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課堂合作學習論文
時間:2022-12-22 10:09:00
導語:初中物理課堂合作學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問題的提出
一般來說,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個體差異較大。在傳統的“齊步走”的授課模式下,所有學生“一刀切”,教學時同一內容,同一要求,勢必造成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消”。最終導致尖子不尖,差生更差的現象。要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充分發展,我們教師應該鉆研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小組合作則是合作學習中采用得較多的組織形式。它在各學科中得以實踐,當然也得到我們廣大物理教師的認可,它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對改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運用時會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教與學的效果。因此,對合作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透視是很有必要的。
2關于合作學習中幾個問題的透視、分析
(1)合理選擇有合作學習價值的教學內容,忌生搬硬套
有些教學內容很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用講授的方法可以講清楚,有的教師也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組織學生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經濟的,教師備課時要分析內容的性質、難度,是否有合作學習的價值,可用其他教學方法就能達到目的的內容,不必一律交由學生討論,切忌生搬硬套。顯然,教師要組織“合作學習”,首先要正確把握合作學習的內容。
(2)師生要明確各自的任務
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和學生要明白自己的任務。否則合作學習時,教師變成旁觀者,學生變成“無頭蒼蠅”,談不上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更沒有生生互助協作,彼此在知識、情感等層面都不能產生碰撞與共鳴。布魯姆也曾指出過:“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目標是合作學習的內在動機,是合作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
(3)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地進行角色定位
長期以來,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即使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其內容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幫助自己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或者成為自己的教學任務無法順利完成時的一種“權宜之計”。以往教師上課,課堂內的一切活動都為自己的施教服務,教學進程完全受教師控制。現在我們開展合作學習,作為教師應切實轉變角色,從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教師應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教師應該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放手”讓學生合作,在準備階段培養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每位學生都可能是主持人、陳述人、記錄人,突出合作學習的主體,“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4)開展合作學習,切忌過程失控
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并非純粹的小組討論,不能過分追求場面的熱烈,要注意學生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是否有意義。課堂中學生各執己見,有時甚至爭執、辯論,亂作一團,以至于學生難以聽清彼此的說話聲,更不用說如何達成共識。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合作學習的過程,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亦不能流于形式,要及時糾正偏見,消除誤解,預防冷場和過度依賴,更要關注學習消極的學生。
(5)合作學習要力避操作上的過于機械、教條
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會忽視國情、校情、班情、學情,教條地按照前人成功的經驗或書本上介紹的理論,從合作學習的準備階段(包括學生的動員、學習小組的創建和小組成員的分工,學習合作情景的創設等),到探索階段(包括小組研討、歸納總結、組間交流等)再到小結測驗階段(包括學生的自我總結、測驗等)層層照搬照套。其結果可能反而會降低教學效果,甚至四處碰壁。
我們教師要認可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但也不能誤認為“任何內容都可以開展合作學習,開展合作學習的課就是好課”,不能將沒有價值或難度較大、學生無法討論的內容也采用合作學習,另外教師要挖掘合作學習的潛力,發展合作學習的內涵,并結合本校實際實現其本土化。
3關于班內分層合作教學的實施及組織
所謂班內分層合作教學,就是將全班學生依個性化特征、心理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為多個學習小組,這是教師既重視分層次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學,又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而且對于改善和調動課堂教學時學生的心理氣氛,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筆者認為要搞好班內分層合作教學,教師要注意“隱性分層,異質建組”。即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知識儲備、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情況,把學生分成A(好)、B(中)(全班一半)、C(差)三個層次,當然這種層次的劃分是教師進行隱性操作的,避免A層固步自封,C層喪失信心,再按“異質建組”的原則,隨機從A、B、C中抽取學生,每4人(其中B層次2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位置調整,使同一學習小組的學生集中在前后相鄰的四個座位,每個組成為課堂教學活動中合作學習的自然小組,組與組間是一種競爭關系,小組內部成員是合作互助的伙伴。
為了每一小組的每一成員,備課時,我們應認真研究學生,在吃透教材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依據各類學生情況,分層次確定教學目標,對基礎差的C層學生,要能達到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B層學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全部要求,最優秀的A層學生,在課標上進行拓展深化。這樣做,不僅能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課堂是實施分層合作教學的主渠道,為使“合作學習,分層施教”能有效地展開,我們教師在分析學情,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采用以“學案導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了使課堂上師生都胸有成竹,教師在每次新授課前一天,將針對教學內容精心編制的學案印發給學生,在其中設計了可供選擇的分層學習目標,舊知識回顧復習題,新知識梯度導學題及分層檢測練習題等。學生在學案的導航下,對教學內容進行預先自學,這樣即可以對新知學習所需的知識進行復習、補修,對即將新授的內容獲得初步的感知,同時,也有利于訓練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4關于學生合作學習中需要抓好的問題
(1)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
要使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任務,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具體有方向。明確了小組的任務后,合作學習小組應當根據具體任務進行適當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個人任務,他們在合作學習時才會有集體責任感,有合作意識,才會積極地互動、互助;只有讓每個小組成員明確個人任務,他們在合作學習時才會有個人責任感,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這句話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小組合作分工學習。即將某一大問題大任務分割成一定數量的小問題或小任務,小組成員各自承擔一定量的小問題或小任務,在各自完成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總結;第二是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即小組成員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最后達成共識。第三是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即針對某一問題,小組成員在各自研究基礎上,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相互學習,互幫互助。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要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不能理解時,應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相互交流和思維“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共享大家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
(2)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
教師應當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和潛力,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
一般來說,開展合作學習應當把握以下幾個時機。
①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學習愿望時。例如,對于滑動變阻器如何接入電路,選用不同的接線柱時會產生哪些不同的效果時,讓學生們合作用實驗驗證,合作地從理論上進行分析。然后讓大家彼此交流,從而掌握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②當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引向深入時。例如,在學生會熟練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利用它們能否測出其他物理量?如何測量?從而總結出重要的電學實驗──伏安法測電阻的方法等然后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實驗原理,所需器材,畫出電路圖,指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最后彼此交流實驗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③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或對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而需要共同探討時。例如,如何判斷蓄電池能否對外供電?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往往在方法上考慮不全,可讓學生互相交流,在合作學習中拓寬思路、掌握多種方法。
(3)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
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①合作技巧的指導。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無法進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甚至無法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的指導:指導合作小組分配學習角色;指導小組成員輔導同伴;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共同討論;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交流;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
②學習困難的指導。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也是合作者,教師應當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平等對話。當小組的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及時、適時地加以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沈翠蓮。教學原理與設計。臺灣: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
2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上一篇: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式教學論文
- 下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式學習論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