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融合的高職校園文化論文
時間:2022-09-11 04:11:36
導語:三元融合的高職校園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從外在環境講主要是時展所呈現出的新趨勢帶來的異質文化的負面影響,以及從高職校園內部角度來看,存在的特色匱乏和效果不佳的問題。
(一)高職校園文化面對的挑戰嚴峻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深入,與世界接軌的力度不斷加大,全球化與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異質文化大量的進入校園之內。我們并不盲目的排斥異質文化,但又不可忽視其中的糟粕成分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如今,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高職院校的在校生素質良莠不齊,90后的高職大學生關注個人的利益而不在意學業成績,追逐時尚,個性張揚,樂于嘗試新鮮事物,對非主流的文化十分推崇。異質文化的負面影響很容易在學生中間迅速傳播。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正在受到全球化、網絡化時代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主流文化如何抵御非主流文化的沖擊,主流文化如何占領校園陣地,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正如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所言:“我們對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土地上的文化(地理文化,歷史文化),土地上的父老鄉親,是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更為嚴重的是,在這個全球化、現代化的時代,我們,特別是年輕的一代,都存在著‘逃離土地’的傾向,出現了對這塊土地認知上的陌生感,情感與心理上的疏離感,于是,我們都變成了無根的人,出現了生存危機。”
(二)高職校園文化的職業特色匱乏
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和民生改善的戰略舉措。以改革的思路辦好職業教育,對提升勞動大軍就業創業能力、產業素質和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意義。在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不同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人,所具備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大相徑庭。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要突出體現職業特色,這是區別于普通高校校園文化的最鮮明之處,然而現實中職業特色卻又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最為薄弱之處。
(三)高職校園文化的作用發揮有限
我國的高等教育還未實現師生自治的管理模式,行政化的管理體制仍是主流,所以很多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在管理上不免會有較為功利的做法,對學校的安全、就業、科研或基建等能夠較好體現其執政業績的工作內容較為關心,而對校園文化則顯得不夠熱衷。校園文化常常被簡單的定位在了宣傳和美化的作用上,對校園文化內在的精神層面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培養出來的學生“高能低德”。人才是國家發展和企業競爭的寶貴資源,但人才首先要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理想的人,然后才能再談及他的才能。近些年媒體不斷曝光發生在校園的學生間由于日常瑣事而引發的慘劇,究其原因就是校園思想文化建設中,引領、教育、規范作用的缺失,致使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出現了偏差而誤入歧途。
面對外在的變化和內部的不足,高職校園文化可以嘗試探索一條以地方文化、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三元融合的模式。
(一)利用優秀地方文化樹立起學生們的主流文化意識
在國外,“文化”一詞來源于拉丁文,是耕作、教育的意思。較早研究這一領域的學者,愛德華•泰勒在其著作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而美國人類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關于概念和定義的探討》中指出:“文化是概括各種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概念。文化的基本內核來自傳統,其中以價值觀念最為重要。”在中國的西漢就出現了“文化”一詞,作為同“武力”這一概念相對的意義,指文治、教化。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燦爛輝煌,為人類歷史書寫下了最為精彩的篇章。地方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既有文化的整體性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雖然至今學術界對地方文化的概念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但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的深入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地方文化在地方經濟文化事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易經》中有“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說,可見文化對陶冶情操、規范行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利用地方文化可以使身處當中的學子們更容易產生共鳴。通過周圍的環境與他人的言行使地方文化不斷滲透到他們的思想意識中,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而異質文化則更多地像是過眼云煙,畢竟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常態化存在的,它對主流文化之所以能夠產生沖擊,一是因為它的新鮮,二是因為主流文化建設的松懈。地域文化具有穩定性和傳承性,它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社會與自然環境中逐漸孕育、發展而來的,在長期的探索與選擇中被保存下來的。所以利用優秀地方文化樹立起學生們的主流文化意識是可行的。
(二)利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塑造出學生們的職業素養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在于職業性,這與普通高等院校著力彰顯其學術氣氛的校園文化不同,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要更加鮮活而富有時代感,要緊密與行業發展相結合。根據自身專業設置的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職業愿景、職業操守、專業技藝等方面要有所體現,使在這種職業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成長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具備所需技能的同時更要塑造出有利于職業生涯發展的職業素養。企業文化的融入就是一種學以致用精神的倡導。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可以使學生在校期間對所學專業加深認同感,激發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在開展頂崗實習時,迅速進入職業角色,調整好心態。所以利用優秀企業文化塑造出學生們的職業素養是必要的。
(三)利用優秀的校園文化提升人才培養的內涵水平
高職校園文化與富有歷史感的地方文化和具有時代感的企業文化相結合,不斷繼承創新,才能把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新的高度,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校園文化的作用與意義。地方文化和企業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內涵在與校園文化進行融合時要注意適當的調整,以適應校園這一特殊環境的需要。在物質層面和制度、行為層面要緊密圍繞精神層面的內涵開展建設。位于河北省省會石家莊的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河北、服務鐵路,注重能力、注重實踐,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為辦學宗旨,將燕趙文化與鐵道兵精神與自身的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探索了一套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例如,從新生入學伊始,學院就有意識的在學生中開展有關燕趙文化和鐵道兵精神的教育與實踐活動,燕趙文化中的“誠”與“義”是對學生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最好的依據。鐵道兵精神中的“無畏”與“奉獻”是對學生們培養高尚的職業操守最好的教材。以校內由學生們自發組建的鐵兵連為例,他們負責日常校園內的執勤與巡邏任務,在重大活動中還負責升國旗和維護秩序的工作。敢于擔當,樂于助人,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的鐵兵連,在廣大師生面前展現的正是燕趙文化的俠義和鐵道兵精神的豪邁。
三、結語
通過地方文化這種主流的文化形式來抵制異質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利用企業文化來培育高職校園文化的職業特色的做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如何以地方文化育人,以企業文化塑才,以校園文化提升人才培養的內涵水平方面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作者:王鵬李永生單位: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