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文化旅游合作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24 03:17:57
導語:海絲文化旅游合作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用中心地理論,計算福建沿海城市的中心性指數,判定廈門和泉州作為福建海絲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運用引力模型,計算福建沿海六市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得出廈漳泉三地的旅游經濟聯系最強。進一步提出福建省海絲文化旅游合作應該以閩南城市群為核心,充分發揮福州作為省會城市的作用,凸顯莆田和寧德的海絲文化資源優勢,逐步帶動腹地地區,發展成為“大核心”的海絲旅游合作模式。
[關鍵詞]海絲旅游;旅游合作模式;中心地理論;引力模型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海絲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各級政府也陸續推動海絲旅游發展的政策和方案。但總體來看,福建海絲文化旅游資源分散、合作區域經濟實力差距較大、旅游合作趨于形式、旅游開發粗放、海絲文化旅游形象有待加強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研究福建海絲文化旅游合作模式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一、靜態分析:基于中心地理論
中心地理論是由德國的經濟地理學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來的,該理論主要圍繞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角度,通過對能夠反映中心性的指標計算和分析來判斷區域的中心性[1]。之后德國經濟學家廖什基于經濟學原理,通過數學推導的方法提出中心地模型,相比中心地理論的單向性,中心地模型認為不僅僅本地向外地提供商品和服務,外地也向本地提供商品和服務,是一種雙向的傳遞[2]。綜合考慮旅游業發展與城市綜合實力對海絲旅游合作的影響,選取了10個指標。其中前六個指標反映旅游經濟發展整體狀況,后四個指標反映的是城市綜合實力。首先對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然后采用簡單加權模型對指標的標準化值進行計算取均值,以均值作為中心性指數(表1)。根據福建沿海各地的中心性指數計算結果,可以將沿海城市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包括廈門、泉州和福州。其中,廈門和泉州應該作為海絲旅游中心城市,二者的中心性指數差別不大,但影響因素有所不同。廈門的優勢在于旅游經濟發展水平高、旅游接待能力強、服務質量較高,并且廈門的城市綜合發展水平較高。泉州的優勢則在于擁有底蘊深厚的海絲文化旅游資源,旅游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旅游接待能力強,城市綜合實力也較強。福州的中心性指數為0.794,其所擁有的3A級以上景區的數量占有一定的優勢,旅游接待能力較強,城市綜合實力也較強。可見,福建省海絲文化旅游發展應該首先依靠第一梯隊中三座沿海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廈門和泉州為核心,帶動其他城市海絲文化旅游的發展。第二梯隊包括漳州、莆田和寧德。其中漳州、莆田的海絲旅游資源賦存指數較高,擁有較為豐富的海絲文化旅游資源,但旅游接待能力較弱,旅游接待服務質量有待大幅提高,城市綜合實力有待提升。可見,福建省的海絲文化旅游資源影響力仍然不足,未來應進一步整合開發海絲文化旅游資源,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二、動態分析:基于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用于城市經濟發展領域,是用來預測和表明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3],后來被廣泛應用于經濟聯系測算研究中,見公式(1)。(1)其中,Rij用來表示兩個城市之間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Pi和Vi分別表示i城市的旅游總人次和旅游總收入,Pj、Vj分別表示j城市的旅游總人次和旅游總收入,Dij表示i城市和j城市之間的交通距離。數據以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福建沿海六市旅游相關數據樣本為基礎進行分析。其中平潭綜合試驗區的數據納入福州市進行統一核算。根據高德地圖進行測算,取兩地之間的最短公路里程數進行計算。
(一)時間差異分析
2013年,福建省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愿景提出之初,沿海各市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并不高,強度值在300以上的只有3組,占30組中的10%,均是廈漳泉城市群中的城市,并圍繞著廈門這一核心,廈門與漳州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最大,其次是廈門與泉州。這與廈漳泉同城化戰略及三城地理相鄰、文緣相近有著密切的關系。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值最低的為漳州和寧德,僅為1.298。從旅游經濟聯系總量來看,廈門市總量第一,帶動泉州、漳州旅游經濟發展,分別位居第二、第三,福州、莆田次之,寧德排名最后。總體上,2013年福建省沿海城市之間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地區差異很大,總量較低,可以看出核心城市的旅游經濟溢出能力十分有限。