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大學生校園文化創建思路

時間:2022-05-30 10:05:07

導語:職校大學生校園文化創建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大學生校園文化創建思路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指導思想在學校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群體意識的反映,體現了一種時代精神。依據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其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就業為指導方向,以校園精神為底蘊,全體師生共同創造和享有的群體文化。一般來說,校園文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物質文化(學校的硬件設施,如學校建筑、基礎設備、自然環境等)、精神文化(校風、學風、班風、師生的價值觀念等)、制度文化(高職院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規章制度等),三者關系切,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的體現,而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保證了精神文化的實現。

二、建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廣泛推廣,社會對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渴求,決定了培養高素質人才成為高職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標。建設大學校園文化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將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內涵作為理論指導,創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持和文化底蘊。高職院校面臨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直接沖擊,需要全面豐富學校的文化底蘊,在文化活動中培養適合崗位需求的大學生復合型人才,進而提高其競爭力。為此,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尤其重要。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認識

校園文化建設主要通過文化活動實現,在如何正確認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上,我們首先要明確,文化活動與文娛活動是有重大區別的。文娛活動主要是學生在課余時間以看電影、唱歌、跳舞的形式放松心情,其目的是娛樂。而文化活動屬于高層次且蘊含深邃的活動,這些活動的實施具有其特殊的目的性、啟迪性和嚴肅性,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進而掌握更多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在建設校園文化中,不能將文娛活動和文化活動混為一談。

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1.校園文化建設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將教育為本、德育為先作為指導思想,堅持先進的文化為根本方向,能夠指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利于抵制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蝕和滲透,這對培養教師的師德,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提供有利的精神支撐,為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堅實的文化內涵。

2.社會的發展與競爭是同步的,而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學歷證書等只是競爭的資本之一,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才會受到社會的重點關注,為此,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培養多種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主要通過文化活動實現,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利于提高自身活動能力,加強技能的培養,進而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領和社會適應能力。

3.當代大學生,因其特殊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年齡特征,促使他們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和諧高尚的文化生活,必然是充滿青春活力和時代氣息,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的熏陶,對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無私奉獻精神有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輕松和諧的校園氣氛,更加有助于學生完成學業,將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與學業相結合,有利于高職院校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

五、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策

1.將課堂教學作為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文化內容。教師教學時,要打破知識傳授的狹隘性,深化文化知識的內涵,將單純的知識層面提升到文化層面,在培養技能和積累知識的同時,還能實現文化的引導。

2.豐富課余生活,多角度、多層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大學期間,學生除了上課時間還有很多的課余時間,學校組織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開展各項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實現校園文化與學生人文素質的雙重建設。

3.實行校企合作,加強校園與社會的互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提高品位。設計文化活動的思想要跟隨時代的腳步,所組織的項目要求精益求精,文化活動的內容不僅能夠補充學生的文化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升華,如參與社會志愿者活動。另外,實施校企合作也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創新措施,與企業、社區聯系,對推動校園文化有積極的深遠影響。

4.重視網絡文化,充實校園文化內容。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學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傳統。然而,網絡中的不良信息也對學生造成了消極影響。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使用網絡,讓學生有目的性、有意識地吸取網絡文化,充實校園文化內容,這也是當前建設校園文化的有效措施。

5.規范院校規章制度,做好教育宣傳工作。高職院校生源復雜,建立健全穩定的學校制度顯得尤其重要,學校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設定的制度要具有科學性和可實施性。大力宣傳制度的內容和目的,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通過校報或者班會等形式擴大影響效果,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無形中能夠自覺地遵守學校制度。

6.重視校園的布局,力求達到校園建筑的審美性和實用性相結合。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對校園物質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學校的軟硬設施都要重視,給予經費上的支持,使得大學校園達到教學設備和生活設施相對完善,在校園內可設置具有教育性和藝術性的雕像、墻畫,讓學生感受豐富的文化氣息,合理的校園布局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觀,提高校園的物質文化,在布局、色調、造型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可以讓大學生受到文化特質的熏陶。

作者:張愛軍工作單位: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