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資源對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7-05 04:25:22
導語:微視頻資源對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現代教育領域,以微課為代表的信息化教學業已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使學生擺脫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結合現代微視頻技術的應用,對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和變革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高中物理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微課;微視頻;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實驗
1引言
物理是中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特別是進入高中階段以后,物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發生巨大變化,許多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理解難度。特別是對于邏輯思維偏弱、空間思維較差的學生而言,課堂上所進行的物理教學并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而課后進行自學的效果又十分不理想,亟待教師給予隨時隨地的支持和指導。在這樣的新教學背景下,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的微課教學應運而生,特別是在信息化和移動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微視頻教學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加自由、自主地進行物理學習。
2微視頻教學的基本概念和應用特征
微視頻教學并不是一種專業性的教學術語,而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新興的教學手段與方式,逐漸形成的一套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微視頻教學是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舉措,主要是通過幾分鐘至十幾分鐘的短時段教學視頻,將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某一類知識體系進行系統教學,然后通過課堂、網絡乃至移動終端等平臺進行播放演示,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快捷自主的教學方法。概括而言,微視頻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具備以下特征。教學目標單一且精準與課堂教學的綜合性相比,微視頻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通常是對于某一個簡單的知識點進行專門解讀。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縮小教學內容的范圍,使教學內容更加集中,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具體的知識點。特別是對于一些常見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資源進行重點解讀,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選擇地自學。如電磁感應原理,有些學生對于法拉第定律理解力較強,而有的學生尤其是邏輯思維較弱的學生,難以將電與磁的關系有效地進行關聯。教師可以通過制作磁場、電磁感應原理、法拉第定律解讀等多個短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行選擇性學習,對于理解難度較大的內容,學生可以反復地觀看視頻,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在日常教學中,部分師生對于微課教學有一種片面的誤解,認為微課或者說微視頻教學,就是將教師的課堂講課過程進行視頻錄制,然后通過視頻播放軟件進行觀看的過程。實際上,微視頻資源并不是一種單純的視頻播放,而是多種媒體技術的相互融合,從而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最優價值。特別是在講解一些需要進行空間想象或者邏輯推理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技術,將PPT、動畫、互動教學等有機地結合,從而為學生提供最為適宜的教學。教學資源豐富多樣“共享”是我國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賴。在教育教學領域,知識共享、資源共享也是不可阻擋的必然發展趨勢。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教師所擁有的教學資源不再局限于課本、自己或者同事的教案,而是包括全國各地教師上傳到網絡上的微視頻、教案等諸多資源。尤其是微視頻教學,可以徹底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渠道與遠在數百公里以外的優秀教師直接對話和交流,教師也可以在課外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從而實現知識傳授的普遍性和即時性,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3微視頻資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發揮微視頻資源的直觀性功能,提高高中物理基本原理的教學質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物理學基本原理,這些原理對于部分理解力較差,特別是空間思維、邏輯思維偏弱的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有些學生雖然通過死記硬背記下了相關概念、定義以及公式,但在具體問題解決和實踐運用中往往存在困難,從而影響物理學習的效果。微視頻資源可以充分發揮其直觀性作用,將抽象的物理學原理通過動態的畫面進行詳細描述,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關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高中物理“三大守恒定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Flash動畫描繪出能量、動量的流動、轉移關系,在微視頻上一邊直播講解,一邊切換相應的動畫畫面,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守恒定律的含義和用途。又如摩擦力知識點的講解,多數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動摩擦力,但對于靜摩擦力在判斷上存在誤區。教師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準備好一塊摩擦力較大的木板,平放后在上面放置一個木塊,逐漸抬升木板的一邊,讓學生觀察木塊。當學生發現木板在抬到一定高度以前木塊始終保持不動時,告訴他們這就是靜摩擦力的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到靜摩擦力是阻礙木塊下滑的因素,即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趨勢,進而引導學生理解“相對運動趨勢”和靜摩擦力方向、最大靜摩擦力等知識點。