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13 02:38:09
導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特征
1、學術性:高校校園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學術性。高校有層次較高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豐富的圖書資料、較強的科研水平、前沿的科技文化信息,擔負著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的社會職能。
2、超前性:高校校園文化獨特的學術性,決定了它必然具有歷史的超前性。高校既要傳承原有的知識和文化體系,又要面向未來創造出新的精神產品和文化財富,這就注定使得校園文化必然要指向未來,具有歷史的超前性和探索性。
3、創新性:創新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靈魂。高校校園文化的創新性就在于要有創造新思想、新觀念,具有為國家提供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源泉的特質。
4、時代性:高校校園文化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無論從自身的發展來看,還是從其為社會文化發展服務來看,高校都應該跟的上時代的發展,順應時展的趨勢,這就注定了高校校園文化的時代性。
5、開放性: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校園文化的開放性日益明顯,網絡技術使校園文化與外界的交流跨越了時空的限制,開放性得以不斷增強,從而成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而且校園文化要不斷創新,這也注定其要有很強的開放性。
6、高品質性:大學師生文化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審美水平高,大學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科研理念,很多學科和科研都走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大學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高校校園文化即傳承有創新傳統文化,同時還吸收和融匯各國文化精華,使高校校園文化的價值觀念、精神境界得以不斷提高和升華,反映其優質、多功能的高品位。
(二)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
1、導向功能
高校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相應地就會產生符合該校特色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勢必會對師生產生一定的熏陶。一旦師生的行為及心理與其相悖,那么校園文化會發揮其導向功能來引導師生,使其行為及心理符合學校的既定標準。
2、規范功能
高校文化的規范功能主要體現在它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無形的,是對師生心理及行為及其價值觀的熏陶和影響,簡單的說是一種道德層面的約束。而制度文化則把這種約束轉化為強有力的有形的約束。一旦道德失去對個別背離價值觀的行為的約束力,那么制度文化將發揮其功能,對這種行為進行強制規范。
3、激勵功能
在共同的價值觀的感染下,高校人員為了自身的發展,為了學校的進步共同努力和奮斗,不僅增加了學校前進的動力,也增加了個體之間的團結力和凝聚力。
4、教育功能
良好的校園文使學生能夠得到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發展,從而使其成長為適應社會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
5、輻射功能
高校文化與社會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文化延續和發展為部分社會文化,其先進科學的文化將會促進社會文化的繁榮。同時高校文化又要源源不斷地從社會文化這片土壤中汲取養分來促進自身的發展。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
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園文化不僅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還是在人才培養,傳承文化,科學研究,生產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作用
(一)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因此,高校的校園文化在物質,精神,制度及生態等方面的建設,不僅是自身的完善,更是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二)校園文化建設為文化軟實力提升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這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體現。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手段,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豐富的教育資源,較高的科研水平,有利的交流平臺都為學生傳承文化,學習先進的文化并創新文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學生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為高校的前進和社會的發展時刻準備著。
(三)發揮對全社會的道德示范和導向作用。推動文化事業發展、發揮文化引領作用是校園文化促進地方文化軟實力的一個表現。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大學生知識豐富先進,思想端正,道德高尚,學習生活態度積極樂觀,對民族及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知度和理解讀較高,他們在進入社會后,都會輻射和影響社會,從而帶來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四)傳承文化薪火推動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要發展要創新必須在牢固掌握已有文化的基礎上。而高校為文化傳承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通過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傳承文化而且能夠提升文化理念和品格。
(五)創新文化推動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才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展。而創新精神是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高校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方面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創新型人才支持,另一方面,校園創新精神的提升也是社會文化建設進步的一大表現,同時也會引領社會文化的發展。
(六)高校校園文化通過自身的作用為社會文化的大發展構建重要的發展平臺。繁榮和發展文化產業就是提高文化軟實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科技、信息、經濟等相互滲透、相互交融、互為條件的經濟發展形式。高校充分運用人才、校園網絡、科研成果以及研究條件等多種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七)為軟實力提升提供專業支持。校園文化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和實踐性。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各種新的文化產業和意識形態的層出不窮,大學就要跟上時代步伐,更新知識體系,積極開設新興專業,為社會培養適應時代的專業人才,積極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
三、結語
我國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引領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全體師生緊緊地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為高校文化和社會文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師生要傳承和創新文化,提高文化意識和理念,提高文化交流,開發文化產品,并為社會做積極的示范,影響和帶動社會文化的發展,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積極貢獻力量。
作者:宋琳琳 單位:安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