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和諧校園的校園文化

時間:2022-06-07 03:13:39

導語:淺析高校和諧校園的校園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高校和諧校園的校園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具有凝聚人心與文化認同功能

校園精神文化的凝聚人心功能是指通過具體的文化要素進一步鞏固老成員和不斷團結、積極轉化新成員的功能。大學精神是校園精神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當大學精神成為一種主流價值觀并為學校大部分成員認同后,就會成為一種粘合劑,把全體師生的思想和行為凝聚在一起,并形成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巨大合力,產生無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這種凝聚力主要通過知識體系、價值觀念、思想信仰和行為規范,通過意識滲透,感染和影響著全體師生,從而形成統一意志。

校園精神文化具有娛樂功能

作為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娛樂不僅能夠陶冶師生的情操,活躍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而且還可以調節緊張、單調的工作節奏,為學生的大學生活增添情趣。寓教于樂是校園精神文化教育導向功能的延伸,娛樂的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娛樂也有助于調節人們的精神狀態,避免學習和工作過度疲勞,提高工作效率,保證身心健康。

校園制度文化具有行為規范和軟約束功能

校園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根據政府教育部門要求和學校自身發展需要長期以來形成的全體師生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群體意識及其由此產生的文化氛圍。校園制度文化充分反映了學校的管理張力和調控能力,是約束和規范、引導與保護全體師生行為和利益,維持學校正常工作秩序的根本保障。這種行為規范和軟約束功能主要通過學校各種規章制度對學生日常行為等的約束和規范,憑借文化因素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把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有效引導和規范到學校和社會制定的預期教育目標上來,主要通過創造精神氣候和融洽的文化氛圍,形成行之有效的軟約束,消除學生心理和情緒上的障礙,減少由此產生的內耗,協調師生或生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因此,只有將制度文化建設放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才能將制度這種外在約束逐漸轉化為大學生的內在文化自覺,從而真正發揮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園行為文化具有社會輻射功能

校園行為文化一方面直接體現了校園文化;另一方面也為校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載體。當前,隨著校園行為文化呈現出的多層次、多渠道和全方位等特點,其對于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增強學生的審美修養、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等都具有積極意義。學校作為社會組織中的一個重要部門,由于其較為開放的系統,必然與社會各方面產生諸多聯系。各高校一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將對高校師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及精神文化產生深刻影響,而且這種文化還會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輻射周邊地區及社會,從而對周邊居民的文化價值取向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高校的校園文化居于相應地區文化的最高層次,其行為文化將會對當地居民的文化行為產生一定的示范作用和輻射功能。校園行為文化的社會輻射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揮理論陣地的優勢,引領時代潮流。大學往往通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精神產品。此外,還通過創新思維、更新觀念影響社會精神風貌。校園行為文化可以通過送科技文化到農村、廠礦、軍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者畢業后去西部支教等活動發揮其輻射作用。

校園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這種功能體現在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各種文化形態和文化要素之中。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主要表現在二者的邏輯起點、目標任務及教育功能等方面。首先,校園文化形象化和高度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目;其次,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題中之義,其內涵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任務。所有校園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優秀的校園文化不僅可以把學校的辦學目標內化為教師的教育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把學校的主要任務內化為每位老師的教育需求和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自身在思想政治教中的主體地位,并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積極進行道德體驗和思想素質提升。綜上所述,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的各種功能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各項功能之間的必然聯系,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教育效果,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本文作者:董干強工作單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