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加強物理教學成果的幾個看法
時間:2022-04-21 11:44:00
導語:確實加強物理教學成果的幾個看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發(fā)展最關鍵、最活躍的時期,作為人生的重要階段,對其終身發(fā)展具有獨特價值。我國課改的的目標旨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提高國民素質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其中科學素質是一個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學階段物理的教學也就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很多學生對于物理的學是抱著"怕"的心理,認為物理比較深奧,甚至把物理學習當成負擔。在此情況下怎樣從物理教學自身特點中尋找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成為了每個物理教師都要探索的問題了。為此,我利用物理學科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特點,從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生動、充實的物理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往往能夠提高物理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本人將結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八章第三節(jié)空氣的“力量”為例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課前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
再有經驗的教師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都要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對教材的理解是上好每節(jié)課的前提條件,而且要設想好每個環(huán)節(jié),就好比在腦海中演練了一遍授課過程。要明晰每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使內容前后連貫,以及以何種方式講解學生才能有興趣去接受,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準備才能給學生全面的講解。
當然了,課前對于自己所教學生的現狀分析也是極為關鍵的,畢竟他們是我們教學作品的“原材料”。
二、課堂資料的查找、整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其“力量”學生更是難以理解了。所以制作一套較好的物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比我們給學生講上千百遍更有效。我們有些人認為為給學生全面、形象的認識,課件制作必須要精美,教師在制作過程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在教學和備課中就往往力不從心。其實,一套物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課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否合理、內容是否豐富、學生能不能易于接受理解,而不在于“精美”,一定要記住它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并且在一些相關的物理教學網站上也能找到很多相關的資料或圖片,我們只要對其下載和整理,再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一套較好的物理多媒體課件了。當然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所選圖片要清晰,資料要祥盡,才能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明白所要介紹的內容,這樣才能便于我們的授課。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
1、課前導入的設計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開端就是新課的導入部分。精心設計的導入,往往能夠牽動學生的思緒,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tài),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總結,推理判斷的抽象的邏輯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古代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最積極的成分,也是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動因素,如何使學生感到物理課的學習是樂在其中的,是物理課教學成果的關鍵所在。初中的學生其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席位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最具體、直接、新鮮的事物最敏感,而對于抽象、理性的事物感到乏味厭倦。本節(jié)課的導入可由全體學生觀看幾個演示實驗(如馬德堡半球實驗、覆杯實驗等),再結合一些震撼的圖片(如龍卷風)。然后給出學生指出,其實這些都是空氣的“力量”產生。
2、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可以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開闊學生的思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難點,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使課堂能按預先設計好的路子進行,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氛圍。所以好的課堂提問對教學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教師提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主要手段,也是聯系師生雙邊活動的一條重要紐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談到問的重要性時,曾風趣地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可見,在教學中,問很重要,要講藝術。在對于空氣“力量”的理解當中,可提問學生它與前面所學的由固體、液體產生的“力量”有什么不同?這樣不但復習了舊知識,理解了新知識,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比較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引導學生團結合作
在當今的社會,只有學會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圍內競爭的優(yōu)勢,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高效發(fā)展的需要。合作的意只和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質,我們的教育要讓學生學會在各方面與人合作,最終建立起與人在道義上的有效合作。在我的物理課堂上,因地制宜,前后四個同學一般作為一個活動小組,特別在課堂的學生分組實驗中,顯得特別重要。本節(jié)課的學生分組實驗也是比較多的(如拉皮碗實驗、吸飲料等等)。通過分組,使他們在課堂上能進行不斷的交流和談論,并且經常讓學生討論他們關心的問題。如在講空氣的“力量”之大的時候,適時提出問題,這么大的“力量”會不會把人體壓扁了?討論他們關注的問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協作意識。
4、不可忽略的總結
常言道:“善始善終”才算一堂好的課堂。良好的開端雖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結尾,猶如“畫龍點睛”,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使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因此,精心設計結課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良好教學效果的鞏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節(jié)課的最后5至8分鐘,我都會把本節(jié)的知識要點小結,并通過提問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如講完空氣的“力量”(第二課時)后,通過本節(jié)內容你都學會了什么?(1、由空氣產生的“力量”都有哪些?2、為什么空氣會產生“力量”?3、空氣的“力量”有多大?4、空氣的“力量”是怎么測量出來的?5、空氣的“力量”都有哪些應用?)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能力,也有利于知識的鞏固更有利于學生課后的復習。
四、重視課后實踐活動
通過課外小調查等實踐活動,可以使中學物理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各式實踐活動實際上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富有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體驗和掌握了最基本、最常用的的科學方法。如在本節(jié)課完后可給學生布置作業(yè):了解生活中都有哪些是與空氣的“力量”有關的?哪些是有利的,哪些又是有害的?就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性學習習慣社會活動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并使課本知識得以延續(xù)。
五、重視課后的反思
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學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業(yè)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也能為以后提升教學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使每一物理課堂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心態(tài)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必須要備好每一節(jié)課,用生動的、充實的課堂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課本中的物理知識學好學活,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