2015年起,福建省沿海城市之間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全部有所增強。僅從2019年數據來看,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值在1000以上的是廈門-泉州、廈門-泉州之間的相互聯系,僅占總數的13.33%,是2017年的4倍,而2013年、2015年均沒有超過1000的城市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值在100到1000之間的有14組,占總數的46.67%,是2017年的3.5倍、2015年的4.7倍。2019年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值在100以下的有12組,占總數的40%,占比下降明顯,這表明福建省各沿海城市旅游經濟聯系有了較大的上升,其中增長最明顯的是廈門-漳州組,其次是廈門-泉州組。2013-2019年廈門-漳州、廈門-泉州之間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始終處于較高水平,位居前二。但是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在100以下的占比仍不低,這也表明從當前來看,雖然福建省將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旅游核心樞紐,近年來也提出相應的政策支持,城市間旅游經濟聯系強度也不斷增強,但是總體來看福建省沿海城市之間的旅游經濟聯系仍不夠緊密。
(二)空間差異分析
從旅游經濟聯系強度總量的空間分布來看,福建省沿海城市旅游經濟類聯系主要集中在閩南地區。2019年,廈門、漳州的旅游經濟聯系總量位居前二名,泉州、福州的旅游經濟聯系總量分別位于第三、第四位,可見這四個城市是福建省沿海主要的旅游城市。廈門市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總量始終排在第一位,也體現了廈門作為福建旅游經濟聯系的重要中心地位。2013年、2015年旅游經濟聯系強度總量位居第二的是泉州,但2017年開始,漳州趕超泉州,占據第二的位置。其中關鍵的原因在于近年來廈門與漳州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較其他城市組明顯較大,這也說明了廈門在福建省旅游經濟發展中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而福州作為省會城市,在城市旅游經濟聯系中的中心地位不夠凸顯。綜合來看,可以將2019年福建省沿海城市的旅游經濟聯系強度空間上分為3個層次(表6)。第一層次是城市旅游經濟聯系在1000以上的城市,包括廈門、漳州和泉州,該層次的主要城市旅游資源賦存指數較高,海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文化淵源深厚,旅游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第二層次主要由廈門-莆田、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福州-泉州等7組城市組構成,強度值處于低于1000,主要是依托一定交通區位條件或特色旅游資源,城市旅游經濟聯系較密切。第三層次主要包括漳州-寧德、莆田-寧德、廈門-寧德等城市組,其強度值小于100,盡管這些城市擁有優質的旅游資源,但由于受限于城市間距離、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城市間的旅游經濟聯系并不頻繁。
三、福建海絲文化旅游合作模式構建
基于中心地理論的分析結果,福建省海絲文化旅游發展中心城市前三位應該是廈門、泉州和福州;根據引力模型的分析結果,福建省沿海城市旅游發展是以廈漳泉地區為中心,以福州為次中心,帶動莆田、寧德發展的格局。結合以上分析,提出福建省海絲文化旅游合作應該以閩南城市群為核心,充分發揮福州作為省會城市的作用,凸顯莆田和寧德的海絲文化資源優勢,逐步從“單核輻射”發展為“雙核聯動”,從而發展成為“核心-邊緣”的海絲旅游合作發展模式。通過閩南地區海絲文化旅游核心區的培育與構建,發揮泉州市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作用,充分挖掘核心區的特色海絲旅游資源,發展核心景區,隨著各種旅游資源要素的流通、組合和轉換,合作區域互通性增強,并逐步向邊緣區擴散,形成聯動作用,帶動莆田和寧德的區域旅游發展。莆田和寧德作為邊緣區依托核心區在深水港口、旅游客源、旅游資源和旅游吸引力方面的優勢,開發自身資源,逐步發展,未來可能發展成為副核心區,與核心區共同發展,形成福建海絲文化旅游品牌,逐步壯大福建海絲文化旅游區域的旅游競爭力,進而帶動三明、龍巖、南平等腹地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形成福建旅游網絡空間結構,促進福建旅游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的較大提升,不斷演變,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大核心”的格局。
[參考文獻]
[1]周一星,張莉,武悅.城市中心性與我國城市中心性的等級體系[J].區域研究與開發,2001(12):1-5.
[2]王耀中,賀輝.基于中心地理論的服務業空間布局研究新進展[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8):124-132.
[3]劉曉萌,胡葉星寒,劉妮雅.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經濟聯系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20(2):121-128.
作者:洪小燕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
- 上一篇:鄉村社區建設問題分析
- 下一篇:融媒體營銷在陶瓷文化旅游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