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物理精品課堂建設中的應用

時間:2022-05-05 04:31:02

導語:信息技術在物理精品課堂建設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在物理精品課堂建設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對精品資源課程中的信息技術使用方法進行了探討,明確了建設精品資源課程所需要的指導性思想和理念,并結合實際大學物理課程工作,對我國的精品課程的升級和轉型具體方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信息技術;大學物理;精品課堂

建設大學物理在高等教育階段的理工學科中實現了大面積的開展,屬于公共基礎課程,因而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意見》提出了信息技術的利用,實現了資源共享等,實現了對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升級和改造。近兩年,我國的相關教育學者依據國家精品資源課程的共享建設要求,對同濟大學的大學物理及該學科的網絡教育課程進行了教學。筆者結合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中的建設思考和做法,對信息技術在大學物理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1.精品課堂建設中應用的各種技術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對數字化教學進行了普遍強調,同時這也是時展的必然過程。科學地設計大學物理課程的數字化教育模式,是需要慎重開展的工作。因此,設計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模式的宗旨是對綜合素養的人才進行培養,基本思路是幫助學生創建探究式學習模式,方法是在先進的教育信息基礎上的混合式教學手段,學生需要對混合式學習進行適應[1]。混合式學習和教學的一般理解是,將E-Lenrning優勢和傳統的課堂學習優勢進行結合,同時發揮教師的引導、監控和啟發等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E-Lenrning主要是數字、電子、網絡化學習。不同的翻譯代表的觀點是不同的。數字化強調的是數字化的內容學習;電子化強調的是電子;網絡化強調的是在學習中結合數字化內容及網絡化的資源。以上三者都對數字技術進行了強調,重點突出了技術在教育中的改造和引導作用。

2.信息技術在精品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將教師從繁重的教育活動解放出來,讓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研究上,以下將詳細介紹如何在精品大學物理課程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2.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成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設計。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就是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及教師的經驗,規劃和安排課堂教學的可操作過程,對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源實現充分利用,并將教學效果的優化作為目的,實現科學和全方位的研究并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與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學習條件。教學設計的過程是系統化過程和創造性的過程。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是技術和課程的有效整合,因此可以借助系統性的方法,對關于學習的要素,如學習內容、方式和教學組織的具體形式實行系統的分析和整合,最終實現教學目標。教育技術和課程的整合主要時:整合觀念、整合學習內容、整合學習方式和整合學習資源。在對現成的課件進行修改時,要保證課件的內容、思路框架等滿足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特點,同時還要保證課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可以引導學生實施探索、思考并進行自主學習[2]。此外,還要修改課件的顯示效果,充分顯示例子中的插圖和公式,在需要黑板的時候借助黑板實行分步顯示。

2.2實現信息技術在優質精品課堂的建設中的應用,對師生和多媒體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好的教學課件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怎樣對課件的講授進行利用十分關鍵。在應用信息技術建設精品教學中,處理好師生和多媒體的關系十分重要,單靠課件是無法將經驗不豐富的教師變成優秀教師的。因此,教師要對電子設備和課件的主干結構及書面講稿做出充分準備,在準備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考慮圍繞主干結構的課程講解如何才能更具體和生動,學生更容易接受,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開發,實現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課程中,教師不要貪圖舒適只坐在電腦前,保證對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和效果進行密切關注,發揮自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不被多媒體奪走自身的教育功能。此外,學生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中需要思考的時間,因此教師在授課中把握好多媒體的演示節奏,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重難點內容要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實現對重難點的反復講解。此外,還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和互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調整講授方法、教學節奏和組織形式。

2.3利用多媒體信息手段實現精品課堂資源具有創意。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來自于對直觀現象的好奇和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對文稿形象和過程進行演示。例如在講解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電介質內容時,先要講解靜電場中的導體靜電感應及靜電場的電介質極化過程,演示潛在知識到顯像知識的演化,隨后再對學生講解其中的機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勇于發問。教師要在課后用較多的時間學習各種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并將其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極大地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廣泛興趣和知識理解的深度。例如教師在講解分子結構和光譜時,可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課題加深學生在課后對現代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借助相應的軟件對富勒烯摻雜過度金屬的源自體系實施結構及光譜性能模擬計算,進而達到較好的結果,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但學習了新知識,而且實現了動手和動腦能力的提升。

3.結語

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廣泛,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因為具備實時性、直觀性和交互性,在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培養學生物理學習方法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作者:楊璐璐 單位:廣東白云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祖源,顧牡,吳天剛,等.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大學物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3(11).

[2]蔣興雨,李紅梅.淺議信息技術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17):194.