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07 11:10:41

導語: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研究

摘要:在現如今的網絡信息時代中,新知識層出不窮,更新迅速,我們要想站穩腳跟不被新形勢的大浪摧毀,就不得不尋找新方式去充實自己。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能力有所提高和創新。學校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高效的課堂教學,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德、智等全面發展,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如今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正面臨著模式創新和手段更新的階段,帶動物理教學的更新與創新需要有新的知識滲透和教學設備的補充。所以,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勢在必得,探究式教學是當前教學的唯一正確模式。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物理實踐

隨著物理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每位初中物理教師都有了新的難題,以及提升能力的機會,我們要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克服困難,適應新形勢教學要求,為社會培育合格的物理人才。

一、正確評價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的引導者,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應采用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方法。課前認真備教材、背學生探究新的教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新的教學觀念和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并進行總結。久而久之,使學生既掌握了物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探究知識的能力,課后教師要進行課后總結與反思,有針對性地進行改正。

二、課前創設探究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構建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師生在平等的地位中相互探討、相互學習,消除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的膽怯心理,讓學生大膽、自由、無拘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特別是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小組內進行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同時,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他們的想法,并給予評價。要把有代表性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為學生制定下一步的計劃。教師要對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完成探究實驗,并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與看法。盡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師生間、生生間合作密切,達到充分的交流與合作。教師要利用物理實驗現象的神秘感以及學生對它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學會物理、樂學物理。

三、引導學生掌握物理實驗過程

自然界的很多現象就是通過實驗法來解決其中的奧秘,它與教材中的知識緊密相關,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物理教材中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身邊的現象去學習書中知識,使學生在玩中學習,激起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對實驗中各種數據的變化,要善于分析其原因,看透現象的本質,總結出規律,把這一類問題徹底弄懂。實現了物理現象與生活現象相通,并將其運用于生活的目的。物理探究實驗是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橋梁”和“紐帶”。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提供物理儀器,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實驗探究。同時,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的時間和評價判斷的時間。

四、探究中學生的感受、體驗

現在社會,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競爭都非常激烈。學生除了在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外,還要有創新能力。所以,作為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與眾不同之處,發展個性,提高綜合素質,鼓勵他們大膽創新,注重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當然,要想有所創新也離不開基礎知識,而基礎知識包括書本上的知識和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到的經驗兩個方面的內容,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只有通過自己探究、實驗、總結,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經驗。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可能會有疑惑,對問題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這些困惑會促使他們不斷地探究,從而有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并不是實驗結果相同,實驗方法不同,只有創新的行為,而沒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觀念,也是不行的。只有學生有了創新的欲望,才會付諸于行動。教師采用探究的模式時,應把學生的體驗放在重要地位,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這些感受和體驗是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動力,能讓其明白學習物理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五、“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制約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有很多,表面興趣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巧妙提問題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而問題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某種現象或某種事物引起的,這就為培養學生興趣提供了有利條件,免去了強制學生死記硬背定律、概念、公式,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愛學的五味俱全的營養大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物理學習有了動力,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策略起著重要作用。探究式教學法能有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并激發興趣,培養持之以恒堅持到底的習慣。教師根據課前創設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進行組內思考探究,初步嘗試自行解決問題的快樂感,讓他們嘗試著探究原來感覺深奧的、難理解、不宜死記硬背的知識,嘗試探究獲得原來高不可攀的技能,現在通過自己努力也能掌握的本領。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學準備階段,將教學知識點分成幾個問題,每個問題下面又由若干個小問題組成,預習時將這些問題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教材并進行討論。在課堂上,教師按問題的順序提問學生,當遇到學生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教師可以讓全班學生集體討論,若學生還是解決不了,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來解答,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注意力不斷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總之,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適當地指引學生,不急于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讓學生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最后由教師幫助解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劉翠昀 單位:河北省寧晉縣高莊窠中學

參考文獻:

[1]李新文.初中生物理學習興趣培養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

[2]柳斌著.中學教學全書之物理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