮詩詞、藝術、思想、技藝等多種文化內容。不同的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質量,平時教學中必須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容,端正教育態度,把握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二)提供廣泛學習機會。在學校里,學生需要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在課堂學習到課外眼神中教會學生包括禮儀、節日、風俗以及習慣等,并建議互相學習和評價機制。除此以外,社會需投入精力,通過智能終端設備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使得青少年在課后可以觀看傳統文化影視、歌曲和相關文化知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隨處影響熏陶學生的思想,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鼓勵教師主動學習傳統文化,融合傳統文化和小學語文教育,從而保證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三)增加傳統文化課程。改善小學課程體系是推動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教育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不能死板或照搬其他學校的課程。學??梢砸虻刂埔?,靈活設置課程內容,并增加課程評估,保證學生可以真正學會傳統文化,但不能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傳統文化可以成為考試內容。學??梢酝瑫r使用多種方式,推動傳統文化和小學語文教育融合,實現傳統文化教育目標。(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活層面的直接體現。學校可以利用傳統節日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比如,端午節為學生講述屈原的故事,教導學生愛國愛家?;趥鹘y節日的傳統文化教育更利于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深層次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傳統文化是傳統節日的源頭,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了解傳統節日相當于了解傳統文化。傳統節日不只是假期,更包含了后人對前人的紀念和尊重。小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力量,是國家的人才儲備。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傳統文化融合小學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边@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特別值得學生學習,用厚德載物的寬廣胸懷教育學生,是時代的要求。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學生當以傳統文化精神去詮釋自己的愛國方式,凝聚起無窮的正能量。在西方國家不斷加大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的背景下,引導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辨識能力和價值意識,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成長、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以及中國夢的實現。從點滴的做法影響孩子,從強化校園傳統文化教育著手,為學生的健康人格、責任擔當以及國家的發展做出努力,讓傳統文化成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載體。
參考文獻:
[1]楊雅惠.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民俗內容教學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9
[2]劉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9
[3]郭琪.小學語文教材國學經典內容選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4]潘倩.小學低年級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5]王冰雨.兩種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傳統文化要素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作者:劉紅華 單位:南京市芳草園小學
- 上一篇:農機管理及農機推廣促進新農村建設
- 下一篇:淺析多元文化下學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