發揮微視頻資源的互動性功能,提高高中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實驗課是高中物理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物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普通物理課程存在實驗課程少、教學時間短、教與學相脫節等問題,特別是在高中實驗課中,通常采取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按照教師指導或者課本指定的方式進行實驗,較少有機會進行自發性探索實驗;即使進行了實驗,也沒有機會與教師進行交流,無法將學習的效果放大。微視頻資源的引入,教師可以提前對某項實驗課程進行多樣性操作,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觀看;還可以采取直播實驗的方式,讓學生以彈幕等形式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想法,由教師進行現場解答甚至調整實驗,從而達到教學互動的最優效果。例如,在光的全反射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好布、玻璃、紙、水、鏡子等不同材質的實驗器材,然后通過直播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并且入射角等于或大于臨界角時,就會發生全反射的現象。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光的折射、反射等知識,并且在生活實踐中已經見證或了解了彩虹、海市蜃樓、潛望鏡等體現光學原理的事物,因此不會輕易滿足于課本教學的基本內容,而會進一步要求教師進行深層教學。此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視頻彈幕的學生意見,選擇一些合適的器材進行演示,甚至可以按照學生的建議進行探索性實驗。雖然有些學生的建議并不科學,但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光學原理,并且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揮微視頻資源的針對性功能,提高高中物理重點難點的教學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一部分知識點相對簡單易懂,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并沒有太大的理解難度。例如,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重點在于理解和掌握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理解難度不大,并不需要有多深的知識功底,因而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教學設計,可以直接切入重力加速度這一教學的關鍵環節。然而,也有一些物理知識點較難理解,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需求各不相同,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有關交變電流課程的講授中涉及磁場、電流、峰值、周期、頻率等諸多概念,僅僅是電與磁的關系就讓不少學生望而卻步,教師往往需要通過多節課程才能夠將相關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且還難以保證學生學懂、學透。特別是有些學生只是對其中一部分知識點理解不透,但每個人受阻的點又各不相同,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難以進行針對性教學,而課后也很難保證有充足的時間來解答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學習疑惑。借助微視頻資源,教師可以將交變電流的相關知識點分門別類地制作成若干個短視頻,每個短視頻教授一個或者幾個關聯性較強的知識點,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度,選擇自己最為需要的視頻內容進行觀看,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微視頻資源的共享性功能,提高高中物理綜合教學質量無論是高中物理教學,還是其他年級、其他學科的教學,微視頻資源與傳統教學資源相比,都有一項無法替代的優勢,那就是資源可以實現最大化的共享。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質量不僅受到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也受制于教師的教學水平。而在信息化時代,每一位教師都可以制作教學視頻,通過微視頻傳播等方式,向全國學生進行分享。因此,學生可以選擇能力更高、教學水平更強的教師,聽取他的微視頻教學,從而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借助微視頻資源學習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實現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這種共享性的功能對于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的偏遠地區尤為重要。
4結語
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課本教學,教師要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展潮流,將以微視頻資源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引入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把相對抽象、復雜的物理學知識以更加直觀、豐富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了解物理,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更加高效地學習物理。高中物理教師有必要加強現代科學技術和新興教學手段的學習和運用,探索和研究微視頻教學手段的適用范圍和適用領域,促進課堂教學與視頻教學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物理教學水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思考,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雪春.試論新型教學方法在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9):280-281.地理信息,2004(1):5-11.
[4]閔宜仁,石勇,牛凌峰.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模式及其實現路徑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3):184-192.
[5]紀龍蟄,單慶曉.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概況及最新進展[J].全球定位系統,2012(5):56-62,75.
[6]金雙根,張勤耘,錢曉東.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測量(GNSS+R)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J].測繪學報,2017(10):1389-1398.
[7]岳秀云.GIS技術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4):115-117.
[8]潘立新,黃成林.3S與中學地理教育探討[J].滁州學院學報,2007(6):116-119.
作者:王靜 秦紅兵
- 上一篇:價格策略在企業市場營銷的作用
- 下一篇:統編語文教材提問策略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